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鄉愁:保護歷史文化街區

原創: 謝玉文 (泉州歷史文化中心)

歷史文化街區是我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的核心內容,是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不可再生的歷史信息,延續著千百年來民族發展的文脈,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早在1986年,國務院公佈的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文件中就指出:“對於一些文物古蹟比較集中,或能較完整地體現出某一歷史時期的傳統風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區、建築群、小鎮、村寨等,可根據它們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公佈為‘歷史文化保護區’(歷史文化保護區與歷史文化街區的內涵基本相同,2002年,國家文物法,採用‘歷史文化街區’這個法定名詞。之後在編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中都採用歷史文化街區的概念)”。2004年,為了加強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原建設部頒發第119號令,把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內的歷史文化街區和省人民政府公佈的歷史文化街區等的保護範圍界限作為“城市紫線”,強化了保護和管理。2005年,原建設部在頒發《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規範》,進一步明確指出:“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應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與文物保護單位三個保護層次的保護體系。”2014年,為貫徹落實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精神,做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工作,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決定開展中國歷史文化街區的申報認定工作,進一步說明搞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的重要性。

記住鄉愁:保護歷史文化街區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早在1996年,原建設部在屯溪會議上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出三項原則:保存真實的歷史信息;積極改善基礎設施,提高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採取逐步整治的方案。原全國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家委員會委員、秘書長王景慧指出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應該採用相應的方法:一是保護外貌、整修內部,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傳統建築不必象文物保護單位那樣一切維持原狀,外觀按歷史面貌保護修整,內部可按現代生活的需要進行更新改造。對於有悖於歷史風貌的後世建築可以適當改造,恢復歷史原來的風格;二是積極改善城市基礎設施,提高居民生活質量。這個問題不解決,居民難以繼續居住,不但影響到保護的積極性,而且勢必導致街區的進一步損壞;三是採取逐步整治的方法,切忌大拆大建。這一方面為了從容籌集資金,另一方面也為了精心設計精心施工,保存更多的歷史信息。

現在許多地方舊城改造的作法是全部推倒再建樓房,這對歷史文化街區是絕對不可取的,保護歷史文化街區不適用於“開發”的辦法,開發商當然要賺錢,其生財的辦法有二,或者是增加容積率,拆了平民蓋樓房,住進更多的人;或者是把人遷走,住宅改成公共建築,賣更高的價錢。政府如果一時沒有充足的財力一舉見效,就應該允許用多一點時間逐步改善。政府花錢改造外部的基礎設施,住戶自己掏錢修繕改造內部,群策群力,持之以恆,也就是加強政府領導和規劃引領,採取循序漸進的,讓居民參與的模式,激活居民的能動性,配合好非常細緻的管理。這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山西的平遙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那裡的北大街是古城中心街道,保存著完整的傳統風貌。1997年政府出資敷設上水、下水、電力、通訊等地下管線,取消了街道上的電杆、電線,與此同時整修路面,按歷史面貌將瀝青路面改為條石鋪砌。整個工程國家投入名城保護專項資金250萬元,帶動了當地政府和居民的資金合計約2000萬元,居民整修沿街店面,開設飯館、旅社,有的還辦了手工藝品及民俗的展覽,吸引眾多遊人。該街區保存了歷史風貌又促進了旅遊,繁榮了經濟,一舉多得。

安徽黃山市屯溪區老街於1989年定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1991年為建設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管理試點。政府出資改善基礎設施,居民自己整飾店面,既保存了古老商業街的傳統風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條件,又繁榮了地方經濟。這裡已成為黃山旅遊者必到的旅遊購物之地。

福州市的三坊七巷,是國務院批准的福州市城市總體規劃中的歷史文化街區之一,也曾提出改造規劃,並與開發商簽訂了改造開發合同,一度引起社會的強烈反應。有關專家明確指出,三坊七巷是福州乃至全國少有的珍貴的歷史文化街區,這個街區的規劃不同於一般城市地區,應予保護和整治,而不是改造、開發和易地重建。福州市提出的改造規劃的指導思想不符合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格局和風貌的原則。此後,在建設部領導和有關專家指導下,才走向正確的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軌道。

泉州古城區面積6.41平方公里,是泉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區,面臨著幾條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問題。泉州市域內也有一些重要的歷史文化街區需要保護。當前,有關部門正在按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及省有關文件精神,作好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和省級歷史文化街區的申報工作。我希望在各級領導重視和廣大市民的參與下,樹立正確的保護觀念,採取科學合理的保護方法,正確處理古城保護與發展的關係,充分發揮古城歷史文化資源優勢,積極引入文化創意等多元業態,帶動旅遊等相關產業。留住歷史文化,讓居民“記住鄉愁”。科學合理地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認真總結過去名城保護建設的經驗及教訓,並借鑑國內外一些城市好的做法,泉州歷史文化名城和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工作相信會做得更好。

記住鄉愁:保護歷史文化街區

(作者:原泉州市規劃局副局長,泉州市城市規劃建設顧問組顧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