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小学把二十四节气歌背得滚瓜烂熟,可上了高中地理是这么说:每年的夏至 ,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昼最长,夜最短,此后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昼最短,夜最长……每年?!可是老祖宗发明二十四节气的时候,过得不是阴历么??为什么节气跟公历的日子每年都能对上呢?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阳历,也叫太阳历,制定的基础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地球绕太阳一圈,就是一年。现在我们用的“公历”,就是太阳历的一种。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阴历被称作“月亮历”,是依据月亮的变化来修订的历法。月亮每经历一次从圆到缺的循环,就是一个月。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而农历实际上是一种兼顾太阳历和月亮历的历法,叫作阴阳历。这才是中国古人一直沿用的历法,也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阴历”(其实叫错了……)。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几千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智慧的祖先们发现:冬天生活往往比较幸福,可以早早上炕,而且晚起赖床,而夏天的工时就比较漫长:日头那么大,还总也不落山……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工时最长,也就是白天最长的那天,叫夏至;而最幸福的那天,叫冬至,不仅白天短,而且吃饺子。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并且,他们还发明了一种东西叫做日晷,用来测量日头的影子,然后发现,夏至那天,影子最短;冬至那天,影子最长

这就是后来我们学到的,太阳直射范围是南北回归线之间。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有了冬至和夏至,古人又发现,每年有两天,白天和晚上一样长,这两天分别叫为“春分”和“秋分”。战国后期,节气扩展到8个,分别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在西汉的《淮南子·天文训》中,一年就已经被精准地分成了24等分,也就有了今天的24节气。到公元前104年,《太初历》正式把24节气明确加进历法中,成为农历的一部分。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回到最初的起点:为什么古代的节气会跟现在的阳历这么的一致呢?其实是因为阳历是依据太阳的变化来修订的历法,而节气也是根据太阳的变化而制定的。所以它们在时间上当然会重合。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顺便浅谈一下,农历为什么不是阴历。

在中国古代,一开始是使用阴历的,毕竟看月亮比看太阳还是方便不少。但是祖先们的主要岗位职能是种地,而月亮就不能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热量,这时看太阳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另外,阴历的一年大约354天,与太阳周期(阳历)的一年差了11天,这样就会慢慢产生一些差异。一年两年可能还没什么感觉,可是过着过着,大家就从冬天过年变成了夏天过年,而且原本应该春天播种,也会因为这个差异顺延到秋天,这日子就没法过了。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于是勤劳智慧的祖先们又把阴历与阳历结合在一起,加上了闰月,创造出了农历。

二十四节气是按阳历制定的?可老祖宗过的明明是阴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