陳說天下|在這裡,菸頭、咖啡渣都是「寶」

鏡鑑的話

巴西地大物博,資源豐富。得天獨厚的資源能源條件,並沒有成為浪費揮霍的理由,相反,巴西非常重視綠色、節能、環保。今天,讓我們看看巴西人是怎樣把菸頭、咖啡渣、甘蔗渣等變廢為寶、循環利用的。從中,我們也能深切地感受到巴西人的環保理念。

人民日報駐巴西記者 陳效衛

近日,在巴西不少城市的街頭,出現了一種帶有圓形小孔的綠色鐵盒。這一醒目的標誌就是菸頭回收盒:菸民可將菸頭投入其中,回收後被送往工廠處理用來造紙等。

變廢為寶、向垃圾要能源,巴西近年來在“綠色”、“節能”方面屢有創新。回收菸頭造紙是其最新舉措,也是其“看到潛能,創造可能”環保理念根植於心的真實寫照。

小小菸頭救大樹

據“菸頭造紙”項目負責人、巴西利亞大學教授泰蕾茲•霍夫曼介紹,她在2003年就向巴西全國工業產權協會申請了註冊專利,2014年與聖保羅州的一家公司簽訂了專利許可協議,由該公司具體負責菸頭回收和處理。目前,菸頭回收正在全國多個城市推廣。

菸頭主要部分是過濾嘴,由醋酸纖維素構成,經過加熱、排水、攪拌、壓縮、晾乾等工序,原來菸頭中的有害物質可基本去除,剩下纖維便可用於造紙。這樣的紙張在色澤、手感等方面與工業生產的紙張有一定差距,但如此“低賤”的出身使它倍受關注。目前巴西政府部門和社會團體等已經用上了這種紙張。在此基礎上,霍夫曼的團隊還成功做出了色彩紛呈的賀卡、請帖、紙盒、筆記本封皮等物品,銷路更是看好。

菸頭回收盒雖小,卻解決了大問題,堪稱一石多鳥。一是減少汙染。科學研究表明,一支香菸燃燒能釋放4000多種有毒物質,相當一部分殘留在廢棄的菸頭中,需要長達5年時間才能自然分解,對土壤危害極大。以筆者所在的里約州為例,該州約有200萬菸民,平均每天產生4200萬枚菸頭,每年就高達153.3億枚。巴西有27個州、聯邦區,全國範圍內這個數據要翻好幾番。二是培養環保理念。里約州自2013年實行“零垃圾”法案後,到2016年三年時間已有3萬多人次因亂扔菸頭被罰款,罰金總額超過510萬雷亞爾(約合920萬元人民幣)。在扔菸頭這件“小事”上,懲罰實際上是在“堵”,有效回收才是“疏”。回收盒在建立回收產業鏈的同時,也有利於培養民眾的環保理念。三是變廢為寶。如果按每300枚菸頭生產7張A4複印紙計算,里約州每天可生產98萬張,每年達3.577億張。一棵重約100千克的樹可製造約1萬張A4紙,里約州每年就相當於少砍伐35770棵樹。此外,菸頭造紙還有放大效應。回收的菸頭不僅可用來造紙,還可做水泥、肥料等。受此啟發,巴西央行淘汰出市場的大量紙幣也有了出路。巴西大部分地區地處熱帶,汗水、潮溼等導致紙幣壽命通常只有兩年時間,而通過回收,這些退出流通領域的大量紙幣得以變廢為寶。

“將榨糖進行到底”

“變廢為寶”,在巴西是個常說常新的話題。如2007年巴西即利用餐館和家庭燒菜用過的植物油建廠生產生物柴油,從而減少了廢棄食用油通過下水道流入江河大海對環境造成的汙染。

這樣廢物利用的例子俯拾即是,甘蔗渣就是其中的典型。巴西是全球蔗糖和乙醇生產、出口大國,但每加工1噸甘蔗要產生140千克甘蔗渣。傳統上,甘蔗渣再利用的主要方法是燃燒發電,但燒不掉的殘留物大量堆放仍嚴重汙染環境。目前,甘蔗渣和殘留物都有了新出路。

2012年巴西成功將甘蔗渣廢料轉化為碳纖維材料。作為工業用途廣泛的高級材料,碳纖維的強度可達鋼鐵的10倍,且延展性和彈性都更加優良。傳統上,碳纖維一般用石油、天然氣為原料生產,且須加入許多添加劑。而用甘蔗渣生產碳纖維,既可減少對石化原料的依賴,又可獲得環境效益,同時其成本也遠低於石化碳纖維。

燒不掉的殘留物可用來製造“綠色水泥”。水泥業是汙染大戶,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占人類二氧化碳排放總量的5%至7%。而用甘蔗渣焚燒後的殘留物製造水泥,可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加工甘蔗渣的過程相對簡易、快捷,耗能低,這種“綠色水泥”的生產成本只有傳統水泥的1/10,其使用壽命比傳統水泥長,質地也更細密。按照甘蔗渣殘留物在水泥混合物中的比例為15%計算,巴西每年也可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300萬噸。

咖啡渣的物盡其用,又提供了一例佐證。巴西每年消費咖啡約70萬噸,倒掉的咖啡渣也多達幾十萬噸。作為垃圾,咖啡渣被開發的最充分,咖啡也因此光榮綻放出“第二春”乃至“第三春”、“第四春”。

咖啡渣可以過濾潔淨水。咖啡渣能吸收有毒金屬和農藥等汙染物,比目前市場上普遍使用的活性碳更加有效。作為過濾水的廉價原料,咖啡渣過濾效果比活性碳高出三倍。咖啡渣在加工成能過濾水的“咖啡派”之前,還要經過三個階段的處理,每個階段都可變廢為寶:第一步是提取15%的咖啡油,可用於食品工業、生物燃油和日用化妝品;第二步是提取咖啡味,可用於食品工業;第三步是提取肥料成份,可以用於咖啡生產。此後,咖啡渣就成了沒有味道的“咖啡派”,再加上棉布和塑料瓶,即可有效地過濾水。“咖啡派”既可用於水廠,也可用於普通家庭。對於後者,每塊“咖啡派”可持續使用約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用咖啡渣烤肉,更是一舉多得。2016年9月,筆者在巴西首個實驗點裡約的一個平民窟,親眼目睹了用塑成圓柱形的咖啡渣烤肉的全過程。咖啡渣經填充10%鋸末燃燒釋放的能量與木炭不相上下,融進咖啡香的烤肉味道也比木炭烤過的更勝一籌,就像新疆烤肉因留有紅柳香而更令人大快朵頤一樣。咖啡渣燃燒後灰燼還可充當肥料。如此,咖啡渣不再是“渣”,搖身一變成為釋放能量的生物燃料和肥料。

陳說天下|在這裡,菸頭、咖啡渣都是“寶”

巴西是世界上第一個用咖啡渣製成生物燃料的國家。圖為巴西廚師在用添加了鋸末的圓柱形咖啡渣烤肉串。

在“咖啡王國”巴西,民間也與時俱進,開發出了諸多“偏方”讓咖啡渣物盡其用:花卉肥料、堆肥原料、冰箱和鞋櫃除臭劑、地縫驅蟲劑、臥室殺蟲劑、廚房驅味劑、傢俱和彩色染料、花園驅貓劑等等。正如我們日常生活用的鹽、茶、醋一樣,多有奇效,幾近“萬能”。

看到潛能,創造可能

巴西如此變廢為寶,並不是“窮則思變”的結果。從資源的角度講,巴西並“不差錢”。

今天,巴西是屈指可數、名副其實的“地大物博”之國。其自然資源估價為世界第七,但考慮到資源的開採、運輸、儲存、使用成本低以及資源的多樣性、均衡性、獨立性等,這個名次實際上要靠前得多。巴西國土面積世界第五,但其有效使用面積比例高,屬於標準的“挖啥有啥,種啥長啥”。自然條件的得天獨厚和人均資源的異常豐富,讓外人在“羨慕嫉妒恨”之餘,也禁不住發出了“上帝是巴西人”的喟嘆。

但巴西人並沒有因此坐吃山空、暴殄天物,而是瞄準“有多少能量可以重來”這一終極目標,重視變廢為寶,開發出更多、更清潔的能源。在這個優先目標面前,其他一切都必須讓步。為此,巴西的環境立法目前已增至2萬多條,遙遙領先於世界其他國家。在去年夏季奧運會開幕式上,巴西人用炫目的投影揭示了殘酷的環境問題,也向世界清晰地傳遞了這樣的信息:我們缺電不是因為窮,而是不願犧牲環境為代價。這一點,身處巴西的外企都有著刻骨銘心的經歷和“環評猛於虎”的感觸。正因巴西人的執著堅守,亞馬孫熱帶雨林這個“地球之肺”才得以基本完整地保留下來。從這個意義上講,全世界都要對巴西說聲“謝謝”。

讓垃圾燃燒發光“奉獻”終身,遠比一味開發已有資源更具可持續性。這實際上也是“物盡其用”的應有之義。“綠色”、“節能”、“環保”這一課題關乎整個人類的生存與發展,異常重大也格外緊迫。巴西,為這一戰略課題提供了模板:看見潛能,就要創造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