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吧厨神
黄埔军校一共办了23期,其中以第一期到第四期的名将最多。因为第五期时,国共已经分裂,蒋介石也通过前四期,基本建立了自己的军事团队,所以此后,蒋介石对黄埔军校生的重视程度不如前四期。
说个故事,当年蒋介石最讨厌汪精卫到黄埔军校来。有一回,蒋介石正跟林彪谈话,准备拉拢林彪,正好有人报告汪精卫来了,蒋一听,很愤怒,来了一句江浙省骂就出去了,林彪觉得这个人怎么随口骂人啊,素质太低了,就此打定主意不跟蒋。当然,这可能是一个段子,林彪的选择应该更为复杂,不可能一两句话就决定了。
那一到四期,可以说是蒋最重视的时期,天天在黄埔蹲点,然后看有什么好苗子,赶紧划拉到自己碗里。
从人员来看,一期确实比较牛,这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一是这是第一次办,进来的人都是全国的精英,本身就基础好起点高。另外,蒋也是最重视的,而且这些人毕业后,组成了教导团,是国民党党军的前身,是最基础的骨干。
第一期毕业后,仅仅五年,到了1929年,国民党军队开始缩编,很多老牌军长师长下马,黄埔第一期斩露头角。有21人成为旅长级的军官。这里面有胡宗南、黄杰、李玉堂、李仙洲等等,都是蒋介石手下的骨干,也是蒋介石最信任的一批,所谓每到军艰难多用一期。
他们获得的资源、机会自然比后面的多,所以他们的军职最高,资历也最老。
投奔共产党的一期生也有很多优秀人才。徐向前、陈赓、左权这些名字大家都听过。
不过,一期里最牛的叫蒋先云,被蒋介石认为是自己的接班人,拿下学期所有考试第一,只是年纪轻轻就牺牲了。
一期可谓将星云集,但后面三期,同样有很多人才。最有名的是四期。四期里有一个就足以撑起场面,这位当然是林彪。
后面,林彪百战百胜,蒋气得把自己的亲信叫过来大骂,说你们都被自己的师弟打败。
四期里,除了林彪,还有张灵甫、胡琏。
另外,还有两位跟林彪齐名的人,他们是四期的伍中豪,三期的黄公略。他们跟林彪一起被称为井冈山三骁将。可惜都牺牲得很早,不然也是元帅级将领。
四期跟一期可以说是最为突出,但有个区别,一期是高级将领多,因为资历老嘛,但一期是短训班,只有半年,所以,如果论军事能力,可能还是四期稍强。
第三期最有名的是王耀武,当年就有记者采访王耀武,说:您战功卓著,可以算是黄埔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了。
王耀武答:黄埔最优秀的学生都死在淞沪战场了。我何及其十分之一!
脑洞历史观
黄埔军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1924~1927)共同创办的。蒋介石任校长,廖仲凯任党代表(廖被刺杀后,周恩来接任),李济深副校长,邵力子秘书长,汪精卫为第三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何应钦总教官,邓演达教育长,陈诚特别官佐,顾祝同战术教官,聂荣臻政治教官,叶剑英教授部副主任……
黄埔军校以战将如云而出名,战将又以黄埔毕业而著称。实际上,黄埔军校原定两年制学期,因北伐战争开始,改为一年制学期,最后又因形势紧急,改为半年期。所以,前六期的学员基本没有多少学时,没学多少军事理论、战略战术研究,就一批一批上战场了。
但战场上才是真正的军事课堂,真正出将帅的地方。所以,黄埔一至六期出了许多国共将帅,尤其是一期、四期。特别是四期的林彪,在战场上打败了国民党黄埔系的所有名将!(注:陈明仁是个例外吧)。
东之水32552593
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黄埔军校为中国革命事业培养了无数英才,自1924年建立到1949年底搬迁,一共开班23期,其中前6期质量最高,将星如云,后17期青史留名者,寥若晨星,又以第1期最牛。
从最终成就看,黄埔一期学员确实首屈一指
黄埔军校一期,1924年5月开学,入学499人,当年11月底毕业,及格者456人。由于湘军讲武学堂合并到黄埔军校的158人,以及四川送来的20余人编成的第6队学生也归入第一期,因此黄埔军校一期毕业生实际为645人,其中号称英才者至少有上百人,其他几期无法媲美:
蒋先云、徐向前、陈赓、左权、胡宗南、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默庵、李仙洲、贺衷寒、许继慎、黄维、桂永清、王尔琢、范汉杰、宣铁吾、宣侠父、曾扩情、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刘戡、霍揆彰、侯镜如……
黄埔一期学员英才辈出,无法逐一列举,我们选出几个成就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
中国共产党方面
徐向前: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陈 赓: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周士第: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明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阎揆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侯镜如:国务院参事、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左 权:曾任八路军副总参谋长,1942年牺牲
王尔琢:曾任 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参谋长,25岁英年早逝
许继慎: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30岁英年早逝
中国国民党方面
胡宗南:天子门生第一人,黄埔学员大师兄
杜聿明:东北保安司令长官、徐州“剿总”副司令
关麟征: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黄埔军校第二任校长
桂永清: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海军一级上将
郑洞国: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东北保安代总司令
陈明仁:华中“剿总”副司令、解放军上将
宋希濂:华中“剿共”副司令、徐州“剿总”副司令
黄维:第十二兵团司令
蒋先云:黄埔史上第一奇才,入学、毕业考试双第一,与贺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25岁英年早逝。
贺衷寒:国民政府交通部部长,与蒋先云、陈赓并称“黄埔三杰”。
李默庵:第一绥靖区司令长官,黄埔一期中有“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又文又武李默庵”之称。
对群体而言,实力固然重要,机遇也很关键
黄埔早期特别是一期学员成就辉煌,这与他们的实力密不可分。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入校时,已有若干年参军打仗的军事经验,加上军事理论的学习训练,然后再参加东征、北伐、抗战、内战等,历史为他们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佳舞台,这种机会可遇不可求。
试想一下,我们把黄埔一期学员原封不动地放到黄埔其他特别是靠后的期次,他们很可能就无法达到如此成就,因为那些早期学员具备先发优势,已经占据了军队中的大小位置,而在军队中年龄、资历和经验十分重要,后面的新手很难有出头之地。
综上,黄埔一期学员的素质能力和最终成就明显高于其他期次,此乃世所公认,无可辩驳,也是其实力和机遇共同造就,缺一不可。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孙中山在国共合作和苏联的帮助下1924年创办了黄埔军校,其目的是为了培养革命军事干部打造一支可靠忠诚的革命武装力量,第一期学员由于正值军阀割据时代学期都比较短,但名声也比较大,成为了北伐时的中坚力量,诞生不少名将。而黄埔军校从创办至蒋介石败退台湾前一共办了23期,其中第一至第六期是质量比较高的两期。
黄埔第一期虽然学期短,都学员素质都比较高,都是一群怀着救过救民的热血青年,名声比较大的,我党的有开国元帅徐向前、大将陈赓、上将周士第、黄埔奇才蒋先云、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红十军团长刘畴西等。
国民党的西北王胡宗南、关铁拳关麟征、东北保安(代)司令杜聿明(郑洞国)、起义功臣、开国上将陈明仁、文武双全李默庵、74军首任军长俞济时、虎贲之师57师长余程万、还有黄维、宋希濂、范汉杰等。
黄埔二期名气比较大的相对较少,例如我党的周逸群,红二军团政权,与贺龙都是红二方面军的代表,还有任秋收起义的总指挥卢德铭,都英年早逝;国民党比较出名的就是军统的郑介民,还有疯子将军邱清泉。
而黄埔三期也比较少,但质量都很高,例如我党的黄公略,与林彪、伍中豪被称为井冈山时期毛主席的三大骁将;国民党的抗日铁军74军灵魂人物王耀武、海鸥将军戴安澜、泰山军军长方先觉等都是抗日名将。
而黄埔四期是唯一可以与一期相提并论的,也是我党出将领比较多的一期,例如林彪、刘志丹、伍中豪、段德昌、曾中生、陈毅安、郭化若等;国民党的胡琏、刘玉章、张灵甫、李弥、谢晋元、邱维达等,其中名气最大的当属战神林彪,解放战争横扫国民党黄埔系众将,蒋家王朝的颠覆者之一;而国民党名气比较大的一是胡琏,“狡如狐、猛如虎”,我军最头疼的一位将领,二是国军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师长张灵甫,被粟裕围歼于孟良崮,三是金三角的元老李弥。
而第五至第六期也出不少名将,特别是我党的将领不少,例如许光达、宋时轮、赵尚志、杨志成、郭汝瑰、廖运周、杨至成、陶铸、罗瑞卿、程子华、张宗逊、陈伯钧等,可以说这两期蒋介石是专门为我党培养人才的。而第五至第六期国民党的就寥寥无几了,除了军统头目戴笠和后起之秀、新六军军长廖耀湘。
要说黄埔哪一期最厉害而且质量最高的当属第一期,虽然第四期质量也很高,一个林彪就足够了但量相对比较少,而毛主席曾说过徐向前,要不是身体原因足以和林彪一决高下,所以我认为黄埔一期要比其他其要厉害。
赛门军略
黄埔第一期的名将太多了,:左权、陈庚、徐向前、蒋先云、杜聿明、关麟征、郑洞国、陈明仁、宋希濂、李仙洲、贺衷寒、黄维、王尔琢、范汉杰、俞济时、孙元良、周士第、余程万、侯镜如等等,第一期的名将是最多的,质量也非常高,不管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大都位高权重,陆军将军、海军司令、开国元帅开国大将都有,当时蒋先云,贺衷寒,陈庚号称黄埔三杰,都在国共两党高层担当重要职务。
第二期也有郑介民、邱清泉、周逸群、卢德铭等大家熟知的名将 ,但这期的名将不多,但出了两个特殊的人才,一个是郑介民,戴笠之后的第二任军统局局长,去世后被追认为陆军一级上将;第二个是邱清泉抗战初在德国进修回来 统领德国装备王牌师,是杜聿明第五军主力,在昆仑关重创日寇。
第三期:王耀武、戴安澜、黄公略、曾泽生、李天霞等,这期数量也不多,但质量不低,王耀武、戴安澜,都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名将,尤其是后两人的经历,绝对感天动地。共产党方面,黄公略曾与彭德怀齐名,就是牺牲过早。
第四期: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李弥、刘玉章、赖传湘、高魁元、唐天际、郭天民、曾中生、刘志丹、伍中豪等,林彪这里不便多说,刘志丹创立了西北红军根据地,为我们党在西北站住脚提供了基础,不是英年早逝应该是大将以上人选吧,张灵甫在抗战时期也立下了赫赫战功,解放战争时期的整编74师也是国民党五大主力,胡琏抗战的绝命家书现在也为止动容,指挥能力也惊人,被毛主席赞为“猛如虎,狡如狐”……
后期黄埔也有名将,但是太少,主要是一期四期最多吧,一期最多也和资历有关系吧,就像同一个企业上班,先去几年和后去的领导也会先提拔先去的吧。
嘘别逗492
准确地说,无论从个人能力还是成才比例来看,黄埔前六期的差别都不算太大。虽然黄埔一期确实出了包括左权、杜聿明、陈明仁、范汉杰、徐向前、蒋先云、宋希濂、余程万、陈赓等一大批名将,但更多的学员却也是默默无闻,其中有不少甚至退出军界,服务社会。同时,前六期的其他各期中同样有大量名将,比如二期的卢德铭、周逸群;三期的王耀武、杨杰、刘安祺、戴安澜;四期的林彪、伍中豪、谢晋元、刘志丹等等。
其实,黄埔军校前三期应该都算是一批人。1924年初,黄埔军校开始招生,当时全国的进步青年都纷纷赶往广州。但由于路程有远近、各人情况有不同,所以抵达广州的时间也有先后。基本上,最优秀的、意志最坚定的,一般都会被优先选送前往黄埔,所以,开学最早的黄埔一期中,确实集中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但二、三期学员差不多也是和一期前后看到通知出发的,所以严格来说差别不大,入学时间也都是1924年。
之所以黄埔一期后来出的名人多且影响大,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当然是出道早。黄埔一期生1924年5月进校、11月底就毕业了,随即进入军队,有部分甚至留校当了教官。而这个时候,二期生才刚刚进校不久,三期生甚至还没入校。也就是说,一期生中有不少甚至还是后面几期的老师或者教官,这个段位的差距就大了。而且一期生毕业之后马上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了下级军官,参与了几乎所有的战斗,资历、经验也相当可观。相比之下,二、三期生参加东征、讨伐杨刘的时候都还是以学兵的身份出战,差距明显。
同时,一期生中有不少其实是有过从军经验,甚至是在别的军校受过训练的,基础较好。而且,黄埔军校草创之初,很多规则都不完善,事实上,一期生本身也参与了军校的规则制定、完善和管理。地位相对于后来的学生而言,自然更高。
正因为这些原因,黄埔一期才出了如此多的名人、名将。T
联合防务
从军事才能看,黄埔一期的学员未必比其它期的就怎么出色,但黄埔一期毕业生的确生逢历史的风云际会,所以参加战争机会较多,在军队中升迁自然较快,从而产生了国共双方的一批名将。
1,两次东征。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1924年5月开设的,在广东东部盘踞着与孙中山翻脸的军阀陈炯明部,一直威胁着广州政权。1925年2月蒋介石就领导黄埔学生军进行了第一次东征,这样黄埔一期的学生入校才七个月就匆匆结业编进了教导团,开始了自己的战争生涯,这个条件是其它期学员所不具备的,象“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和贺衷寒,就全部参加了东征。
当年10月,黄埔学生军在回师广州打垮杨希闵和刘震寰的叛乱后,又开始了第二次东征,战斗中一期学员伤亡也不小,但是表现勇敢的全部得到提升,陈明仁以排长参战,经过东莞与惠州两仗 ,已经升为营长。
2,北伐。
根本不喘气的,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就誓师北伐,黄埔学生军从最初的一个教导团已经扩编为第一军,黄埔一期学员水涨船高,大多已是营团级干部了,把其它期学员甩开了半条街,比如胡宗南就已是教导师第二团上校团长,宋希濂是少校营长。
北伐军打到华北时,以黄埔教导第一团为起家本钱的第一军已经发展为第一集团军,何应钦从军长变成了总司令,兵力扩大了将近20倍约40万人,那黄埔一期学员再次纷纷擢升,胡宗南干到了少将旅长,杜聿明是教导第二师上校团长。
3,中原大战。
蒋介石最终取得胜利,冯玉祥40多万大军覆没,蒋军论功行赏,1931年1月,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率先升到了第一师师长,距离北伐开始不过四年时间,而这个时长在和平时期,至多升一级军衔,及至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黄埔一期的学员大多是师旅级干部了,少数已经是军级,让后面的学员很难有机会超越。
度度狼gg
黄埔军校大概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一所军校了,无论是内战还是抗战,基本上都是黄埔学生相互在一起斗智斗勇。当时许多人评价说“一部民国史,半部归黄埔”“中国的战场其实就是黄埔军校的考核场”。那么黄埔军校那一期的学生最厉害呢?
黄埔军校在大陆一共开办了二十三期,厉害的名将基本上都在前六期,后几期的学员因为参加的战役少,战功积累的不多,所以出名的也很少。不可否认的是,在前六期中,一期的名声算的上是比较大的,因为一期名将的确很多。
从第一期毕业的有蒋先云,徐向前,陈庚,左权,胡宗南,杜聿明,陈明仁,郑洞国,宋希濂,孙元良,桂永清,孙元良,范汉杰等等。仅仅从这份名单你就能看出一期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了吧,且不说徐向前,陈庚,一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帅,一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大将,只看国民党这边就出了不少上将,大多数都是手握重兵,战区司令长官,绥靖公署主任层出不穷。
相比之下黄埔其他几期毕业的学生似乎就有点比不上第一期了,但是其实还有一个黄埔四期毕业的学生,这一期绝对不比第一期差。
从这一期毕业的有林彪,张灵甫,谢晋元,胡琏,伍中豪,邱维达等人,如果仅仅看名将数量的确比不上第一期毕业的多,但如果看名将质量的话,我敢说第一期真的比不过第四期,单单一个林彪就让一期毕业了多少老前辈都栽在他手里,还有一位被毛主席评价为“狡如狐,勇如虎”的胡琏,张灵甫和谢晋元这两位更是成为众人皆知的人物,所以第四期毕业的不比第一期差,也是唯一可以和第一期比较的一期。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在抗日战场上这些黄埔学生都是好样的,打出了中华民族的威风,为抗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都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前辈。不知道大家同意我的看法吗?各位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哦。我是头条作者一树梅花一放翁希望大家点个赞关注一下,谢谢各位啦!
一树梅花一放翁
黄埔一期指的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因为第一期的毕业生当中涌现了一大批国共两党的高级军事将领,所以在后人看来,黄埔一期就是一个军事史上的神话。1924年5月5日,黄埔军校第一期开学,6月16日,第一期开学典礼举行。据统计,第一期一共招收了640名学员,其中现在有史料可查的是500多名。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员当中,比较著名的包括中共的徐向前、蒋先云、陈赓、左权、周士弟还有国民党方面的胡宗南、黄杰、陈大庆、关麟征、杜聿明、郑洞国和桂永清,其中徐向前后来成为了解放军的元帅,陈赓成为了大将,蒋先云因为牺牲在了北伐的路上,否则也肯定会是一名闪耀的将星,左权也是因为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而国民党方面哦胡宗南、杜聿明、郑洞国、桂永清等人都是后来蒋介石所倚重的心腹,这几人皆官至上将,独当一面。
虽然黄埔军校在广州一共办了六期,但是从成材率和知名度来看,第一期都远远高于其他几期,这与黄埔军校第一期受到特殊关爱也有一定关系。
蒋介石在黄埔军校成立的时候任黄埔军校的校长,对于黄埔一期,他非常重视,不仅视黄埔军校一期为国民革命事业之关键,也将其视为其个人事业开展的起步,因而在黄埔军校的学员中间寻找自己信任的心腹,蒋介石的军事班底多是在黄埔军校形成的,特别是黄埔一期。
其次,黄埔一期的湖南和广东籍学生几乎占了一半,近代中国,湖南人和广东人是最活跃的两个团体,湖南人务实,广东人有理想,所以在国民革命的大潮中必然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共在黄埔一期当中也做了很多工作,这也是为什么黄埔一期涌现这么多杰出人才的原因。
所以,以上种种因素都决定了黄埔军校是近代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和神话。
青年史学家
肯定不是,黄埔四期一个林彪足矣!
单以军事能力和成就而论,林彪是现代史上强的,从红军之鹰到八路军三大主力师师长,再然后从白山黑水打到天涯海角。击败国军卫立煌、傅作义、白崇禧三大集团。
林彪远胜他的那些一期学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