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区:提升基层文化阵地效能,加快美丽乡村文化建设

近年来,甘州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抢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机遇,紧紧围绕省市区中心工作,巩固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建成果,实施基层文化阵地效能提升工程,丰富和创新乡村文化活动,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巩固和提升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相继出台了《关于文化大区建设的意见》《甘州区乡镇、村(社区)文化体育建设管理意见》等文件,稳步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农村文化服务网络,建成了以区文化事业单位为龙头,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枢纽,基层书屋、文化广场、文化共享工程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乡村舞台为辐射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政策,全区23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实施了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总分馆服务体系,为21个乡镇、街道、村(社区)文化广场安装公益电子大屏59个,充分发挥了公益性电子大屏在传播党的声音、引领社会风尚、教育引导群众、推动创新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创新载体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把丰富全区群众文化生活作为美丽宜居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乡村舞台等文化惠民平台,深入开展文化进农村文化服务活动,依托传统节日,组织文艺团队深入乡镇、村社巡回演出;按照《甘州区广场文化活动安排意见》,组织各单位、乡镇(街道)及社会各界广泛开展广场文化活动,每年举办各类活动达80多场次,吸引观众20多万人次;全面实施政府购买公益性演出下基层演出工程和“三区”文化人才支持计划,逐步探索从当地文化院团购买文艺节目到各乡镇村社进行文艺演出机制,2017年、2018年分别演出96场次和116场次,观众达30万人次;以“快乐老乡”活动为统领,积极鼓励支持乡土文化和民间文化健康发展,先后成立甘州区民间艺术团、梨园剧团、新靖秦剧团和兴隆秦剧团等农村民间艺术团体。

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对碱滩镇东古城楼、黑水国遗址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保护。明确划定了农村野外文物点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进一步充实农村业余文物保护员队伍,为农村文物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积极推荐碱滩镇古城村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实施屋兰古镇文化旅游项目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古城村整体历史文化氛围;依托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优势,切实加大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开发力度,广泛征集历史沿革档案、生产用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实物1200多件,民俗实物724件套,修复民俗家具100余件;深度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目前共整理非遗项目30多个,其中列入省级6项、市级14项,10个民间艺人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 省级非遗项目《甘州小调》《甘州社火》建立了稳定的传承人队伍,传承活动有序开展。

加强贫困村文化场所建设和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按照标准,建成全区12个精准贫困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文化广场,并绘制文化墙图谱300余幅。为11个贫困村各配备演出用音响和便携式移动音响、灯光等设备,为7个贫困村配备了8平方米的户外全彩高清LED电子大屏,使其成为脱贫攻坚的宣传平台;积极为农村业余文艺团体输送技术服务,加快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目前,全区农村实用文化人才162人,其中取得副高级技术职称8人,中级39人,初级115人,乡镇、村社、社区文化站(室)专兼职工作人员267人,共培育各类文艺表演主力团队94个、业余骨干演员2400多人、资深民间艺人212人、文化大户98户、民间自乐班子23个、社火队51个,组建了1295人的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党政办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