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重大難題,達國際先進,他的科研成果運用於我軍裝甲突擊動力

生命中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選擇,有人嚮往平凡人生的煙火氣,有人志在保家衛國,有人獻身醫療行業,救死扶傷,而有的人投身科研,30年如一日地不斷探索,在“兵工七子”的西安工業大學,就有這樣一位教授,今天小編就帶你走進:西安工業大學李建平教授和他的輕合金複合材料創新團隊!

攻克重大難題,達國際先進,他的科研成果運用於我軍裝甲突擊動力

人物介紹

李建平,甘肅省甘谷人,博士生導師,二級教授(陝西省首批),201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第一完成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和陝西省“三秦人才”津貼專家,全國優秀教師,陝西省先進工作者,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省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帶頭人,國家國防科工局材料熱加工成型國防特色學科帶頭人,現任鋁鎂輕合金複合材料省級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家科學技術獎材料專業組評審專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評審專家,軍委裝發部新材料評審專家,中國複合材料學會金屬基複合材料專委會副主任,全國鑄造學會理事,陝西省汽車工業學會理事,鑄造雜誌和熱加工工藝雜誌編委。

攻克重大難題,達國際先進,他的科研成果運用於我軍裝甲突擊動力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1990年7月,當時還是一名普通講師的李建平,為了爭取“八五”計劃兵器材料與工藝項目,不顧酷熱,買了一張站票,連夜趕到北京。然而,由於種種特殊原因,申報項目材料未能如期送達主管部門。如果第二天一早彙報開始卻沒有完整的申報材料,那這個項目就徹底沒有希望了。趕回住處後,斜靠著牆面,他趴在一張破爛矮小的方桌上,連夜把二十多頁、幾萬字的申報材料硬生生地抄了下來。狹路相逢勇者勝,李建平最終獲得了首批國防科研計劃資助項目。

李建平總是說:“人這一輩子還是要做點事情,才不會碌碌無為,才不會後悔不已。”短短几年內,他負責並作為主要學科帶頭人的材料加工工程學科被評為陝西省重點學科,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專業由校級重點專業發展壯大為陝西省名牌專業、國家級優勢特色專業,教學團隊被評為省級和國家級教學團隊,西安工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被批准為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

攻克重大難題,達國際先進,他的科研成果運用於我軍裝甲突擊動力

攻堅克難 樹立典範

歷經三十年潛心研究,李建平團隊終於攻克了長期制約顆粒增強鋁基和鎂基複合材料製造與應用的一系列重大技術難題,發明併產業化製造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微納米顆粒協同增強鋁基和鎂基複合材料。

這個項目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軍民深度融合。李建平團隊發明製造的全新結構整體鑄造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活塞綜合性能超過國際王牌活塞,無論是極端的高寒低溼環境,還是空氣稀薄粉塵瀰漫的高原惡劣環境,甚至是東南沿海地區的高輻射高溼環境,他們原汁原味的中國活塞都有出色的表現。國慶60週年閱兵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時,我軍地面裝甲突擊裝備動力全部使用這個項目製造的高性能顆粒增強鋁基複合材料活塞。

攻克重大難題,達國際先進,他的科研成果運用於我軍裝甲突擊動力

同舟共濟 展望未來

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進一步堅定了李建平團隊攻堅克難,持續創新的信心,也激發了西安工業大學的科研工作者投身科研不懈探索的熱情。新的平臺和新的高度競爭更為激烈,風浪也更為猛烈。

但是,面對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他們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歇。一方面,新的國防973項目要進一步完善現有項目的基礎建設,為以後的發展打好基礎。另一方面,材料科學的發展速度超出人類的預想,3D打印等增材製造技術的迅猛發展可能隨時引起新一輪的革命,改變現代人的生活,計算機和材料以及工藝學科的結合,新型結構/功能一體化的複合材料都是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無論是新的方向還是傳統產業的改造,李建平團隊都會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攻克重大難題,達國際先進,他的科研成果運用於我軍裝甲突擊動力

李建平教授作為西安工業大學所有科研工作者的縮影,願他們能夠為區域和國家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歡迎選擇西安工業大學深造,更多相關資訊關注“西安工業大學研招辦”

注:文章部分素材來自西安工業大學、陝西省教育廳官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