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資上漲,糧價下跌,農民還該種糧嗎?

手機用戶6869279135


我按我們當地的糧價來算一個賬,按正常計算,按一畝計算。

稻穀:1.3*1000=1300。

當然,產量高低相差不遠


農資這一塊,農藥,化肥

農藥(除草劑,殺蟲劑,殺菌劑,增產葉面肥)

打藥的話從撒種子到收穫穀子,簡單些考慮,除草至少3次(返青一次,分孽一次,抽穗一次),殺蟲殺菌至少4次(秧苗防治南方矮縮病,猝倒病,螻蛄;栽下去以後返青第一次防治飛蝨,二化螟,稻瘟病;分孽期第二次防治飛蝨,卷葉蟲,稻瘟病,紋枯病;抽穗期第三次防治飛蝨,螟蟲,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灌漿期到收穫最少一次,主要是防治稻曲病,螟蟲等)可以肯定的是隻有多的沒有少的。


按一畝田兩桶水(一包藥一桶水):

除草劑四次(一包算6塊),2*6*4=48

殺蟲殺菌劑:飛蝨(一包4塊),螟蟲(一包國產8塊,進口10塊),稻瘟病、紋枯病、稻曲病(一包國產8塊,進口10塊)。

(4+8+8)*2*4=160

增產葉面肥:算用兩次,一次3塊就是6塊。

肥料:按基肥,追肥算,一畝地大約要用按最少80公斤算,算220塊錢一畝。

水電費(抽水用的電費):這個就多了,算下來,一畝地要60塊左右的電費,因為種田用電優惠,水費也有優惠,算下來水費要100塊左右,那麼這一項就要去160元。


谷種錢:一畝大約100塊。

這樣一算:成本在(48+160+6+220+160+100=694)

那麼毛利潤1300-成本694=606。

好啦,不算其它的,農民種田一季一畝田可以有606元的毛利潤。

水稻的週期一般是120天,算上翻田,除草,拋秧,灌水,施費,除蟲防病,收割,曬穀等等都除外等等機器和人工費,種田根本不賺錢,主要是留守照顧家。

我們算一般農村家庭田不多,算五畝,一季莊稼下來,毛收入3030元錢,也就是說120天毛利潤這麼點,一天25.25元,還要求風調雨順。

小夥伴們傻眼了吧,其實農民是不是要種糧和賺錢沒多大關係,其實現在小散戶種植根本不賺錢,幾乎都是外出打工,而在家裡面種田的都是上了年紀的叔叔和阿姨,或者家裡面有老人要照顧。


而現在提出的土地流轉以及專業農民這兩個概念,我覺得以後都是大戶種植以及專業技術人員生產,等80後,90後的爹媽不再種地以後,土地流轉是大趨勢,因為年輕人種地少,而我國人口多,是農業大國,種地是必須的,國家只能培養專業大戶,讓大戶用機器,用水肥一體化等技術實現高產實現利潤最大化。

一個人中三畝田不賺錢,但是一個人種幾百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植物草蟲


農資上漲,糧價下跌,農民還該種地嗎?

這個問題是大家都必須面對的問題,從近幾年農民種地的實際情況看,由於農資漲價、生產用工漲價等因素,導致種地收入不高,甚至有的農戶不掙錢。從當前生資價格來看,化肥每噸上漲10~20%左右,農藥上漲20~30左右,種子也有一定漲幅。而糧食價格,小麥每斤下調了0.03元,水稻下調了0.1~0.2元,大豆價格價格低迷,始終在每斤1.6~1.9元之間震盪。


那麼面對這種形勢,農民還該種地嗎?小編認為,土地該種還得種,關鍵是要掌握種地方法。一、適當擴大種植規模。目前種地的利潤空間變小,只有靠增加種植面積增加收入,如果種地少,去了成本和工錢,基本掙不了多少錢。比如種玉米,1晌地掙3000~5000元,種5晌地和種10晌地收入差別很大。


二、依託國家政策種。現在國家的各項補貼種類很多,朋友們在種地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國家扶持什麼,那種作物補貼多,統籌考慮種什麼。比如國家在東北三省和內蒙古地區實施的輪作補貼,每畝150元一年,如果可以申報,每晌地就額外有2250元的政策收入。

三、要堅持科學種田,節本增效。在實際生產中要廣泛應用各類先進技術,比較常用的比如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通過檢測土壤養分含量,再根據土壤養分和目標產量進行配肥,做到精準施肥,節約肥料成本。再比如種子精量點播技術、高光效栽培技術等等,都可以在節約成本的同時,增加收入。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瞭解更多三農資訊,請點擊文章上方關注本號!謝謝大家!


三農廣訊


土地對農民的重要性一直不言而喻,我國幾千年來也一直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對我們的社會安定和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種地已經不再是農民的唯一選擇,糧食價格也在一路下跌,農民種地已經賺不到什麼錢,土地已經不夠自己安身立命了。種地的前期投入越來越高是農民必須面對的問題,而近年來糧價卻一直低迷,投入多回報少的情況普遍存在,遇上自然災害,收成不好,幾乎就血本無歸。

糧價低迷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國糧價比國際糧價要高出20%多,我國糧價後期肯定會和國際接軌的,所以現在的糧價也不會維持多長時間,我國的糧價還是會持續走低,直到和國際水平差不多。這對農民來說可不是個好消息,因為現在的糧價都處於虧本邊緣了。

而農藥,種子,人力這些價格卻都幾乎翻了倍,雖然有各種補貼,但是對栽種投資並沒有起到多大的減緩作用,農民的擔子越來越重,而糧食這種唯一的收入卻因為宏觀調控而越來越不值錢,種地成為了一種幾乎是賠錢的事。由於這些情況,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進城打工,甚至有人說在城裡撿垃圾去賣都比在村裡種地掙得多。那麼,現在問題來了,農資漲價,糧食跌價,農民是該繼續種田還是進城打工好?

農民大多沒有手藝,也沒有文憑加持,所以進入城市後也只能繼續提供自己的勞動力,從事一些基礎行業。在傳統的農業已經無法解決家庭溫飽的情況下,這種方法也成為了一種有利的選擇,農民為城市提供了勞動力,而城市則為農民提供了基本生活需求。同時把家裡土地包給栽種大戶也有助與實現農業現代化,也是一種多贏的局面。

農民選擇將自己的土地外包出去,承包這些土地的人大多是想進行規模化栽種,這可以說是未來農業的新趨勢。傳統的小農經濟已經無法滿足農民的生活需求,規模化栽種可以實現更低成本的種植,同時產量更高。現在在農村地區開展規模化栽種遇到的問題是土地被分成了一塊一塊的,但是現今農民願意將自己的土地承包同一個人,這就有希望實現現代化的農業。只有把土地連成一片,讓農機有勞作的空間,打理起來更快捷。

是否該放棄土地,農民也有自己不同的選擇,也有一些農民朋友開始種植一些新興的綠色食品,觀賞性植物,在創新中解決自己的生存困境。不論是進城打工還是堅守自己的土地,相信農民朋友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適合的道路。


村樸


科學興農為您來答。

曾幾何時農民必須種地才能謀生,因為農民沒技術,沒知識文化,就是出賣勞力都缺乏市場。而今時代已經轉變,農民的出路也多種多樣,即便不種地,在經濟繁榮的今天也能夠找到一份自己能夠謀生的出路,最不濟的說,即便在城市中撿拾礦泉水瓶也不會餓肚子,更何況大多數人來說還能夠通過勞動打工掙錢。

而今對種地而言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是種地投資成本越來越高,而在物價普遍上漲的今天,偏偏糧價下跌,於是讓不少人發出農民朋友是否還要種糧的感嘆。科學興農認為,種糧也真的不是農民唯一出路。從種植收益角度來說,如果做不到種植大戶的情況下,真的不如打工掙錢多。而今後的農業發展方向也自然是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路線,就市場走向來說已經不再是小農經濟了,這種小農經濟體被市場淘汰是必然的節奏。

首先,就當前情況看糧食價位逐漸走低,這是大家都看在眼裡的事實。糧價下跌的根源在於我國糧價比國際糧價高出20%還要多,這樣的狀況不會一直持續的,用上層的話說就是讓我國糧價同國際市場接軌,否則的話,我國經濟永遠處在同世界脫軌的情況下。這種糧價逐漸走低而我國農資逐漸上升的情況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種植投資成本過高,種地收益下滑。規模化集約化路線來降低投資成本。

其次,小農經濟體無法大規模機械化種植。這是小農經濟體制的一大弊端,也是我國曆史遺留的問題。如果說封建社會的地主性土地建制不適合社會發展的話,在改革開放之時實施土地承包所有制,確實是與當時社會發展生產力所相匹配的。然而社會發展之迅速短短四十年時間過去,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已經逐步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了,規模化種植難以應用。土地被割裂為一家一戶的田地,大型機械根本無法施展。這樣的局面恐怕是當時大家也都沒有預料到的。

而今已經開始實施土地確權,國家推動土地流轉。也即是說在當今農資上漲的時候,將土地流轉出去,而自己選擇外出打工,無論是於人於己或者是於社會都是有利的事,何樂而不為呢?而對於種植大戶來說,利用集約規模化種植在農資及農產品買賣環節取得更高的議價權利。可以說也是一種雙贏的局面。

談點題外話,當今出現一個新名詞“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代那些今後專職以新農業思想技術思路經營指導農業生產或者從事農業經營活動並以此作為謀生手段的農民。國家當前對新型職業農民進行培訓並且還有相應的補貼,也是為了應對將來農民向城鎮轉移讓農村土地能夠發揮出更大的社會經濟價值。因此來說,在當今這樣一個社會,指望說單純的經營自家的一畝三分地發家致富已經不現實了,甚至說保障家庭溫飽可能都成問題。與其如此,倒不如外出打工划得來了。

這裡是科學興農,以上是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添加關注為您分享更多信息。


科學興農


種糧的收益確實是比較低,而且這幾年總體的趨勢應該是下降的。但種糧還有個重要意義,那就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是實現“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裡”新戰略的基礎。

在這個根本目標下,先來看看確實不合理的情況:

一、糧價總體在下跌。根據中華糧網的監測,截至4月下旬,全國原糧(綜合了小麥玉米稻穀大豆等主要糧食作物)收購價格指數為132.36,比年初下跌了0.62%,雖然比上年同期上漲了1.97%,但相比於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格尚未下調、而玉米臨儲收購政策還沒取消的2015年同期,則是下跌了12.02%。

二、農資價格上漲幅度較大,主要是農藥、化肥等和環評有關係的產業,企業減產比較多,導致市場供應偏緊、價格明顯上漲。另外,還表現在人工成本和柴油等價格上漲上。以複合肥為例,目前45%s(15:15:15)複合肥主流出廠報價在2300-2450元左右,去年同期在2000-2250元左右。

三、以國家公佈的2018年小麥和稻穀最低收購價格來看,相比於上年,小麥價格每斤下調了3分,稻穀價格更是下調了每斤1-2毛,再加上國家在去庫存進程中,更是大幅度下調了庫存的託市小麥和稻穀拍賣底價,使得市場價格也受拖累持續下跌。

如此以來,不管今年收成如何,在不考慮國家相關農業補貼的情況下,農民種糧收益的預期是下降的,甚至可能會虧本。那麼之後,還該繼續種糧嗎?

我覺得,傳統的糧食主產區,比如東北、黃淮海、長江中下游,這些傳統的商品糧優勢產區,還是應該繼續種糧的,而且從國家相關的惠農扶農政策方向來看,也在逐漸加大扶持力度和補貼力度。以稻穀品種為例,用農業農村部有關人員的表態,今年在稻穀最低收購價下調的同時,國家將配套建立稻穀生產者的補貼機制,完善支持保護政策,儘量彌補農民朋友因價格下調帶來的收入損失。

但對於一些非優勢種糧區,確實應該考慮一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調整種植結構了,不管是農業部門推廣的糧改飼、雜糧雜豆,還是蔬菜、果木、藥材等,都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選擇性的種植。但需要注意,一定不能盲目跟風種植,所謂物以稀為貴,這兩年的大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糧小咖


農資上漲不假,糧價下跌也確有此事,但是農民就不應該繼續種糧嗎?對於大多數種地農民來說,不種糧你讓他們以何謀生?靠鍵盤俠們的嘴炮和敲鍵盤的功力麼?

適度降低糧食價格並不是放棄糧食!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相繼取消了大豆和玉米收儲制度、下調了稻穀和小麥的最低收購價政策,很多人驚呼,糧食安全將有大問題,農民種糧將賠錢,其實不然。

適度調減四大主糧的市場價格,並不是要放棄糧食生產,我國也絕對不會放鬆糧食生產,畢竟民以食為天,中國人的飯碗要端在自己人手裡,這句話什麼時候都不過時。今後我國的糧食生產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法減法一起做,在穩定和優化糧食生產的同時,調優產品結構,調精品質結構,調高產業結構。

糧價下跌了,補貼上去了!

另外,國家為了保證農民收益不降低,在糧食價格下降的同時,適當提高或者新增了一些糧食補貼項目,保證農民的種植收益不降低,或者在一定程度有所增加。

比如說今年東北和內蒙古地區的大豆生產者補貼,就遠超去年,就是為了增加國產大豆種植面積,促進農民種植積極性。

大豆市場價格低迷怎麼了,有高昂的生產者補貼,種地收益依舊“美美噠”。

望周知!讓自己的親屬、朋友瞭解。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05.15


糧油市場報


一邊是農資上漲,一邊是糧價在波動甚至下跌,農民還應該堅守這塊土地繼續種糧嗎?

對於農民來說,這是一個兩難命題。

不種糧吧,祖祖輩輩賴以生存的糧食,實在捨不得丟,留下來的田地一下子又不知該種什麼東西,即使種了其他東西,也不見得就能賺錢。這年頭農民當“楊白勞”的事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種糧吧,農資年年見漲,如果再加上年年跟著漲的人工成本,到頭來算來算去,成本也要不回來,只賺得一年到頭的日曬雨淋的辛苦。

桂農通也是農村出來的小孩,從小生在農村長大在農村,雖然現在不在農村了,但是對農民種糧的矛盾感情非常理解。面對農資上漲糧價下跌的現實,桂農通提兩個小小的建議供朋友們參考:

一是引進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糧食產出水平。作為大多數農民來說,糧食是養家餬口的作物,種還是要種的,如果沒有什麼更多的想法,只種夠吃就行了。

現在人吃糧食越來越少,而吃其他水果蔬菜之類的東西越來越多,糧食只種來作為口糧就夠了。可以引進一些高產優質的糧食品種來種,一來可以攤分成本,二來吃不完可以優質大米賣出好價錢。

二是適當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其他經濟作物。農民分到的田地是有限的,除了種夠口糧外,多出來的田地可以考慮發展一些經濟作物。比如水果,蔬菜等,但就是最好別在水田地種桉樹了,有一些地方是有明文規定不許桉樹下田的。

水果方面,在廣西農村種得比較多的是柑橘,有人承包田地種砂糖柑一種就是幾百畝,也有的種沃柑,種得早的都發了財。現在再種風險有點大,如果期望值不太高,也可以試著種一些。

還有就是種植一些高效的瓜菜,這方面也有不少新研發出來的高產品種,有特色的產品也容易賣得好價錢。瓜菜種植最好搶早市和後市,趁著別人批量還沒有上市時就採收,比較容易得價。

如果實在不想再種東西了,洗腳上田外出打工,或是就地在村裡辦個小加工廠做點副業,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只要人勤勞,肯努力,多學習,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和賺錢方式的。


桂農通


農資上漲,糧價下跌,農民還該種糧嗎?

世易時移,種糧不易。小農經濟已經不再適宜時代變化,要學著嘗試擁抱變化,而不是因循守舊。

糧食儲備是戰略問題,糧食還是要有人種的。但要更換一下角色或者說身份,呼喚出新型的職業農民到田間地頭感受一下農民的艱辛。並用新型職業農民的新思維新技術和新的管理技能來操作經營農業,讓種地成為一門出彩的新生態行業。

為什麼農資上漲,糧價下跌?生產成本論和外來糧食價格戰是大家公認的原因,那麼其他因素我們就不說了。

那麼還該種糧嗎?肯定要種的。不管是出於自身生存需要還是糧食儲備兩個方面的考量,種糧還是要種的。

按照規模集約化的觀點,規模出經濟效益。未來將會出現糧田連片耕作的趨勢,而且是大勢所趨,勢不可擋。出臺土地確權和土地流轉,就是在為規模化糧田種植造勢,也是保障。保障農民的合法利益和糧食儲備的來源。

但目前小農耕作和規模種植還需要共存一段時間,總得有個過渡的時間,給農民一個適應接受的過程,慢慢擁抱變化。

等到農村絕大多數的農民,完成自身在養老,醫療,教育和住房等福利體系脫變完畢之後,可以離開土地沒有後顧之憂,那時候才是完全放開,可以規模化集約化經營農業的時候。

農村美,農業強,農民富的目標也會水到渠成的達到。

但是,現在農民,還是要種糧食的。當主業和副業不是種糧的時候,農民有多重選擇謀生方式的時候,那是另外的話題了。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資上漲,糧價持續低迷,嚴重造成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不斷下滑;針對我國農業的這種現狀,農民是否還應該繼續種糧呢?

一品君在為農民朋友分析此題之前,首先可以明確的告知大家:農民本職工作就是種地,不種糧還能幹什麼呢?所以農民不但應該種地,並且還要積極努力的去種糧!

那麼,為何一品君會有這樣的觀點呢?接下來直接進入正題。

從我國農業生產的現狀可以知曉,農資價格持續增長,但是糧食的收購價格卻持續低迷;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些情形出現呢?

為何農資價格會不斷上漲?

農資價格不斷上漲的主要原因:生產農資的化工原料的不足!

化工行業屬於破壞環境汙染主要罪魁禍首,站在環境汙染角度來分析;近幾年來,國家對於破壞環境汙染管控力度的不斷加大,從而有效的制止了越來越多的化工廠家停工整頓,正是因為此原因,直接導致了生產農資的化工原料的不足,大家都清楚“物以稀為貴”,農資的整體數量少了,價格自然而然就不斷的飆升起來。

那麼糧食價格為何會持續下跌呢?

造成糧食價格持續下跌的原因有:

1.國際糧價對我國糧食市場的衝擊;

2.外國進口而來的糧食數量不斷加大;

3.國內糧食不斷積壓所導致。

上述三點原因並不是造成糧食價格持續下跌的主要原因,其實造成我國糧食價格持續下跌的根本原因是:隨著社會的發展,綠色、健康、有機農產品逐漸登上了人們的餐桌,特種農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攀升;舉例:我國小麥種植,普遍種植的以中筋小麥為主,市場上的強筋小麥、弱筋小麥明顯數量欠缺,從而他們的價格高高居上,國家綜合調控普遍農產的價格持續低迷,為何農民朋友不轉換思想去跟著國民需求點去進行耕種呢?同樣的數量,不同的品質,自然品質決定著價格高與低。

總結

上述分析即為一品君對此題的直觀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切實幫您解開心中的疑惑!

溫馨提示

農村土地的耕種價值剛剛在社會的各個角度體現出來;大家的春天即將到來,一定不要放棄;所以農民不但應該種地,並且還要積極努力的去種糧!

謝謝大家!看到此回答的朋友,如果你有不同觀點敬請在評論區留言!

一品三農


農民就不應執著再種糧!無論哪個原因,種糧都不是時勢或時務!眾所周知,因為:1、房地產和城鎮化,需要大量的土地用於增值來建設城鎮和交通設施,農民分散在田野,規劃的房屋,城鎮和交通總不能閒置沒有效益吧。2、金融和商業,金融的安全和商業的繁榮都離不開常說的人氣,怎麼聚人氣?3、廉價勞動力的需要,我國經濟人口紅利耗盡,主動願意進城打工的農民遠遠滿足不了工廠用工和城市生活服務的用工,放開計劃生育,實在沒辦法。4、農村市場的潛力問題,農村市場看起來大,但是農業收入太低,進城打工的工資雖然不高但遠高於傳統農業的收入。5、公共服務的問題,分散在荒郊野外的農民除了不利於統一管理外,教育文化醫療條件不容易改善,農民的基本生存權益無法集中保障。6、生產力和科技的提高不需要人海戰術,僅需要成片連塊的土地和金融資本的支持。7、我國人多地少,世界僅有的這點耕地要養活世界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成績空前絕後的同時,可見土地的稀缺性,而且先富起來的權富階級傾向囤積土地和房屋的方式保護自己的獲得感,土地的價格當然是世界最貴的,無論多發達的科技和生產力都不能使得我國糧食的成本低於農業發達國家。8、承認和接受糧食依賴於進口的現實,有利於及早調整政策,加強在國外廉價肥沃土地上建設保障糧倉,加強跨國武裝力量的建設保護國際化的運糧幹線,糧食安全不必閉關鎖國,急著排外!大多數的農民還是嚮往城市憧憬高樓大廈的!歸根結底到一點,就是低收入人群如何收入提高,住房改善,教育提升,文化進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