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小學把二十四節氣歌背得滾瓜爛熟,可上了高中地理是這麼說:每年的夏至 ,太陽直射點在北迴歸線上,晝最長,夜最短,此後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迴歸線,晝最短,夜最長……每年?!可是老祖宗發明二十四節氣的時候,過得不是陰曆麼??為什麼節氣跟公曆的日子每年都能對上呢?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陽曆,也叫太陽曆,制定的基礎是地球繞太陽公轉的運動週期:地球繞太陽一圈,就是一年。現在我們用的“公曆”,就是太陽曆的一種。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陰曆被稱作“月亮歷”,是依據月亮的變化來修訂的歷法。月亮每經歷一次從圓到缺的循環,就是一個月。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而農曆實際上是一種兼顧太陽曆和月亮歷的歷法,叫作陰陽曆。這才是中國古人一直沿用的歷法,也是我們現在經常說的“陰曆”(其實叫錯了……)。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幾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勞智慧的祖先們發現:冬天生活往往比較幸福,可以早早上炕,而且晚起賴床,而夏天的工時就比較漫長:日頭那麼大,還總也不落山……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工時最長,也就是白天最長的那天,叫夏至;而最幸福的那天,叫冬至,不僅白天短,而且吃餃子。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並且,他們還發明瞭一種東西叫做日晷,用來測量日頭的影子,然後發現,夏至那天,影子最短;冬至那天,影子最長

這就是後來我們學到的,太陽直射範圍是南北迴歸線之間。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有了冬至和夏至,古人又發現,每年有兩天,白天和晚上一樣長,這兩天分別叫為“春分”和“秋分”。戰國後期,節氣擴展到8個,分別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在西漢的《淮南子·天文訓》中,一年就已經被精準地分成了24等分,也就有了今天的24節氣。到公元前104年,《太初曆》正式把24節氣明確加進曆法中,成為農曆的一部分。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回到最初的起點:為什麼古代的節氣會跟現在的陽曆這麼的一致呢?其實是因為陽曆是依據太陽的變化來修訂的歷法,而節氣也是根據太陽的變化而制定的。所以它們在時間上當然會重合。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順便淺談一下,農曆為什麼不是陰曆。

在中國古代,一開始是使用陰曆的,畢竟看月亮比看太陽還是方便不少。但是祖先們的主要崗位職能是種地,而月亮就不能提供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熱量,這時看太陽就顯得尤其的重要。另外,陰曆的一年大約354天,與太陽週期(陽曆)的一年差了11天,這樣就會慢慢產生一些差異。一年兩年可能還沒什麼感覺,可是過著過著,大家就從冬天過年變成了夏天過年,而且原本應該春天播種,也會因為這個差異順延到秋天,這日子就沒法過了。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於是勤勞智慧的祖先們又把陰曆與陽曆結合在一起,加上了閏月,創造出了農曆。

二十四節氣是按陽曆制定的?可老祖宗過的明明是陰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