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长江新区打造环武湖总部经济区,打造武汉城市升级版

引子:构想设计原理。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汉是百湖之市,却没有一个像迪尼斯湖、深圳观澜湖、苏州金鸡湖这样闻名世界的湖滨城市。武汉作为一个国家级超大级城市,应该有必要有基础有条件的将武湖发展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其发展理念为:依托“文化”+“旅游”双核驱动;坚持“生态”+“品质”精致营造;实现“利用”+“保护”平衡发展。

正文

构想设计方向。沿湖开发利用,亲水发展,湖泊景观延伸渗透,高效实现价值。结合区域生态特征,构建指状发展形态,纵深发展。小组团布局,形成网络化生态开发空间结构。着力打造武汉小镇、大湖传说、武湖之滨、于斯俊园、在水一方、面朝大海、湖景顶级酒店七大功能区整体框架。

大湖传说:与国际名湖协会和中科院湖泊研究所联合打造集科普展示、主题游乐、湖泊体验为一体的湖泊

武汉长江新区打造环武湖总部经济区,打造武汉城市升级版

主题公园。

于斯俊园:建立以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新型文化设计创意为主导的文化创意园区,打造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主题的文化基地。

武汉小镇:包括武湖新社区小镇和基金小镇。依托港湾小镇部分由刘大公路引入,至武湖展开,呈T字形商业街,集聚活力,服务武湖,两翼为武湖新社区小镇。基金小镇:为国际国内知名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平台,打造世界级金融中心。构建“互旅慧+”新型发展平台。互是互联网企、旅是生态旅游、慧是智慧。

武湖之滨:以多样化景观打造软质湖岸,提升水体自净功能,同时提升景观冲击力,营造浪漫的滨湖休闲带

武汉长江新区打造环武湖总部经济区,打造武汉城市升级版

。以自然生态的湿地为主,极少量的建设,湿地观光、建筑高度低,以生态低碳建筑为特色。

在水一方:打造以高端商务会议、高级酒店服务为主的区域。将联手APEC、《财富》全球论坛、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EF),承接中外“官、产、学”论坛,匹配同时容纳五千五百人参会、住宿、餐饮等服务于一体的世界顶级会务水平。

面朝大海:依托武湖优美的湖岸环境,建设休闲高端居住社区,结合北部万亩花卉,打造休闲观光旅游经济地。规划三个别墅片区,以花港小镇为中心,打造总体建设密度较低,把海洋之心及周边区打造成为该区域的形象展示核心区。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将以北欧最著名的哈默比湖城和马尔默生态城为绿色标准,着力打造世界领先的“321模式”,即智慧商业(65%),绿色工业(25%),休耕农业(10%),化“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武湖为“流水高山遇知音”的楚湖,以强大的智慧产业成就全球极具影响力的智慧城市。

四、建设方案

思路决定出路,力度决定速度。通过进一步解放思想,在该区域发展“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

武汉长江新区打造环武湖总部经济区,打造武汉城市升级版

”完全大有作为,从而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战略支撑。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建立专门机构或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指导“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发展工作,研究鼓励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整合扶持工业、农业、旅游、金融、电子、商务、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协调解决发展总部经济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明确实施细则和考核督促机制。二是成立“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建设规划编制专项小组,制定建设标准,通过标准明确“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定位、功能及发展目标等。

(二)科学规划界定。结合武汉市及黄陂区人文、区域、经济、武湖环境、自然禀赋等,合理确定总部经济发展空间,实现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的有机统一。聘请国际国内著名规划设计机构,考察研究论证设计规划,探讨调研“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的基础、模式、重点、路径与突破口,为“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的构建描绘蓝图、献计献策。加强对总部各类板块的规划建设,根据不同产业发展方向,打造不同类型的总部小镇,合理安排总部经济项目用地,科学规划好、调整好武湖生态区域调节功能控制线,为打造武湖生态总部经济区,腾出更大发展空间,从而实现总部经济集聚发展。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在《全国城镇发展规划》、《武汉市国土总体规划》等规划基础上,立足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战略需求,结合“武汉8+1城市圈区域”发展实际,形成支撑中部,引领武汉的“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整体格局。

(三)给予政策保障。省、市给予相关政策倾斜,适时启动“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建设,加快协调相关土地、武湖生态调节功能控制线,为“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建设创造条件。同时,举办会议论坛。集中探讨“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建设的战略、政策和措施,汲取国内外建设的成功经验,为“环武湖低密度生态总部经济区”与武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规划等区域主体的协调、沟通和交流提供平台,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