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2018-08-10 11:29 | 浙江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俞颖颖 徐云锋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新蟠线梅澄段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梅林山至鹭鸶岗公路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美丽公路江拔线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县道新西线东郑村段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县道里官线里东村段

四好农村路 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骑行在县道新西线上

新昌山水,独步江南。分布在新昌山水间的一个乡镇、一个景点、一个村子犹如一颗颗明珠,成为大家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但多山的地貌对发展交通路网来说却是一种掣肘,山高、路远、通行能力较差成为新昌农村公路的特色,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乡村经济发展。

一条路,打开一个世界,推动一方经济发展。

“作为山区县,新昌的乡村不缺资源禀赋、不缺发展思路,缺的就是宽敞的道路、便利的交通。这块短板不补齐,道路不修建、不提档,乡村振兴就会变成一句空话。”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李亚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接下去,他们将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以交通的改善、区位的提升,给农村带去足够的人气、财气,铺就乡村振兴的便民路、富民路、惠民路。

对照这个目标,新昌交通部门列出责任清单。清单显示,今明两年,新昌将投入5亿余元建设“四好”农村公路,打通乡村振兴“毛细血管”。

新昌模式

修路和需求同频共振

新昌是个山区县,八山半水分半田,山区道路大多数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受制于时代和当时的技术条件,新昌农村公路等级较低,而且不乏急弯陡坡。”县公路局副局长梁金霞表示。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县农村公路1215.2公里,四级以下公路里程有460.972公里,占37.93%。

就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好农村路”这一概念后,县委县政府紧跟国家和浙江省发展战略,以实现乡村振兴为目标,提早谋划,加大投入,理顺体制机制,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在2017年2月的县“两会”上,我县就提出了“大路小路一起建”的目标任务,要求加快通景区(园区)、通县域、通乡镇、通主干线农村公路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先行。

交通建设,规划先行。我县结合“全域旅游”和乡村特色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出台“四好农村路”建设专项规划和三年实施计划,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根据不同乡镇的基础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分年度落实,促使路的规模由“线”成“网”,路的质量由“通”向“畅”。

“我们将着重打造农村公路重要节点,集中解决‘三个一批’,即消除一批等外路,打通一批断头路,拓宽一批瓶颈路,建设通县域、通乡镇、通景区(园区、库区)‘三通工程’,打造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等‘三条路’。”李亚明表示。

规划确定后,资金从哪来?作为山区县,新昌通村公路的造价并不低,山区乡镇的公路造价达到500万一公里。修路等不得,通往“网红”景点十九峰的新镜线上时常堵车,游客马上被磐安的玻璃桥分流。

等不是办法!于是,“四好”农村公路的“新昌模式”诞生,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让修路和景区、园区的需求达到同频共振,从而让各方形成合力,助推道路建设。

2017年,“新昌模式”——《新昌县农村公路重要节点建设(改造)项目资金补助政策》正式落地,明确政策处理费用由所在地乡镇(街道)、行政村承担,并适当给予奖励,建安费由县交投公司承担,涉景区、园区、库区等道路资金分别由旅游集团、园区、水务集团等部门解决。

县政府还积极引导、鼓励乡贤、企业等社会资本参与农村路建设,让资金统筹“多腿走路”,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今年4月2日,以吴良定、吴锦华为代表的乡贤捐资7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成为社会资本参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典型代表。

由线到网

项目和人才不请自来

7月17日,儒岙镇南山村通往千坑自然村的沥青铺设工程完工,村民们奔走相告。

千坑自然村位于大山深处,村民们祖祖辈辈靠着一条小路进村出村。2015年,有人看中该村的自然环境,租下村里的闲置农房,整村打造高端民宿。那条2公里长的通村路成为发展瓶颈。为打破瓶颈,南山至千坑公路被提上议事日程,并于去年正式开工建设。

如今,这条路一头连着古村南山,一头连着千坑自然村,不仅拉近两个村子的物理距离,最重要的是能让两个村子实现资源共享、产业互通。

南山至千坑公路产生抱团效应,沙溪镇的王金隧道则有望让董村村等5个乡村驶入发展快车道。

王金隧道位于沙溪镇王家年村以南,终点位于生田村以北,路线长568.431米,其中隧道长度为391米,宽8.5米。“它是生田村、董村村等5个山村1万多村民连接山外最便捷的通道。”沙溪镇党委书记吕亦斌说。

打通隧道一直是沙溪百姓的心愿。1975年,新昌交通部门曾在此处建设一条群英隧道,全长372米,它也是绍兴地区首条公路隧道。但不幸的是,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隧道开通没多久就发生塌方事故,1979年9月,经专家联合勘察,隧道被封闭。

好在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新昌已经集合改变的底气。去年初,县交通运输局组织各方专家,经过严密认证后重启建设隧道。

重启方案一出,各方资本已经闻风而动。最近一年,沙溪镇已经引进六七个独具特色的乡村项目,有两个“海归”硕士在跑遍全国100多个村子后,决定将自己的创业项目放在生田村。就在6月28日,又一个投资上亿元的民宿项目落户沙溪镇新宅村。

“要想富,先修路,这个说法并不过时。”李亚明表示,随着一个个新建项目的实施,新昌农村道路规模由“线”成“网”,道路通行能力大幅提升,乡村振兴“出”与“进”的“双向道”正在打开。

澄潭镇泄下村至东茗乡黄潭坑村公路建设,同样也打开东茗乡的发展思路。

东茗乡是新昌有名的茶叶乡镇,位于穿岩十九峰景区的背面,是众多游客拍摄十九峰的理想地。最近几年,随着“五星达标、3A争创”工作的深入,该乡的乡村旅游名声鹊起,很多年轻人选择回乡建民宿。民宿的生意不错,但由于通村公路的限制,在节假日,游客们不得不忍受堵车之苦。

今年,澄潭镇泄下村至东茗乡黄潭坑村公路开工建设,这条路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打通乡村交通动脉,还将推动景区资源有效辐射乡村,实现景区与乡村之间的互补互动,为沿途乡村的发展打开全新局面。

除织就县域范围内的公路网,县交通部门还将目光对准边界村,增加相邻县域交通路网。儒岙镇回竹山村距离新昌县城48公里,却邻近天台县。于是,一条长5公里,连接回竹山至天台县界的公路被提上日程。

截至目前,新昌已经下达32个重要节点建设(改造)项目,总里程达114.2公里。

从通到畅

生态和资源优势尽显

布“线”成“网”能让产业、人才主动走进农村,农村道路由“通”到“畅”则让一条条山村道路成为致富路、便民路。

今年年初,双彩乡党委书记潘学超有个烦恼。“三治一提升”“五星达标、3A争创”相继实施后,双彩乡的生态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他计划和临近的磐安县开展合作,让到磐安尖山镇旅游的游客最后一天来双彩游玩、吃农家菜,以此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磐安一家旅行社的老总到双彩实地考察后,认为当地的古村落、古民居对游客很有吸引力,但这位老总对双彩道路的通行能力表示担忧:旅游大巴能否通过这些急弯?

潘学超这样的担心,新昌不少乡镇干部都有。

好在今年年初,横镜线改造提升工程启动,横镜线横穿双彩乡,是磐安到双彩的必经之路。经过弯道改造、路面加宽后,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最宽的路面已经达到8米以上。”让县公路局北池养护站站长金益松欣慰的是,整个提升改造过程中沿途村民都很支持,“因为他们觉得修路是大好事,可以让他们的农产品卖得更好。”金益松表示。

如今,双彩乡和尖山镇的旅游合作项目已经启动,截至7月底,有2000多名游客来到双彩,带动着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被改变的不仅仅是双彩乡。今年以来,新昌以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基础,大力实施“品质工程”,确保每一条农村公路既“走得了”,更要“走得好”。

新蟠线一期(梅渚至澄潭)工程于去年1月完工,大大加速梅渚、澄潭两个乡镇的对外流通速度,让高新园区梅澄区块成为新昌最活跃的地方。如今,新蟠线二期——澄潭中学至楼基村改造提升项目也已经启动。

“小路变大路”带来的便利和活力有目共睹,所以当澄潭至遁山公路改造提升计划一提出,立马受到当地村民的欢迎,前期的政策处理过程中,沿线村民都大力支持,表示只要是修路,愿意低于市场价出让自己的田地。

对通县域道路的提升改造也成为其中的重点。新昌与奉化、天台、磐安等地相邻,边界村子之间交流频繁。比如,沙溪镇不少人会去奉化赶集,两地还开通公交班线。为打开新昌对外交通格局,加速县域资源的流通,此前,新昌、磐安两地曾对新磐线进行改造提升,效果明显。接下去,新昌将对连接沙溪镇榧联村与奉化董家岙的公路进行改造提升。

据介绍,今后三年,我县将完成低等级公路提升150公里,路面维修183公里,危桥改造4座。

美丽公路

路美和村美相得益彰

融路入景。如今,一条条农村公路犹如一颗颗种子,散布于新昌的青山绿水间,不但串连起一个个乡村,本身也成为“美丽经济”的一部分。

在新昌,最有名的“美丽公路”便是新蟠线一期(梅渚至澄潭)工程。“当时的改建计划将路面由原来的9米扩建到17米,两路两侧的美化工程同步进行。”县交通运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不负众望,现在这条路成为新昌“美丽公路”样板,并屡屡成为摄影家镜头里的主角。

“路不仅要通,而且要美。在全域旅游创建中要结合‘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两路两侧’整治,给道路修修边幅,披上彩色衣裳,打造‘一路一风景’‘一村一幅画’美丽画卷,让游客享受旅行途中不可或缺的风光盛宴。”李亚明表示,打造美丽公路,不但要栽花植树,还要将沿途的历史文脉和文化记忆,进行重拾、整理、再现,使之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新昌已经创建“美丽乡村公路”示范乡镇3个,打造江拔线、新蟠线、葫横线等特色美丽公路,结合东茗、镜岭、沙溪等省旅游风情小镇建设,让道路美和乡村美相得益彰,一路一特色,路路是风景。

一分建,九分管。作为主管单位,县交通部门在“建好”农村公路的同时,也要“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并按照“因地制宜、崇尚自然、融景入路”的发展理念,全力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公路好不好,实在不实在,管养和运营必不可少。”新昌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我县坚持“县道县管、乡村道乡镇统筹”,落实养护管理的主体责任,推行县道公路精细化、专业化、常态化养护,健全乡村道督查考核机制,农村公路管养工作一直在全市处于前列。

不过,相比公路养护和管理,对普通的农村居民来说,通路通公交才是实实在在能享受到的实惠。了解群众的需求从而做出改变才是真正的民生实事工程。2017年,新昌顺利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行政村公交通村率由12%提升到99%,20余万群众享受到城乡公交改革的红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