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報導:「衆劍行動」打造起揭陽特色禁毒品牌

《南方日報》報道:“眾劍行動”打造起揭陽特色禁毒品牌

近日,筆者跟隨國家禁毒委檢查評估組到揭陽惠來檢查禁毒重點整治工作,發現該市制毒犯罪得到有效遏制、外流販毒大幅下降、毒品消費市場逐步萎縮,帶動社會治安持續向好,禁毒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

惠來禁毒形勢出現根本好轉,是揭陽舉全市之力開展禁毒“眾劍行動”,鐵腕推進禁毒綜合治理的結果。

“青鋒計劃”“網格化管理”“圍獵行動”“天藍模式”“無毒家庭”“無毒學校”“無毒鄉村”……去年8月,揭陽召開全民禁毒工程動員大會,部署開展禁毒“眾劍行動”。揭陽市委政法委充分發揮牽頭抓總作用,大力推動各地各單位、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和支持禁毒工作,打造具有揭陽特色的禁毒品牌,為全市深入開展禁毒“眾劍行動”注入了強大動力。

治安持續好轉,幹群凝心聚力,客商紛至沓來,中石油、中海油、國家電投、香港招商局集團等大型企業紛紛進駐惠來。

《南方日報》報道:“眾劍行動”打造起揭陽特色禁毒品牌

把禁毒工作

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

開展禁毒工作,頂層意願和設計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

揭陽市委、市政府把惠來禁毒重點整治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積極發揮牽頭主導作用,高頻度、高密度推進惠來涉毒問題整治。

揭陽市委書記李水華將禁毒工作提升到“總體國家安全和平安揭陽、法治揭陽建設”的高度,把禁毒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部署開展相關工作。

為強化組織領導,李水華多次深入惠來調研督導禁毒工作,主持召開“全民禁毒工程”動員大會,部署開展禁毒“眾劍行動”,並要求惠來西部片區岐石鎮等6個禁毒重點鎮每週一上午開展集中升旗儀式,突出黨建引領推動禁毒攻堅。

揭陽市長葉牛平多次深入基層調研督導禁毒工作,在惠來召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暨涉毒犯罪整治推進會,對禁毒攻堅進行再推進、再部署。

為確保毒品重點整治工作順利高效推進,揭陽最高規格配置了禁毒機構。揭陽市成立了由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劉光明為總指揮,副市長、公安局長馬儒生為副總指揮的市駐惠來禁毒工作組,從市禁毒委成員單位抽調106名業務骨幹全脫產進駐惠來,分組定人、定責、定時推動整治工作落實。

為壓實工作責任,揭陽建立了市縣兩級黨委書記掛帥、政法委書記總操盤督導推動,市、縣有關職能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明確責任、分工協作的捆綁式工作責任機制,並延伸到鎮、村,哪一級出問題就追究哪一級責任。

全民禁毒形成

全方位剿滅毒情強大合力

2017年11月1日下午,惠來縣鰲江鎮禁毒清查隊聯合派出所、龍舟村幹部對該村所有重點區域進行逐一排查,特別是山塘、水庫、舊屋、山林、養殖場等隱秘場所。當排查至“紅土”養雞場時,清查隊憑著敏銳的直覺,對養雞場進行地毯式清查,最終端掉這家以養雞場為掩護的冰毒製作窩點。

龍舟村開展的禁毒清理清查工作,是揭陽市開展禁毒工作的一個縮影。

按照全民禁毒工程的總要求,揭陽深入開展禁毒“眾劍行動”,齊抓共管,上下聯動,建立形成“黨政主導、公安主力、部門主責、群眾主體”的禁毒工作新格局,形成了全方位剿滅毒情的強大合力。特別是,揭陽市委政法委牽頭推進“大管控、大打擊、大創建、大宣傳、大問責”五大攻堅,推動禁毒“眾劍行動”與掃黑除惡綜合治理相結合,全市47個綜治成員單位齊抓共管,市縣鎮村四級聯動,組建超過5萬人的綜合治理紅袖章隊伍,動員幹部群眾網格化開展巡查,推動在惠來縣15個鎮街(場)設立15個大網格、272箇中網格、1274個小網格,實行禁毒網格化責任管理制度,打造起了具有揭陽特色的禁毒品牌。

每一個小網格都有人包、有人查、有人管,不留盲點死角。“得益於網格化管理,基層幹部推進禁毒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提升,減少了推諉現象的發生。”岐石鎮覽表村黨總支書記盧永樂如是說。

揭陽市公安局積極發揮主力作用,開展聲勢浩大的“眾劍行動·圍獵”系列等專項行動,全力以赴打擊毒品犯罪。全市各級禁毒辦工作人員從5名增加至257名,公安緝毒民警從58名增至121名,全市公開招錄3批共200名禁毒輔警全部投入禁毒一線。

揭陽市婦聯、團委、教育局等部門開展“青鋒行動”、無毒家庭創建、禁毒志願服務、毒品預防進校園等禁毒主題活動,實現打防結合,有效遏制毒品犯罪活動。

作為“製毒嚴重通報警示地區”,惠來縣推進禁毒工作的決心、力度和措施是史無前例的,光是禁毒經費投入就佔本級同期財政收入的10%,各鎮在週二、週五常態化開展涉毒重點整治“眾劍行動”集中巡查活動,地毯式清理打擊涉毒犯罪。

揭陽還積極推動禁毒工作社會化,全面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禁毒工作。截至2018年5月,揭陽兌現舉報毒品犯罪獎勵金額達2162.5萬元。

村規民約築牢

基層抵制毒品犯罪堡壘

在推進涉毒整治過程中,惠來縣隆江鎮孔美村積極倡導“無毒鄉村”,率先制訂禁毒村規民約,推行包括“紅白喜事”在內的排斥規則:對於屢教不改的吸毒人員,全村抵制其參與本村活動,不參與其家紅白喜事。

《南方日報》報道:“眾劍行動”打造起揭陽特色禁毒品牌

孔美村帶動惠來各鄉村相繼制定嚴厲的禁毒村規民約,形成全民抵制毒品的氛圍。這種通過將禁毒寫進村規民約,發揮規矩約束力和宗族長輩監督作用的做法,成為揭陽市基層鄉村抵制毒品犯罪的堅強堡壘。

經過近年來揭陽市各地各有關部門對禁毒工作不遺餘力的投入,“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理念傳遍千家萬戶,不斷深入人心。

孔美村的唐大叔告訴筆者,前些年村裡確實存在著製毒販毒現象,不過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打擊和宣傳下,村裡制販毒現象銳減,大家對涉毒犯罪也深惡痛絕。

與村規民約“軟約束”形成呼應的是,揭陽市堅持嚴字當頭、打字為先的“硬措施”。

2014年以來,揭陽共判決涉毒犯罪死刑人員80名,被判處死緩人員75名,在全社會形成對毒品犯罪的強大震懾。

除了堅持“露頭打”“圍著打”“追著打”和“借力打”,揭陽以陸路堵、海面巡、科技防為著力點優化堵源截流體系,實現“全面控”——在惠來各高速公路出口和與陸豐交界的覽表橋頭設立24小時查緝卡點;開展“淨海行動”,對惠來海域3個港口、8個碼頭涉毒嚴密巡查管控;開展“斷氫行動”,加強對本地氫氣經營許可、來源、流通等方面的常態管控;在通往惠來各高速路段建設匯聚WIFI、顯視屏、電子圍欄三大數據的“智犬緝毒檢查平臺”,利用智慧新警務信息化構築科技“防火牆”。

開創廣東先河

建縣級病殘吸毒人員收治中心

近年來,病殘吸毒人員及戒毒成功重返社會人員,是揭陽市重點關注和幫扶的兩個群體。為解決病殘吸毒人員強戒執行難等問題,該市重點推進病殘吸毒人員收治中心建設,同時藉助市天藍心理服務中心探索出的“天藍模式”,幫助社區戒毒康復人員遠離毒品,迴歸社會。

惠來縣康和醫院是廣東省第一家縣級病殘吸毒人員收治中心,該中心配套收押室、值班室、體檢中心等功能區域;配備高端DRX光機、三維彩超、全自動生化儀等先進醫療設備。自去年底建成啟用以來,截至今年6月20日,該中心已收治病殘吸毒人員50人次,其中15人經治療已出院轉入戒毒所接受強制戒毒。

社區戒毒康復服務方面,揭陽市與市天藍心理服務中心合作,由該中心承接惠來縣惠城鎮社區戒毒社區康復綜合服務中心項目,中心採取“心理諮詢師+社工+志願者”服務模式,運用心理治療技術,幫助社區戒毒康復人員從心理上遠離毒品;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鏈接資源,幫助戒毒康復人員迴歸家庭和社會。

揭陽還注重建立毒情動態監測體系。2018年1月起,惠來縣與中山大學及監測技術公司簽訂協議,對惠來下轄鎮場環境介質所含毒品進行檢測及解讀。從今年的兩次監測情況看,惠來各項水樣指標已恢復到正常水平,毒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並持續向好。

“涉毒犯罪少了,社會治安好了,幸福指數高了,發展越來越有希望了。”在惠來採訪時,談起鐵腕禁毒整治後的變化,全縣幹群都表達著這樣一種心聲。

毒品犯罪害人民,禁毒整治靠人民。專家指出,揭陽探索舉全市之力開展禁毒“眾劍行動”,形成了宣傳教育貼近實際、信息化建設貼近實戰、執法打擊注重實效、治理體系立足長遠的禁毒整治工作亮點。

據介紹,接下來揭陽將繼續深入開展禁毒“眾劍行動”,確保毒情形勢不反彈、不反覆,全面完善禁毒綜合治理體系,全面夯實禁毒工作基礎,徹底解決惠來毒品問題。

文章轉自《南方日報》

《南方日報》報道:“眾劍行動”打造起揭陽特色禁毒品牌

每 日 警 情 通 報

(2018年8月8日)

2018年8月8日,全市110報警服務檯共接報警求助警情470宗,其中,刑事治安警情27宗(分別是榕城1宗,揭東2宗,空港2宗,普寧14宗,惠來3宗,揭西5宗),交通事故126宗,火災2宗,求助200宗,舉報12宗,其他103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