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權縣「7·19」洪災恢復重建綜述

承諾全兌現 兩年大變樣

黃河新聞網晉中頻道訊(通訊員 王文安)兩年前,在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一場特大山洪自然災害,讓革命老區左權縣遭受了巨大損失。災情發生後,左權縣委、縣政府提出“全民動員、大幹兩年、全面恢復”的災後重建目標。

兩年來,在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左權縣直面洪災帶來的創傷,變挑戰為機遇,全縣上下風雨同舟、和衷共濟,全力攻堅交通、水利、土地、民生4個領域,譜寫了一曲眾志成城的抗洪搶險和災後重建壯歌。

兩年後,全縣151項災後恢復項目全面開工,開工率100%,完工率99%,不僅全面兌現了當初“三確保”承諾,而且迎來了基礎設施的大發展、大提升、大變樣。

洪災過後當反思

2016年7月19日,左權縣遭受了近20年來最大的一次洪災,這也是該縣歷史上較大的一次洪災,給全縣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毀損道路118條,沖斷橋樑18座,沖毀堤壩5.3萬米、農田1.1萬畝、線杆880餘根,倒塌房屋536間,142個村莊、1.43萬戶電力、通訊中斷,直接經濟損失達8億多元。

隨著洪水退去,清漳河兩岸的人們都在思考,作為全省少有的富水縣,一直以來,左權縣優於水卻憂於水。該縣水資源總量達1.6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量940立方米,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2倍。縣境內有大小河流2260餘條,98%匯入清漳河東西兩源。作為左權人民名副其實的“母親河”,清漳河這條僅次於瀟河的全市第二大河流,在左權縣境內總長120.4公里,流域面積1987平方公里。從水量情況看,清漳河及其支流東西兩源均屬長流河,東源平均年徑流量1.39億立方米,西源1.36億立方米,清漳河常年清水奔湧,市境內少有。從人文景觀看,清漳河風景最美處也在左權。清漳河東西兩源匯合後,流經地段為高山峽谷,兩岸山勢嵯峨,屏障壁立,風景秀麗。

然而,從利用情況看,清漳河開發嚴重不足。清漳河西源上游建有中型水庫1座——石匣水庫,中段灌溉利用率微乎其微。清漳河利用率僅為13.5%。從危害程度看,清漳河平均不到10年發生1次洪災。據縣誌記載,新中國成立以來,清漳河先後發生7次大的洪澇災害。2016年“7·19”洪災的發生,給全縣再一次敲響了警鐘。

守著寶貴的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低不說,卻常有洪水之虞。如何以“水”為題,做活、做好、做美水文章,讓豐富的水資源變成一筆巨大的財富,經過全縣上下的認真反思,全面實施對清漳河全流域治理工程,讓“清漳安福佑遼州安”成為全縣的共識。縣委、縣政府決定:立即恢復重建,讓全縣人民免受洪水肆虐,實現安瀾之夢的同時,打好“親水牌”,興水利除水患,善治水會用水,在做活“產業之水”、保障“希望之水”、造福“民生之水”、改善“生態之水”上下功夫,實現水資源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民生效益、生態效益大豐收,讓水資源造福老區人民。

災後重建見實效

2016年左權“7·19”洪災發生後,左權縣委、縣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安排部署全縣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在當年8月12日召開的全縣災後恢復工作推進會上,左權縣明確提出了災後重建總體目標:全民動員,大幹兩年,全面恢復。

具體任務是“二三四三”,即堅持災後恢復和脫貧攻堅“兩不誤”,做到群眾生活有保障、脫貧攻堅不掉隊、經濟發展不遲滯“三確保”,突出交通、水利、土地、民生“四個領域”,實現基礎設施提標、群眾生活提高、經濟發展提質“三提目標”。之後,全面鋪排開交通、水利、土地、民生4個領域151項恢復項目,力爭用兩年時間完成災後恢復重建。

洪水沖毀了公路,沖垮了橋樑,但衝不毀左權人堅韌的意志和決心。面對損失大、資金緊張、時間緊、災後重建任務重等一系列難題,左權縣各個部門和建設單位圍繞恢復重建目標,不等不靠,積極行動,多措並舉奮力推進。

——橋樑建設方面。清漳河東源及清漳河干流左權段共有橋樑15座,在“7·19”洪災中共毀損14座,其中3座為修復加固工程,11座為重建工程。目前,修復工程全部完工, 8座重建橋樑工程完工,九腰會兩座橋樑和雲頭底橋樑將於今年10月底之前全部完工。有7座橋樑全部按公路通行3級以上標準設計,從樁基到大梁全部採用混凝土轉孔灌注或澆築手段,防洪能力提高到50年一遇。

——道路恢復方面。完成國道207線局部罩面23.7萬平方米,修復省道319線水毀路段5處9.2公里。將縣鄉道路修復工程全部列為“四好”農村路建設內容,2017年貫通52條,改提升373.8公里。與災前相比,標準更高,國省幹道及多條縣鄉道全部增加排水設施和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通村路全部達到“四好”農村路建設標準。

——水利工程方面。2016年完成了所有應急修復工程。2017年全面完成了水毀工程修復任務,共完成水毀修復項目118個,完成投資6622.3萬元,涉及10個鄉鎮106個村47980口人。其中,水毀飲水安全修復工程 83處、河道治理工程29處、灌溉修復工程3處、水電站修復3處。特別是把堤壩建設放在首位,共完成36處涉及24個村近1萬人的河道堤防工程,尤其是總投資3048萬元的清漳東源拐兒至箕山段河道治理工程,治理長度8.66千米,已完成主體,將為清漳河沿岸拐兒、芹泉兩個鄉鎮7個行政村6850人提供更為可靠的安全保障。

——造地整地方面。先後完成災後耕地恢復項目15個,完成復墾面積2700畝。在此基礎上,加大造地力度,2016年以來,通過土地開發新增耕地超過1.3萬畝。整體上,不僅保證了耕地面積只增不減,而且新造地的土層厚度、耕作條件均有大幅提升。

——電力恢復方面。共恢復10千伏高壓線35.5公里,其中麻田線13公里,東農線(芹泉鎮、羊角鄉)9.5公里,拐兒線(拐兒鎮)16公里,恢復農村變壓臺21臺,整改農村低壓臺區19個,低壓線路11公里。同時,圍繞受災企業用電需求,全力開展了幫扶,共幫扶103戶企業及農業生產用戶恢復供電線路7.2公里。

——光伏電站方面。35座村級光伏電站於2017年6月底全部併網發電,截至今年6月份共發電374.25萬度,電價收益123.82萬元,帶動703戶貧困戶穩定脫貧;農戶屋頂光伏扶貧電站,建成併網1995座,其中貧困戶1851座、非貧困戶144座,總裝機容量9.8兆瓦,截至今年6月共發電856.46萬度,總收益815.48萬元。今年又爭取村級(聯村)光伏扶貧電站指標46.4兆瓦,總投資3.24億元,共帶動129個貧困村、7101戶貧困戶,預計7月底併網發電。

兩年期限已到,盤點重建成效,左權縣不僅基本完成了預定任務,而且許多領域超出預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全面兌現了“三確保”承諾。

清漳河治理大幕啟

“7·19”洪災給左權人民以刻骨銘心之痛,但也激發出全縣人民治理清漳河的信心和決心。痛定思痛,左權縣將治水安民列為“十三五”三件大事之一。2017年7月19日,全縣災後恢復暨防汛工作推進會進一步提出清漳河全域治理理念,並將目標鎖定為“築堤壩、護家園,興水利、修農田,植綠樹、涵水源,搞開發、變美景,確保大幹五年、全域治理,真正讓清漳變風景、讓清漳造福祉”。 今年的7月19日,在“7·19”洪災兩週年之際,左權縣又召開清漳河全域治理座談會,結合全域旅遊和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建設,進一步提出了“清漳河全域治理示範縣建設”目標。具體措施為隱患全治理、河道全疏浚、流域全管護、岸線全開發。

——隱患全治理。對清漳河干支流所有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段,全部合理佈局整治工程,全面達到控制河勢、穩定河道目的。目前,該縣相繼完成枯河界道巖河道治理、清漳河東源拐兒至箕山段綜合治理等堤防工程30餘處。同時,明確了近三年主要任務,即2018年實施箕山至西黃漳段的河道治理工程,全面鋪開亞行工程清漳河西源石匣水庫溢洪道出口至蛤蟆灘村河道治理工程。2019年實施完成清漳河干流麻田至南窯村段河道治理工程。2020年完成河道管護空間劃定和水域岸線確權登記工作。

——河道全疏浚。將縣境內2260餘條河流全部納入疏浚範疇,對所有河道逐段排查,“一河一檔”建立疏浚臺賬,明確疏浚責任,通過拓寬、挖深,增強河道的行洪能力。

——流域全管護。按照“河長制”要求,建立護河制度,分鄉鎮、分片區設立護河巡河員,重點落實好“六字”責任:“巡視”,定期對管轄範圍內的河道進行巡視,加強水資源保護;“監督”,加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嚴禁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直接排放,嚴禁侵佔河道、胡亂堆放;“懲治”,通過與執法部門聯繫,加強執法監管,嚴厲打擊涉河湖違法行為。

——岸線全開發。結合左權生態文化旅遊開發區建設,按照“處處是美景、局部變景區”的建設思路,力推清漳河全域變美景。在清漳河上中下游精心佈局“一城兩鎮兩園一基地”,“一城”即清漳河西源岸邊的山水宜居縣城,“兩鎮”即清漳河下游幹流上的麻田紅色小鎮、清漳河東源中游的拐兒商貿小鎮,“兩園”即清漳河西源上游的國家級清漳河溼地公園、清漳河干流麻田流域省級溼地公園,“一基地”即以西安水電站為核心,向下延伸至麻田鎮,建設太行山區水上旅遊基地。

“7·19”的傷痛漸漸抹去,但對洪災的反思、對清漳河的治理卻不能止步,目前,清漳河全域治理的大幕已全面開啟,“清漳安福佑遼州安”的美好願景不久將變成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