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上涨,粮价下跌,农民还该种粮吗?

手机用户6869279135


我按我们当地的粮价来算一个账,按正常计算,按一亩计算。

稻谷:1.3*1000=1300。

当然,产量高低相差不远


农资这一块,农药,化肥

农药(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增产叶面肥)

打药的话从撒种子到收获谷子,简单些考虑,除草至少3次(返青一次,分孽一次,抽穗一次),杀虫杀菌至少4次(秧苗防治南方矮缩病,猝倒病,蝼蛄;栽下去以后返青第一次防治飞虱,二化螟,稻瘟病;分孽期第二次防治飞虱,卷叶虫,稻瘟病,纹枯病;抽穗期第三次防治飞虱,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灌浆期到收获最少一次,主要是防治稻曲病,螟虫等)可以肯定的是只有多的没有少的。


按一亩田两桶水(一包药一桶水):

除草剂四次(一包算6块),2*6*4=48

杀虫杀菌剂:飞虱(一包4块),螟虫(一包国产8块,进口10块),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一包国产8块,进口10块)。

(4+8+8)*2*4=160

增产叶面肥:算用两次,一次3块就是6块。

肥料:按基肥,追肥算,一亩地大约要用按最少80公斤算,算220块钱一亩。

水电费(抽水用的电费):这个就多了,算下来,一亩地要60块左右的电费,因为种田用电优惠,水费也有优惠,算下来水费要100块左右,那么这一项就要去160元。


谷种钱:一亩大约100块。

这样一算:成本在(48+160+6+220+160+100=694)

那么毛利润1300-成本694=606。

好啦,不算其它的,农民种田一季一亩田可以有606元的毛利润。

水稻的周期一般是120天,算上翻田,除草,抛秧,灌水,施费,除虫防病,收割,晒谷等等都除外等等机器和人工费,种田根本不赚钱,主要是留守照顾家。

我们算一般农村家庭田不多,算五亩,一季庄稼下来,毛收入3030元钱,也就是说120天毛利润这么点,一天25.25元,还要求风调雨顺。

小伙伴们傻眼了吧,其实农民是不是要种粮和赚钱没多大关系,其实现在小散户种植根本不赚钱,几乎都是外出打工,而在家里面种田的都是上了年纪的叔叔和阿姨,或者家里面有老人要照顾。


而现在提出的土地流转以及专业农民这两个概念,我觉得以后都是大户种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生产,等80后,90后的爹妈不再种地以后,土地流转是大趋势,因为年轻人种地少,而我国人口多,是农业大国,种地是必须的,国家只能培养专业大户,让大户用机器,用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实现高产实现利润最大化。

一个人中三亩田不赚钱,但是一个人种几百亩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植物草虫


农资上涨,粮价下跌,农民还该种地吗?

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从近几年农民种地的实际情况看,由于农资涨价、生产用工涨价等因素,导致种地收入不高,甚至有的农户不挣钱。从当前生资价格来看,化肥每吨上涨10~20%左右,农药上涨20~30左右,种子也有一定涨幅。而粮食价格,小麦每斤下调了0.03元,水稻下调了0.1~0.2元,大豆价格价格低迷,始终在每斤1.6~1.9元之间震荡。


那么面对这种形势,农民还该种地吗?小编认为,土地该种还得种,关键是要掌握种地方法。一、适当扩大种植规模。目前种地的利润空间变小,只有靠增加种植面积增加收入,如果种地少,去了成本和工钱,基本挣不了多少钱。比如种玉米,1晌地挣3000~5000元,种5晌地和种10晌地收入差别很大。


二、依托国家政策种。现在国家的各项补贴种类很多,朋友们在种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国家扶持什么,那种作物补贴多,统筹考虑种什么。比如国家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实施的轮作补贴,每亩150元一年,如果可以申报,每晌地就额外有2250元的政策收入。

三、要坚持科学种田,节本增效。在实际生产中要广泛应用各类先进技术,比较常用的比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通过检测土壤养分含量,再根据土壤养分和目标产量进行配肥,做到精准施肥,节约肥料成本。再比如种子精量点播技术、高光效栽培技术等等,都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增加收入。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了解更多三农资讯,请点击文章上方关注本号!谢谢大家!


三农广讯


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一直不言而喻,我国几千年来也一直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对我们的社会安定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进步,种地已经不再是农民的唯一选择,粮食价格也在一路下跌,农民种地已经赚不到什么钱,土地已经不够自己安身立命了。种地的前期投入越来越高是农民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近年来粮价却一直低迷,投入多回报少的情况普遍存在,遇上自然灾害,收成不好,几乎就血本无归。

粮价低迷有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粮价比国际粮价要高出20%多,我国粮价后期肯定会和国际接轨的,所以现在的粮价也不会维持多长时间,我国的粮价还是会持续走低,直到和国际水平差不多。这对农民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因为现在的粮价都处于亏本边缘了。

而农药,种子,人力这些价格却都几乎翻了倍,虽然有各种补贴,但是对栽种投资并没有起到多大的减缓作用,农民的担子越来越重,而粮食这种唯一的收入却因为宏观调控而越来越不值钱,种地成为了一种几乎是赔钱的事。由于这些情况,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打工,甚至有人说在城里捡垃圾去卖都比在村里种地挣得多。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农资涨价,粮食跌价,农民是该继续种田还是进城打工好?

农民大多没有手艺,也没有文凭加持,所以进入城市后也只能继续提供自己的劳动力,从事一些基础行业。在传统的农业已经无法解决家庭温饱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也成为了一种有利的选择,农民为城市提供了劳动力,而城市则为农民提供了基本生活需求。同时把家里土地包给栽种大户也有助与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一种多赢的局面。

农民选择将自己的土地外包出去,承包这些土地的人大多是想进行规模化栽种,这可以说是未来农业的新趋势。传统的小农经济已经无法满足农民的生活需求,规模化栽种可以实现更低成本的种植,同时产量更高。现在在农村地区开展规模化栽种遇到的问题是土地被分成了一块一块的,但是现今农民愿意将自己的土地承包同一个人,这就有希望实现现代化的农业。只有把土地连成一片,让农机有劳作的空间,打理起来更快捷。

是否该放弃土地,农民也有自己不同的选择,也有一些农民朋友开始种植一些新兴的绿色食品,观赏性植物,在创新中解决自己的生存困境。不论是进城打工还是坚守自己的土地,相信农民朋友都可以找到自己最适合的道路。


村朴


科学兴农为您来答。

曾几何时农民必须种地才能谋生,因为农民没技术,没知识文化,就是出卖劳力都缺乏市场。而今时代已经转变,农民的出路也多种多样,即便不种地,在经济繁荣的今天也能够找到一份自己能够谋生的出路,最不济的说,即便在城市中捡拾矿泉水瓶也不会饿肚子,更何况大多数人来说还能够通过劳动打工挣钱。

而今对种地而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是种地投资成本越来越高,而在物价普遍上涨的今天,偏偏粮价下跌,于是让不少人发出农民朋友是否还要种粮的感叹。科学兴农认为,种粮也真的不是农民唯一出路。从种植收益角度来说,如果做不到种植大户的情况下,真的不如打工挣钱多。而今后的农业发展方向也自然是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路线,就市场走向来说已经不再是小农经济了,这种小农经济体被市场淘汰是必然的节奏。

首先,就当前情况看粮食价位逐渐走低,这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事实。粮价下跌的根源在于我国粮价比国际粮价高出20%还要多,这样的状况不会一直持续的,用上层的话说就是让我国粮价同国际市场接轨,否则的话,我国经济永远处在同世界脱轨的情况下。这种粮价逐渐走低而我国农资逐渐上升的情况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种植投资成本过高,种地收益下滑。规模化集约化路线来降低投资成本。

其次,小农经济体无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这是小农经济体制的一大弊端,也是我国历史遗留的问题。如果说封建社会的地主性土地建制不适合社会发展的话,在改革开放之时实施土地承包所有制,确实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生产力所相匹配的。然而社会发展之迅速短短四十年时间过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逐步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了,规模化种植难以应用。土地被割裂为一家一户的田地,大型机械根本无法施展。这样的局面恐怕是当时大家也都没有预料到的。

而今已经开始实施土地确权,国家推动土地流转。也即是说在当今农资上涨的时候,将土地流转出去,而自己选择外出打工,无论是于人于己或者是于社会都是有利的事,何乐而不为呢?而对于种植大户来说,利用集约规模化种植在农资及农产品买卖环节取得更高的议价权利。可以说也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谈点题外话,当今出现一个新名词“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代那些今后专职以新农业思想技术思路经营指导农业生产或者从事农业经营活动并以此作为谋生手段的农民。国家当前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培训并且还有相应的补贴,也是为了应对将来农民向城镇转移让农村土地能够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因此来说,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指望说单纯的经营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发家致富已经不现实了,甚至说保障家庭温饱可能都成问题。与其如此,倒不如外出打工划得来了。

这里是科学兴农,以上是个人的一点看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添加关注为您分享更多信息。


科学兴农


种粮的收益确实是比较低,而且这几年总体的趋势应该是下降的。但种粮还有个重要意义,那就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是实现“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新战略的基础。

在这个根本目标下,先来看看确实不合理的情况:

一、粮价总体在下跌。根据中华粮网的监测,截至4月下旬,全国原粮(综合了小麦玉米稻谷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收购价格指数为132.36,比年初下跌了0.62%,虽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1.97%,但相比于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尚未下调、而玉米临储收购政策还没取消的2015年同期,则是下跌了12.02%。

二、农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主要是农药、化肥等和环评有关系的产业,企业减产比较多,导致市场供应偏紧、价格明显上涨。另外,还表现在人工成本和柴油等价格上涨上。以复合肥为例,目前45%s(15:15:15)复合肥主流出厂报价在2300-2450元左右,去年同期在2000-2250元左右。

三、以国家公布的2018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来看,相比于上年,小麦价格每斤下调了3分,稻谷价格更是下调了每斤1-2毛,再加上国家在去库存进程中,更是大幅度下调了库存的托市小麦和稻谷拍卖底价,使得市场价格也受拖累持续下跌。

如此以来,不管今年收成如何,在不考虑国家相关农业补贴的情况下,农民种粮收益的预期是下降的,甚至可能会亏本。那么之后,还该继续种粮吗?

我觉得,传统的粮食主产区,比如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这些传统的商品粮优势产区,还是应该继续种粮的,而且从国家相关的惠农扶农政策方向来看,也在逐渐加大扶持力度和补贴力度。以稻谷品种为例,用农业农村部有关人员的表态,今年在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的同时,国家将配套建立稻谷生产者的补贴机制,完善支持保护政策,尽量弥补农民朋友因价格下调带来的收入损失。

但对于一些非优势种粮区,确实应该考虑一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调整种植结构了,不管是农业部门推广的粮改饲、杂粮杂豆,还是蔬菜、果木、药材等,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性的种植。但需要注意,一定不能盲目跟风种植,所谓物以稀为贵,这两年的大蒜,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粮小咖


农资上涨不假,粮价下跌也确有此事,但是农民就不应该继续种粮吗?对于大多数种地农民来说,不种粮你让他们以何谋生?靠键盘侠们的嘴炮和敲键盘的功力么?

适度降低粮食价格并不是放弃粮食!

众所周知,近年来,我国相继取消了大豆和玉米收储制度、下调了稻谷和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政策,很多人惊呼,粮食安全将有大问题,农民种粮将赔钱,其实不然。

适度调减四大主粮的市场价格,并不是要放弃粮食生产,我国也绝对不会放松粮食生产,毕竟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人手里,这句话什么时候都不过时。今后我国的粮食生产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法减法一起做,在稳定和优化粮食生产的同时,调优产品结构,调精品质结构,调高产业结构。

粮价下跌了,补贴上去了!

另外,国家为了保证农民收益不降低,在粮食价格下降的同时,适当提高或者新增了一些粮食补贴项目,保证农民的种植收益不降低,或者在一定程度有所增加。

比如说今年东北和内蒙古地区的大豆生产者补贴,就远超去年,就是为了增加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促进农民种植积极性。

大豆市场价格低迷怎么了,有高昂的生产者补贴,种地收益依旧“美美哒”。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5.15


粮油市场报


一边是农资上涨,一边是粮价在波动甚至下跌,农民还应该坚守这块土地继续种粮吗?

对于农民来说,这是一个两难命题。

不种粮吧,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粮食,实在舍不得丢,留下来的田地一下子又不知该种什么东西,即使种了其他东西,也不见得就能赚钱。这年头农民当“杨白劳”的事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种粮吧,农资年年见涨,如果再加上年年跟着涨的人工成本,到头来算来算去,成本也要不回来,只赚得一年到头的日晒雨淋的辛苦。

桂农通也是农村出来的小孩,从小生在农村长大在农村,虽然现在不在农村了,但是对农民种粮的矛盾感情非常理解。面对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的现实,桂农通提两个小小的建议供朋友们参考:

一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粮食产出水平。作为大多数农民来说,粮食是养家糊口的作物,种还是要种的,如果没有什么更多的想法,只种够吃就行了。

现在人吃粮食越来越少,而吃其他水果蔬菜之类的东西越来越多,粮食只种来作为口粮就够了。可以引进一些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来种,一来可以摊分成本,二来吃不完可以优质大米卖出好价钱。

二是适当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其他经济作物。农民分到的田地是有限的,除了种够口粮外,多出来的田地可以考虑发展一些经济作物。比如水果,蔬菜等,但就是最好别在水田地种桉树了,有一些地方是有明文规定不许桉树下田的。

水果方面,在广西农村种得比较多的是柑橘,有人承包田地种砂糖柑一种就是几百亩,也有的种沃柑,种得早的都发了财。现在再种风险有点大,如果期望值不太高,也可以试着种一些。

还有就是种植一些高效的瓜菜,这方面也有不少新研发出来的高产品种,有特色的产品也容易卖得好价钱。瓜菜种植最好抢早市和后市,趁着别人批量还没有上市时就采收,比较容易得价。

如果实在不想再种东西了,洗脚上田外出打工,或是就地在村里办个小加工厂做点副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要人勤劳,肯努力,多学习,总会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和赚钱方式的。


桂农通


农资上涨,粮价下跌,农民还该种粮吗?

世易时移,种粮不易。小农经济已经不再适宜时代变化,要学着尝试拥抱变化,而不是因循守旧。

粮食储备是战略问题,粮食还是要有人种的。但要更换一下角色或者说身份,呼唤出新型的职业农民到田间地头感受一下农民的艰辛。并用新型职业农民的新思维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技能来操作经营农业,让种地成为一门出彩的新生态行业。

为什么农资上涨,粮价下跌?生产成本论和外来粮食价格战是大家公认的原因,那么其他因素我们就不说了。

那么还该种粮吗?肯定要种的。不管是出于自身生存需要还是粮食储备两个方面的考量,种粮还是要种的。

按照规模集约化的观点,规模出经济效益。未来将会出现粮田连片耕作的趋势,而且是大势所趋,势不可挡。出台土地确权和土地流转,就是在为规模化粮田种植造势,也是保障。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和粮食储备的来源。

但目前小农耕作和规模种植还需要共存一段时间,总得有个过渡的时间,给农民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慢慢拥抱变化。

等到农村绝大多数的农民,完成自身在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等福利体系脱变完毕之后,可以离开土地没有后顾之忧,那时候才是完全放开,可以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的时候。

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目标也会水到渠成的达到。

但是,现在农民,还是要种粮食的。当主业和副业不是种粮的时候,农民有多重选择谋生方式的时候,那是另外的话题了。


农民妹子一枝花


农资上涨,粮价持续低迷,严重造成农民种粮积极性的不断下滑;针对我国农业的这种现状,农民是否还应该继续种粮呢?

一品君在为农民朋友分析此题之前,首先可以明确的告知大家:农民本职工作就是种地,不种粮还能干什么呢?所以农民不但应该种地,并且还要积极努力的去种粮!

那么,为何一品君会有这样的观点呢?接下来直接进入正题。

从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可以知晓,农资价格持续增长,但是粮食的收购价格却持续低迷;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些情形出现呢?

为何农资价格会不断上涨?

农资价格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生产农资的化工原料的不足!

化工行业属于破坏环境污染主要罪魁祸首,站在环境污染角度来分析;近几年来,国家对于破坏环境污染管控力度的不断加大,从而有效的制止了越来越多的化工厂家停工整顿,正是因为此原因,直接导致了生产农资的化工原料的不足,大家都清楚“物以稀为贵”,农资的整体数量少了,价格自然而然就不断的飙升起来。

那么粮食价格为何会持续下跌呢?

造成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有:

1.国际粮价对我国粮食市场的冲击;

2.外国进口而来的粮食数量不断加大;

3.国内粮食不断积压所导致。

上述三点原因并不是造成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的主要原因,其实造成我国粮食价格持续下跌的根本原因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绿色、健康、有机农产品逐渐登上了人们的餐桌,特种农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攀升;举例:我国小麦种植,普遍种植的以中筋小麦为主,市场上的强筋小麦、弱筋小麦明显数量欠缺,从而他们的价格高高居上,国家综合调控普遍农产的价格持续低迷,为何农民朋友不转换思想去跟着国民需求点去进行耕种呢?同样的数量,不同的品质,自然品质决定着价格高与低。

总结

上述分析即为一品君对此题的直观看法,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切实帮您解开心中的疑惑!

温馨提示

农村土地的耕种价值刚刚在社会的各个角度体现出来;大家的春天即将到来,一定不要放弃;所以农民不但应该种地,并且还要积极努力的去种粮!

谢谢大家!看到此回答的朋友,如果你有不同观点敬请在评论区留言!

一品三农


农民就不应执着再种粮!无论哪个原因,种粮都不是时势或时务!众所周知,因为:1、房地产和城镇化,需要大量的土地用于增值来建设城镇和交通设施,农民分散在田野,规划的房屋,城镇和交通总不能闲置没有效益吧。2、金融和商业,金融的安全和商业的繁荣都离不开常说的人气,怎么聚人气?3、廉价劳动力的需要,我国经济人口红利耗尽,主动愿意进城打工的农民远远满足不了工厂用工和城市生活服务的用工,放开计划生育,实在没办法。4、农村市场的潜力问题,农村市场看起来大,但是农业收入太低,进城打工的工资虽然不高但远高于传统农业的收入。5、公共服务的问题,分散在荒郊野外的农民除了不利于统一管理外,教育文化医疗条件不容易改善,农民的基本生存权益无法集中保障。6、生产力和科技的提高不需要人海战术,仅需要成片连块的土地和金融资本的支持。7、我国人多地少,世界仅有的这点耕地要养活世界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成绩空前绝后的同时,可见土地的稀缺性,而且先富起来的权富阶级倾向囤积土地和房屋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获得感,土地的价格当然是世界最贵的,无论多发达的科技和生产力都不能使得我国粮食的成本低于农业发达国家。8、承认和接受粮食依赖于进口的现实,有利于及早调整政策,加强在国外廉价肥沃土地上建设保障粮仓,加强跨国武装力量的建设保护国际化的运粮干线,粮食安全不必闭关锁国,急着排外!大多数的农民还是向往城市憧憬高楼大厦的!归根结底到一点,就是低收入人群如何收入提高,住房改善,教育提升,文化进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