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數位化隧道誕生!米倉山隧道有這些創新亮點……

一条数字化隧道诞生!米仓山隧道有这些创新亮点……

四川新聞網巴中8月9日訊(記者 戴璐嶺 攝影報道)千百年來,北向出川秦嶺橫亙,其中,米倉山便是一道艱險屏障。如今,一條米倉山隧道將破解這一千年難題。8月9日上午10時23分左右,國內第二長的高速公路隧道——巴陝高速米倉山隧道順利實現雙幅貫通。

記者瞭解到,米倉山隧道是巴陝高速中的控制性項目,隧道進口位於陝西省漢中市南鄭縣小南海鎮小壩附近,出口位於巴中市南江縣關壩鄉。米倉山隧道全長13.8公里,是目前已貫通的西南最長、國內第二長的高速公路隧道。

那麼這條號稱已貫通的西南第一長隧道在施工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難點,又創下哪些全國之“最”呢?

一条数字化隧道诞生!米仓山隧道有这些创新亮点……

8月9日上午10時左右,國內第二長的高速公路隧道——巴陝高速米倉山隧道順利實現雙幅貫通。

記者從施工方瞭解到,米倉山隧道地形地質條件極其複雜,穿越高山硬岩石區域,隧道埋深大,地應力集中。整條隧道有超過10公里範圍為花崗閃長巖,岩石堅硬,高地應力特徵明顯,巖爆頻發。從2017年11月開始,隧道施工進入高地應力災害段,罕見的高地應力災害具有突發性、反覆性、強破壞和不可預見性的特點,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作業安全風險極高。其次,獨頭掘進長。米倉山隧道出口端掘進達8公里,為國內獨頭掘進最長的公路隧道,施工通風與工效保證是重大困難。

此外,米倉山隧道中部通風豎井,為國內公路隧道在建第一深,毫無經驗可循,且施工採用僅限於全斷面正井法施工,洞壁與結構穩定性、洞口內排水及施工組織均是管理難點,安全風險高等。

不過,即使面對瞭如此多的難點,米倉山隧道依舊創造出了許多創新亮點,打造成為了一條數字化隧道。

一条数字化隧道诞生!米仓山隧道有这些创新亮点……

巴陝高速

記者瞭解到,米倉山隧道建設團隊通過不斷摸索,在行業已有信息技術成熟應用的基礎之上,將代表工業4.0的先進技術趨勢的物聯網傳感技術,BIM,ERP,現場數據採集、實時存儲、在線分析與現有的隧道施工管理模式、經驗相融合,已構建起一套比較完善的智能化數字化隧道管理體系,在保障隧道施工安全的同時,實現了隧道施工精細化集成化管理,達到綠色能耗的目標。數字化隧道通過工序管理app、進度管理app及智慧節能的控制平臺實現了施工現場工序、進度、設備的一鍵式管理。

此外,米倉山隧道還探索形成了通風豎井“SMD”施工作業法。記者瞭解到,米倉山隧道中部通風豎井深432米,直徑9米,為國內在建最大規模通風豎井。為優質高效的完成通風豎井的建設,項目通過一系列科研攻關,探索形成了通風豎井“SMD”施工作業法,僅用時5個月就完成了豎井建設。

依託米倉山隧道豎井施工經驗的積累和相關數據的收集,項目目前正在著手推進“公路隧道通風豎井施工指南”“公路隧道通風豎井SMD作業工法”“四川省公路隧道通風豎井規範”“四川省公路隧道通風豎井計價依據”等四項成果的編制,為後續公路行業通風豎井設計、施工、計價等提供依據,填補行業空白。

在公路隧道中首次引入柔性防護網。為解決施工過程中的巖爆問題,項目開創性地研發了柔性防護網系統,基於局部荷載整體作用的原理,成功解決了隧道施工巖爆問題,提高巖爆段施工效率40%。這一創新設計,榮獲了四川省總工會金點子獎。(四川巴陝高速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