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提出老年癡呆新假說,表明病毒入侵是致病主要原因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隨著全球老年化社會的日益臨近,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患者逐漸增多,據阿爾茨海默病國際組織統計報道,世界上每3秒鐘就會增加一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然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機制至今仍是未解之謎。最近,來自美國紐約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對來自三個不同腦庫的大腦進行研究,重新激起了關於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爭議性理論。

美科學家提出老年痴呆新假說,表明病毒入侵是致病主要原因

研究人員發現,阿爾茨海默症患者(622名)大腦的皰疹病毒水平是正常人(322名)的兩倍。早在20世紀50年代,病毒導致老年痴呆症發展的理論就出現了。有人假設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一種“慢病毒病”,其中一種或幾種病毒在幾十年的休眠狀態下持續地弱化大腦的神經連接過程。不過近年來,研究人員逐漸傾向於澱粉樣蛋白假說,澱粉樣蛋白產生的粘性斑塊積聚在神經細胞或神經元的外部,潛在地殺死或阻斷神經元。但2014年的一項研究(發表於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表明這一理論是錯誤的,該研究顯示10年來針對澱粉樣斑塊的藥物臨床試驗失敗率高達99.6%。

美科學家提出老年痴呆新假說,表明病毒入侵是致病主要原因

最近,研究發現人類皰疹病毒的DNA和RNA含量在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腦中更加高,而與這種疾病最密切相關的兩個菌株HHV-6A和HHV-7在不同神經退行性疾病患者的大腦中並不普遍。此外,研究人員還展示了病毒和人類基因如何相互作用,以及與患阿爾茨海默病風險增加相關的基因受到病毒DNA的影響。研究人員認為,雖然目前不能確認皰疹病毒是阿爾茨海默病的主要病因,但很明顯他們擾亂並參與了神經網絡,直接導致大腦加速走向阿爾茨海默氏病的拓撲結構。

美科學家提出老年痴呆新假說,表明病毒入侵是致病主要原因

另一種可能性是兩種理論同時存在共同作用。研究人員發現皰疹病毒參與調節澱粉樣蛋白產生的網絡,病毒可能以某種方式與人類DNA相互作用並刺激澱粉樣斑塊的生長。雖然這一發現為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新療法打開大門,但目前對如何治療老年痴呆症並沒有根本性的改變。而且,HHV-6A和HHV-7是非常常見的病毒,通常作用於人體沒有任何症狀。事實上,北美洲大約90%的兒童血液中至少有其中一種菌株。

美科學家提出老年痴呆新假說,表明病毒入侵是致病主要原因

阿爾茨海默氏症協會負責人詹姆斯皮克特表示:“與該領域的其他研究類似,雖然這是一項重磅研究,但無法從根本上真正證明病毒是老年痴呆症的主因。因此,這一研究理論並不會改變目前科學界對老年痴呆症的認知和治療狀況,我們也沒必要過度擔心皰疹病毒會增加患病風險。

美科學家提出老年痴呆新假說,表明病毒入侵是致病主要原因

在阿爾茨海默氏症的發展中可能會有很多不同的複雜機制,科學家認為我們不應該忽視此次發現的大量皰疹病毒基因組(首次)的存在。據估計,至2050年全球老年痴呆症患者數量將突破1億,希望科學家們能夠重新審視病毒假說理論並最終探索出一條新的治療途徑,造福人類…

參考文獻:1. Herpes Has Been Linked to Alzheimer's, Reigniting a Controversial Hypothesis About The Disease,BUSINESS INSIDER,23 JUN 2018.

2. Alzheimer’s disease drug-development pipeline:few candidates, frequent failures,Alzheimer's Research & Therapy, 2014, 6, 3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