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冲天 阿昌狂欢

文|李赵忠

六月雨水多,尤其是滇西北漕涧古镇;这里的天就像被人捅了无数个洞,淅淅沥沥的雨水总是无休无止下个不停。阴沉沉的天,频繁的雨水,让人情绪波动,心情潮湿!幸好,农历六月,居住在大理州西部,云龙县漕涧镇的仁山阿昌族有一个盛大节日。节日里,当那把熊熊烈火以及无数把小火炬的点然,届时,将会大幅度调节男女老幼的波动情绪和烘干潮湿的心情!

阿昌族火把节由来已久,虽然,最早起源于什么朝代?具体无法考证。“阿昌族过火把节是什么年代开始的”,就这一话题我曾经问过我的爷爷。我爷爷说:同样的问题他也曾问过他爷爷,他爷爷的爷爷也问过他爷爷……时至今日(2018),阿昌族在滇西北漕涧仁山村的历史:据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等权威史籍载,掐指算来2127个春秋已悄然逝去!

火炬冲天 阿昌狂欢

年复一年,一代又一代,阿昌人虽说一直搞不明白火把节的起源时期,却始终把点燃火把的火种传递着,始终把过火把节的隆重民俗传承着!虽然不明白火把节具体起源时间,阿昌族为什么过火把节?为什么把火把节视为比新年还重要的节日?……这是历史话题,是一个深沉而久远的历史话题。众所周知,大理州境内白族同胞过火把节,是因南诏时期火烧松明楼的典故而起,是为缅怀忠贞不渝的白洁夫人而举行。阿昌族火把节与“火烧松明楼”典故是否有联系就不得而知了,有待进一步考究。

阿昌族过火把节,那真是大人、小孩忙得不亦乐乎的一个节日。一大早各家各户的全体成员各司其职就已忙开了!主妇们在厨房里忙碌着蒸制各种形状的面食粑粑;家庭户主则要把那只大公鸡宰杀了去毛收拾干净,放进备有白开水的小铁锅里煮。同时,在白水锅里放两个鸡蛋和一块巴掌大的肥肉,盖上锅盖焖煮几分钟,等到鸡蛋熟了就把三样都取出,用一个盆装了再拿上香钱纸火、茶气酒礼。托着一盆满满荡荡的虔诚和希望!朝着自家的田地走去……这就是阿昌族过火把节的第一个民俗活动:祭田、祭地,以求上天保佑,五谷丰收。

火炬冲天 阿昌狂欢

火把节当天,各家各户的中餐时间相比平常要早些,差不多十点左右就吃完了。饭后,年轻力壮的小伙们要去帮忙捆绑那支十多米高,两人合围的大火把。少男少女们则去村庄外的半山坡,采挖几种染指甲用的天然植物;阿昌族火把节染指甲,用的材料是中草药配伍而成,健康环保。染出的指甲色泽鲜艳,光鲜亮丽!并且染色经久不褪,可长达两三个月。节后为阿昌族火把节的民风民俗,留下一道迟迟不肯褪却的亮丽风景!

火把节的吃喝也是阿昌人最在意的一件事;在那峥嵘岁月里,缺衣少食的年代,记得每当年后不久,年猪肉凉干得差不多的时候,父母们都会选一块最好的猪肉,几段豆腐肠和香肠,用几张棕皮包裹捆绑后收藏起来,以备欢庆火把节之用。追溯到再早一些,当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光屁股的大集体年代,生产队里都放养羊子,每年的火把节前一天(农历6月24),生产队长都会按排劳动力杀羊,然后把羊肉分配发放给各家各户。我深信,在那些艰苦岁月里,每当此时此刻,就是每一个家庭最快乐、最满足的时候!现在不同了!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阿昌人餐桌上的光景,与之当年想比,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鸡、鸭、鱼、羊都成了餐桌上真正意义上的小菜一碟!一些名酒也不必像当年那样要用什么票据购买,而是随处都可以买得到了。

火炬冲天 阿昌狂欢

节日当天,阿昌族的晚餐时间也较平常要早,大概5点半左右就都结束了。吃完晚饭,居住在方圆一两公里内的同胞,都会不约而同的朝着立火把地点赶。当决大多数人聚拢的时候太阳还老高,一般也就下午6、7点钟。大家不论认识的好友,还是不认识看热闹的同胞,都会七手八角地帮忙,把一支十多米长,重量以吨为单位的大火把,硬是人力推的推、拉的拉、顶的顶,慢慢、慢慢的一点点竖立,最后竖成一把垂直向天的大火炬。火把竖好了,但祖宗有嘱咐,点火时间不能过早,要等太阳落山,用大火把的亮光吸引那些残害庄稼的害虫,让它们飞蛾扑火,以达到竖火把烧害虫的目的。

自古以来阿昌族是一个善于骑马射箭,射弩狩猎的民族,火把节当天阿昌族有骑马、射箭、射弩等传统的民族体育活动竞技比赛,火把竖起来后,离点火燃烧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左右时间,这个时间历年的惯例刚好是进行民族体育竞技比赛的时间,这是勇者的竞技活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以及青年时期,体育竞技比赛缺一不可。近二十多年来由于畜力慢慢的在生产生活中被淘汰,年轻人已不善于赛马,赛马的马匹也未能得到很好的训练,记不清是哪年的火把节,由于在比赛中出现过赛马危险事件,考虑到其中的风险,所以近几年来这项活动已漫漫隐退了!而阿昌族大型集体舞蹈“蹬窝罗跳阿露”时间加以延长,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加入到蹬窝罗、跳阿露的阵容中;长长的队伍,在舞曲旋律节奏下显得整齐规范,铿锵有力的步伐展示着民族的独特风情!同时,也洋溢着国富民强、民族团结的和谐气氛!

火炬冲天 阿昌狂欢

蹬过一圈又一圈的窝罗舞,跳得舞者汗流浃背;雄健的舞姿,醉了青山,醉了太阳!此时,才是真正即将进入到阿昌族火把节的主题中心时刻。在太阳的余晖下,只见人海的边缘处,承办立火把的主人家,双手举着一大托盘丰盛的菜肴及香烛纸钱在人流中徐徐走来,走到竖立着的大火把下早已预备好的方桌前,把托盘轻轻放下摆放桌上。桌前站着祭祀火把的祭师,祭师点燃香烛,对着火把一阵念念有词。祭祀火把的仪式完了,主人家把祭品拿走。祭师接过另一人手中以松明为燃料,捆绑在一根很长很长的长竹杆顶端作为火种用的长火炬。祭师接过火种,讲一通即兴发挥的吉利话!紧接着在一阵礼炮轰鸣声中,慢慢将“火种”举高,朝着大火把顶端首先放置好的易燃物靠近……

一年一度的阿昌族火把点燃了!点燃的不仅只是熊熊火焰,同时也点燃了阿昌人的美好期盼和激情!火把点燃了,人群沸腾了!此时,人们最关心、关注的事情是:下年的立火把传承权“花落谁家"?阿昌族立火把,虽然,耗财费力;每年一次不论怎么节约,很多细节都无法省略,再怎么说都得花费3、5千块才能办圆满。尽管如此,阿昌人争夺立火把传承权的激情却依然高涨。一个小小的村子,每一年都有好几位年轻人勇跃争夺。其中有已婚盼子者,有未婚求喜者,还有求财保平安者等……都以争抢到象征着吉祥和权利的“升斗”为荣!阿昌人不知哪一代祖宗吩咐下来?说是:争抢到“升斗”就是抢到了财富、抢到了吉祥、抢到了平安!但事实上果真如此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阿昌火把为什么传承千年而不衰?就因为阿昌子孙从来没有验证过抢到“升斗”后的结果。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站在另一个角度,就能清晰的见到,阿昌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俗文化的执着精神是如此的可佳!

火炬冲天 阿昌狂欢

随着夕阳慢慢西沉,大地如醉,青山似染;红彤彤的光芒照射着静怡的阿昌山寨和老屋,房顶上雨水清洗过一路路银灰色瓦沟褪去了苍老容颜,披着金色外衣,于夏日晚霞的装点下显得异常端庄,格外醒目生辉!阿昌火把的熊熊火焰与夕阳余辉不期而遇,共同调制出五彩斑斓的色彩,炫染成一幅秀色山村美丽图画!幕色苍茫,晚风作用下千姿百态的火焰更加雄伟壮观!冲天火光照亮了阿昌寨的大路小巷,照亮了村庄旁阡陌交错的田间小路,掀起了阿昌火把节狂欢场面新高潮。

撒火把了!老人欢呼,年轻人雀跃!成百上千支小火把在人群中穿梭往来,时有松香撒在火把上瞬间燃爆的火花,灿若流星,美似烟花。被撒一把的老人们,松香火焰亲吻后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都认为火焰驱跑了身上的邪气和灾难,定会带来吉祥平安!年轻一族相互追逐着,同性之间撒一把表示友谊,即使弄脏衣服,甚至烧了头发都不会有人发出怨言。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是民族风俗,是一种崇高礼节。不过,年轻人更浓厚的兴趣还是追赶异性,因为阿昌族自古就流传着,撒火把示爱追求爱情的古老习俗。所以,少女们跑,小伙子们追,不论费多大的周折都要撒一把,将埋藏于心中的爱恋以无声的语音表达出来……

火炬冲天 阿昌狂欢

后记

阿昌族火把节历史悠久,节日的起源与民族的诞生相伴相随;其中蕴含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和民族情节!在此,只是聊举一、二,作一个“走马观花”式的描述。假如,你对古老的阿昌族文化感兴趣,那就来到滇西,走进云龙,踏进漕涧古老而神秘的“嶲唐”古镇。这里曾于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建立“嶲唐县”,这是西汉王朝在滇西北最早设置“不韦(永昌)”与“嶲唐(漕涧)”两个行政治所之一。另外,《汉书·地理志》中所说的“类水”也在漕涧,今名为“空讲河”

……您若对这些感兴趣就来吧,漕涧各民族人民欢迎您!

火炬冲天 阿昌狂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