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大約古時候皇帝就明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道理,為了褒獎有功之臣,或授與高官貴爵,或賜給金帛田畝,再有就是給予精神獎勵,比如題詞、賜婚、賜姓、配享,以示恩寵。得到獎勵的臣子也以此引以為豪,以此為莫大榮耀。最為吸引人的還是能夠名垂青史,誰能希望能在史書上留下好名聲流傳千古,讓後世所敬仰傳誦。“功名利祿”,古人是把功名排在利祿之前的。

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在唐代皇宮內三清殿的旁邊,有一座飛簷斗拱、氣勢凌雲的高閣,閣內設有三隔,每一隔上都畫著許多人像,有的威武雄壯,有的氣宇軒昂,有的粗獷豪放,有的溫文爾雅,一個個都色彩鮮豔,栩栩如生。

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凌煙閣,閣內畫像上的人,都是唐朝的開國元勳,最裡面的一層,是功高的宰輔,中間一層是功高的侯王,最外面的一層是一般的功高大臣。3層共計24人,像魏徵、房玄齡、程知節、秦叔寶等著名的的文臣武將,在凌煙閣上都留下了自己的形象。

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凌煙閣上的這些英雄形象,是根據唐太宗李世民的旨意而繪製的,用以表彰在唐王朝創立過程中勳業卓著的功臣們,是在官職、利祿之外,給予他們的一種精神上的褒獎,使他們不只光耀於當世,而且留名青史,永垂不朽。

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給功臣繪像以彰其功、揚其名的做法,並不始於唐太宗的凌煙閣。早在600多年以前的西漢宣帝時代,宣帝看到西北方的匈奴族都已臣服,國家統一,四海清平,深感這種中興局面的到來,都是由於將相們盡力國家的結果,於是傳旨在未央宮的麒麟閣內畫出11名有功大臣的圖像,署寫上他們的官爵、姓名,以資表彰。

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東漢時代的漢明帝劉劉莊也曾將東漢的開國功臣28人,繪像於南宮的雲臺,史稱“雲臺28將”。通過繪畫來彰功揚名,不同於授以官職,賜以利祿,它是一種精神上的寢獎,是一種榮譽,如同後世的評選、表彰英雄模範一樣。

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這種作法在臣下心靈上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後代許許多多追求功名的人,無不以繪圖凌煙閣作為畢生追求最高的目標和最大的榮譽。如詩人李賀曾經寫詩“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表達了渴望為國家統一事業建功立業從而青史留名的願望。

古代也講“兩手抓”,不僅獎勵金銀財寶,還有精神獎勵

在此以後,不再見到有這樣的盛事了,但最高統治者們依然有羈摩臣下的妙法,“宣付史館”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種,當君上認為臣下是有大功的,便令將其生平事蹟及功勳記錄下來,交付史館,記載於史冊之中。“青史留名”,誰不願意有這樣的榮耀呢?高官、厚祿、美名,這大概便是官場中人所向往的人生極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