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農村路 打通鄉村振興「毛細血管」

2018-08-10 11:29 | 浙江新聞客戶端 通訊員 俞穎穎 徐雲鋒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新蟠線梅澄段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梅林山至鷺鷥崗公路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美麗公路江拔線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縣道新西線東鄭村段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縣道里官線裡東村段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騎行在縣道新西線上

新昌山水,獨步江南。分佈在新昌山水間的一個鄉鎮、一個景點、一個村子猶如一顆顆明珠,成為大家嚮往的旅遊目的地。

但多山的地貌對發展交通路網來說卻是一種掣肘,山高、路遠、通行能力較差成為新昌農村公路的特色,一定程度上阻礙著鄉村經濟發展。

一條路,打開一個世界,推動一方經濟發展。

“作為山區縣,新昌的鄉村不缺資源稟賦、不缺發展思路,缺的就是寬敞的道路、便利的交通。這塊短板不補齊,道路不修建、不提檔,鄉村振興就會變成一句空話。”縣交通運輸局局長李亞明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接下去,他們將加大“四好農村路”建設,以交通的改善、區位的提升,給農村帶去足夠的人氣、財氣,鋪就鄉村振興的便民路、富民路、惠民路。

對照這個目標,新昌交通部門列出責任清單。清單顯示,今明兩年,新昌將投入5億餘元建設“四好”農村公路,打通鄉村振興“毛細血管”。

新昌模式

修路和需求同頻共振

新昌是個山區縣,八山半水分半田,山區道路大多數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受制於時代和當時的技術條件,新昌農村公路等級較低,而且不乏急彎陡坡。”縣公路局副局長梁金霞表示。

據統計,截至2017年底,全縣農村公路1215.2公里,四級以下公路里程有460.972公里,佔37.93%。

就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四好農村路”這一概念後,縣委縣政府緊跟國家和浙江省發展戰略,以實現鄉村振興為目標,提早謀劃,加大投入,理順體制機制,全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在2017年2月的縣“兩會”上,我縣就提出了“大路小路一起建”的目標任務,要求加快通景區(園區)、通縣域、通鄉鎮、通主幹線農村公路建設,為鄉村振興戰略做好先行。

交通建設,規劃先行。我縣結合“全域旅遊”和鄉村特色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出臺“四好農村路”建設專項規劃和三年實施計劃,統籌謀劃,突出重點,分步實施,根據不同鄉鎮的基礎情況提出不同要求,分年度落實,促使路的規模由“線”成“網”,路的質量由“通”向“暢”。

“我們將著重打造農村公路重要節點,集中解決‘三個一批’,即消除一批等外路,打通一批斷頭路,拓寬一批瓶頸路,建設通縣域、通鄉鎮、通景區(園區、庫區)‘三通工程’,打造旅遊路、資源路、產業路等‘三條路’。”李亞明表示。

規劃確定後,資金從哪來?作為山區縣,新昌通村公路的造價並不低,山區鄉鎮的公路造價達到500萬一公里。修路等不得,通往“網紅”景點十九峰的新鏡線上時常堵車,遊客馬上被磐安的玻璃橋分流。

等不是辦法!於是,“四好”農村公路的“新昌模式”誕生,這個模式最大的特點是讓修路和景區、園區的需求達到同頻共振,從而讓各方形成合力,助推道路建設。

2017年,“新昌模式”——《新昌縣農村公路重要節點建設(改造)項目資金補助政策》正式落地,明確政策處理費用由所在地鄉鎮(街道)、行政村承擔,並適當給予獎勵,建安費由縣交投公司承擔,涉景區、園區、庫區等道路資金分別由旅遊集團、園區、水務集團等部門解決。

縣政府還積極引導、鼓勵鄉賢、企業等社會資本參與農村路建設,讓資金統籌“多腿走路”,充分調動各方積極性。今年4月2日,以吳良定、吳錦華為代表的鄉賢捐資700萬元用於農村公路建設,成為社會資本參與“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典型代表。

由線到網

項目和人才不請自來

7月17日,儒岙鎮南山村通往千坑自然村的瀝青鋪設工程完工,村民們奔走相告。

千坑自然村位於大山深處,村民們祖祖輩輩靠著一條小路進村出村。2015年,有人看中該村的自然環境,租下村裡的閒置農房,整村打造高端民宿。那條2公里長的通村路成為發展瓶頸。為打破瓶頸,南山至千坑公路被提上議事日程,並於去年正式開工建設。

如今,這條路一頭連著古村南山,一頭連著千坑自然村,不僅拉近兩個村子的物理距離,最重要的是能讓兩個村子實現資源共享、產業互通。

南山至千坑公路產生抱團效應,沙溪鎮的王金隧道則有望讓董村村等5個鄉村駛入發展快車道。

王金隧道位於沙溪鎮王家年村以南,終點位於生田村以北,路線長568.431米,其中隧道長度為391米,寬8.5米。“它是生田村、董村村等5個山村1萬多村民連接山外最便捷的通道。”沙溪鎮黨委書記呂亦斌說。

打通隧道一直是沙溪百姓的心願。1975年,新昌交通部門曾在此處建設一條群英隧道,全長372米,它也是紹興地區首條公路隧道。但不幸的是,由於受到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隧道開通沒多久就發生塌方事故,1979年9月,經專家聯合勘察,隧道被封閉。

好在隨著社會經濟與技術水平的不斷髮展,新昌已經集合改變的底氣。去年初,縣交通運輸局組織各方專家,經過嚴密認證後重啟建設隧道。

重啟方案一出,各方資本已經聞風而動。最近一年,沙溪鎮已經引進六七個獨具特色的鄉村項目,有兩個“海歸”碩士在跑遍全國100多個村子後,決定將自己的創業項目放在生田村。就在6月28日,又一個投資上億元的民宿項目落戶沙溪鎮新宅村。

“要想富,先修路,這個說法並不過時。”李亞明表示,隨著一個個新建項目的實施,新昌農村道路規模由“線”成“網”,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鄉村振興“出”與“進”的“雙向道”正在打開。

澄潭鎮洩下村至東茗鄉黃潭坑村公路建設,同樣也打開東茗鄉的發展思路。

東茗鄉是新昌有名的茶葉鄉鎮,位於穿巖十九峰景區的背面,是眾多遊客拍攝十九峰的理想地。最近幾年,隨著“五星達標、3A爭創”工作的深入,該鄉的鄉村旅遊名聲鵲起,很多年輕人選擇回鄉建民宿。民宿的生意不錯,但由於通村公路的限制,在節假日,遊客們不得不忍受堵車之苦。

今年,澄潭鎮洩下村至東茗鄉黃潭坑村公路開工建設,這條路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打通鄉村交通動脈,還將推動景區資源有效輻射鄉村,實現景區與鄉村之間的互補互動,為沿途鄉村的發展打開全新局面。

除織就縣域範圍內的公路網,縣交通部門還將目光對準邊界村,增加相鄰縣域交通路網。儒岙鎮回竹山村距離新昌縣城48公里,卻鄰近天台縣。於是,一條長5公里,連接回竹山至天台縣界的公路被提上日程。

截至目前,新昌已經下達32個重要節點建設(改造)項目,總里程達114.2公里。

從通到暢

生態和資源優勢盡顯

布“線”成“網”能讓產業、人才主動走進農村,農村道路由“通”到“暢”則讓一條條山村道路成為致富路、便民路。

今年年初,雙彩鄉黨委書記潘學超有個煩惱。“三治一提升”“五星達標、3A爭創”相繼實施後,雙彩鄉的生態優勢逐漸顯現出來,他計劃和臨近的磐安縣開展合作,讓到磐安尖山鎮旅遊的遊客最後一天來雙彩遊玩、吃農家菜,以此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磐安一家旅行社的老總到雙彩實地考察後,認為當地的古村落、古民居對遊客很有吸引力,但這位老總對雙彩道路的通行能力表示擔憂:旅遊大巴能否通過這些急彎?

潘學超這樣的擔心,新昌不少鄉鎮幹部都有。

好在今年年初,橫鏡線改造提升工程啟動,橫鏡線橫穿雙彩鄉,是磐安到雙彩的必經之路。經過彎道改造、路面加寬後,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最寬的路面已經達到8米以上。”讓縣公路局北池養護站站長金益松欣慰的是,整個提升改造過程中沿途村民都很支持,“因為他們覺得修路是大好事,可以讓他們的農產品賣得更好。”金益松表示。

如今,雙彩鄉和尖山鎮的旅遊合作項目已經啟動,截至7月底,有2000多名遊客來到雙彩,帶動著當地農產品的銷售。

被改變的不僅僅是雙彩鄉。今年以來,新昌以加快“四好農村路”建設為基礎,大力實施“品質工程”,確保每一條農村公路既“走得了”,更要“走得好”。

新蟠線一期(梅渚至澄潭)工程於去年1月完工,大大加速梅渚、澄潭兩個鄉鎮的對外流通速度,讓高新園區梅澄區塊成為新昌最活躍的地方。如今,新蟠線二期——澄潭中學至樓基村改造提升項目也已經啟動。

“小路變大路”帶來的便利和活力有目共睹,所以當澄潭至遁山公路改造提升計劃一提出,立馬受到當地村民的歡迎,前期的政策處理過程中,沿線村民都大力支持,表示只要是修路,願意低於市場價出讓自己的田地。

對通縣域道路的提升改造也成為其中的重點。新昌與奉化、天台、磐安等地相鄰,邊界村子之間交流頻繁。比如,沙溪鎮不少人會去奉化趕集,兩地還開通公交班線。為打開新昌對外交通格局,加速縣域資源的流通,此前,新昌、磐安兩地曾對新磐線進行改造提升,效果明顯。接下去,新昌將對連接沙溪鎮榧聯村與奉化董家岙的公路進行改造提升。

據介紹,今後三年,我縣將完成低等級公路提升150公里,路面維修183公里,危橋改造4座。

美麗公路

路美和村美相得益彰

融路入景。如今,一條條農村公路猶如一顆顆種子,散佈於新昌的青山綠水間,不但串連起一個個鄉村,本身也成為“美麗經濟”的一部分。

在新昌,最有名的“美麗公路”便是新蟠線一期(梅渚至澄潭)工程。“當時的改建計劃將路面由原來的9米擴建到17米,兩路兩側的美化工程同步進行。”縣交通運輸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不負眾望,現在這條路成為新昌“美麗公路”樣板,並屢屢成為攝影家鏡頭裡的主角。

“路不僅要通,而且要美。在全域旅遊創建中要結合‘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兩路兩側’整治,給道路修修邊幅,披上彩色衣裳,打造‘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美麗畫卷,讓遊客享受旅行途中不可或缺的風光盛宴。”李亞明表示,打造美麗公路,不但要栽花植樹,還要將沿途的歷史文脈和文化記憶,進行重拾、整理、再現,使之與優美的自然景觀相映成趣。

落實到具體行動中,新昌已經創建“美麗鄉村公路”示範鄉鎮3個,打造江拔線、新蟠線、葫橫線等特色美麗公路,結合東茗、鏡嶺、沙溪等省旅遊風情小鎮建設,讓道路美和鄉村美相得益彰,一路一特色,路路是風景。

一分建,九分管。作為主管單位,縣交通部門在“建好”農村公路的同時,也要“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並按照“因地制宜、崇尚自然、融景入路”的發展理念,全力抓好“四好農村路”建設,助力鄉村振興。

“公路好不好,實在不實在,管養和運營必不可少。”新昌交通部門相關負責人說,我縣堅持“縣道縣管、鄉村道鄉鎮統籌”,落實養護管理的主體責任,推行縣道公路精細化、專業化、常態化養護,健全鄉村道督查考核機制,農村公路管養工作一直在全市處於前列。

不過,相比公路養護和管理,對普通的農村居民來說,通路通公交才是實實在在能享受到的實惠。瞭解群眾的需求從而做出改變才是真正的民生實事工程。2017年,新昌順利完成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行政村公交通村率由12%提升到99%,20餘萬群眾享受到城鄉公交改革的紅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