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以“党建+文化+休闲”特色打造六大文化会客厅

近日,东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晓棠带队到塘厦镇调研宣传文化工作开展情况。东莞市政府办公室调研员黄福泉,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市文明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领导,塘厦镇委书记方灿芬,镇委副书记、镇长黎雪琴,镇委委员赵见敏,镇宣传文体局、住建局等单位负责人,林村等社区党工委书记参加调研。

塘厦以“党建+文化+休闲”特色打造六大文化会客厅

近年来,塘厦镇立足惠民理念,做实文化事业,进一步完善基层公共文体服务设施配套,推动建设塘厦体育公园、人才公园、文化会客厅、智能文化服务驿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一批先进文化设施,文化建设亮点纷呈引关注。

调研林村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

当天,杨晓棠一行首先到林村,参观调研了该社区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听取了工作人员对中心功能设置的介绍。

杨晓棠对林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的功能设置表示肯定,要求加强管理运营,为党员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文化服务。

林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位于林村广场北端,对原林村文化中心进行改造,一楼以品牌文化展示为主题,设置了图书室、四点半学堂,二楼为书画室、曲艺室、舞蹈室,三楼为乒乓球室、健身房、多功能服务室等,可开展图书阅览、群团组织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通过党建引领,以文化为支点,撬动社区民心,打造党建+文化新模式,让党建更接地气。

塘厦以“党建+文化+休闲”特色打造六大文化会客厅

杨晓棠还实地走访了拟建的塘厦文化会客厅林村广场站、林村村史馆、党建主题长廊的选址。塘厦文化会客厅林村广场站选址林村广场东侧,以乡音乡情乡愁为特色,通过文史结合,再现林村浓浓的乡情,展现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本土历史文化复兴。塘厦文化会客厅林村广场站包括活动中心、阅读区、文创区、吧台、户外休闲区等,可为周边居民群众提供信息发布、图书借阅、文创产品销售、简餐等服务。

文化会客厅计划设置6个站点

随后,杨晓棠一行前往塘厦城市文化会客厅项目地址,考察了塘厦城市文化会客厅、体育公园、人才公园、龙背岭文旅综合项目等文化项目规划建设及塘厦镇人居环境美丽宜居建设情况。

塘厦以“党建+文化+休闲”特色打造六大文化会客厅

方灿芬在现场介绍了打造塘厦文化会客厅的初衷和理念。他表示,塘厦文化会客厅定位为城市公共服务空间,以“党建+文化+休闲”为特色,集聚文化交流、党建宣传、旅游休闲等服务功能,是塘厦的城市会客厅、市民的休憩地,也是塘厦城市形象展示窗口、城市名片和文化阵地。

塘厦文化会客厅计划设置6个站点:迎宾站、林村站、花园街广场站、科苑城人才公园站、石鼓油画村站、大屏嶂森林公园站。每个站点都各具特色,具有独特的魅力。

目前,塘厦文化会客厅迎宾站位于塘厦体育馆北门与迎宾大道之间,已动工建设。迎宾站计划开展驿周约、名家有约、艺术展览、非遗讲堂等活动,具体包括党群活动、企业定制、市民提升等,邀请艺术家、专家、学者和演艺名人进行专题报告、艺术导赏、文化沙龙、名家见面会等,全年计划举办70场活动。

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

之后,杨晓棠一行与塘厦镇相关领导进行了座谈。方灿芬介绍了塘厦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做实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的思路。

方灿芬表示,近年来,塘厦镇围绕东莞建设高品质文化引领型城市以及塘厦镇打造东莞东南临深片区中心的发展目标,坚持“做实文化事业、做强文化产业”的理念,大力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集聚。满足人才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真正留得住人才。塘厦镇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高端人才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为塘厦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坚实的文化支撑。

塘厦以“党建+文化+休闲”特色打造六大文化会客厅

市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林村社区便民服务活动区体现了党建引领、文化凝聚、综合服务的特点,具有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的功能,要增加志愿服务岗,让更多群众参与。塘厦文化会客厅规划建设走在前列,具有示范作用,可采取“文化管理员+社工+志愿者+文化协会人员”的管理模式,提高运营效能。龙背岭、林村、石鼓三个社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各有特色,建议做好环境整治。塘厦体育公园可在传统体育场地的基础上,增加智能设施,建成智慧型体育公园,多一些文化因素。

塘厦以“党建+文化+休闲”特色打造六大文化会客厅

杨晓棠表示,塘厦镇的公共文化规划建设,起点高,标准高,令人兴奋,令人期待。塘厦镇对公共文化非常重视,投入很大,文化自觉走在全市前列,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文化项目总体上以“乡村振兴、品质东莞”为目标,能做到对接深圳,借助临深契机促进自身发展。对于文化建设,站位要高一点,做一件精一件,打造文化精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要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在管理运营上要引进专业团队,做到可持续发展,控制成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发挥各种功能作用,发动群众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志愿参加公共服务、社会服务,从内涵上提升文明素质。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对有价值的古村落、农业农作要予以保留,古建筑保护应修旧如旧,留住乡愁,留住记忆,把乡村建设成令人向往的地方。在公益宣传方面,要做到有美感,有内涵。市有关部门要多到塘厦加强指导。

【记者】朱晋

【作者】 朱晋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