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99倍!原料藥行業「病的不輕」,「藥孽」大量湧現?

原標題:我國原料藥價格暴漲 業界“醫治”還要多措並舉

【青蛙化工頭條】原料藥專題:苯酚從230元/kg漲到23000元/kg,漲99倍;撲爾敏一個月漲58倍,從400元/kg漲到23300元/kg;肌苷今年7月漲到600元/kg,三年漲了5倍;氨基酸類從去年底以來也開始呈現跳躍式增漲,其中的色氨酸從66元/kg漲至115元/kg……近期,媒體爆料,原料藥價格出現暴漲的現象。

漲99倍!原料藥行業“病的不輕”,“藥孽”大量湧現?

原料藥為何暴漲?

對於原料藥價格上漲,有業內表示,主要是壟斷。目前市場上部分原料藥價格瘋漲,除了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外,人為操縱造成壟斷、聯合抬價的跡象非常明顯。

業內人士表示,我國的成品藥有1500種原料藥,但其生產掌握在少數的生產企業手中,且原料批文少但製劑批文多。其中50種原料藥只有1家企業取得審批資格可以生產,44種原料藥只有兩家企業可以生產,40種原料藥只有3家企業可以生產。另外,國家環保力度加大,一批中小原料藥企業被逐漸淘汰,這也使得原料藥壟斷力度進一步加大。

另外,根據原料藥對製劑生產廠商的對應比例抽樣調查結果顯示,一家原料藥企業最多對應169家制劑企業,足見其對製劑市場的支配力。“當原料藥生產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價格暴漲自然就有了現實支撐。”有業內人士說。

壟斷或是原料藥價格暴漲的主因,但是也有行業人士對此提出質疑,既然這些原料藥需求如此旺盛,且有利可圖,為何只有兩三家企業生產?既然國內原料藥是天價,缺貨嚴重,為何國外平價原料藥不能進入國內,平抑市場價格?

漲99倍!原料藥行業“病的不輕”,“藥孽”大量湧現?

如何“醫治”?

原料藥是藥品的中間體,是不可或缺的材料,一旦斷供,藥廠就無法繼續生產。而一些壟斷行為破壞了原料藥市場的正常交易和買賣秩序,危害了眾多藥品的生產和供應安全,損害了廣大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對此有業內建議,要依法對其進行反壟斷執法監督,以打破壟斷交易鏈條,遏制原料藥不合理漲價。在此基礎上,更要拆除不必要的行政藩籬,從源頭上消除原料藥生產的批文依賴,使原料藥市場供應和競爭都更加充分,以消除壟斷造成的價格虛高,保障原料藥供應,降低藥廠和患者的負擔。

漲99倍!原料藥行業“病的不輕”,“藥孽”大量湧現?

另外也有行業人士指出,一些藥品原材料或成品藥供應短缺的背後,根本上源於市場機制的扭曲。所以,要讓藥品供應告別短缺,靠的應當是市場的全面開放,是管制的繼續鬆綁。而指望靠加強行政管制,揮舞處罰大棒來解決漲價,終非根本之策。

如去年12月《原料藥、藥用輔料及藥包材與藥品製劑共同審評審批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開始公開徵求意見,這意味著今後原料藥的審批將“鬆綁”,不再單獨發批准文號,這些或是改變原料藥壟斷的根本之策。

業內還指出,類似撲爾敏等是很普通的大宗原料藥,國外許多廠家都在生產,我國同樣也可以通過進口原料藥這個“鯰魚”來激活市場。

專家表示,原料藥價格暴漲現象已經持續了多年,要想對其“醫治”,既需要重典治亂的魄力,也有賴從源頭上調理藥業生產市場結構的智慧。來源:中國製藥網

番茄吧(FanQieBa),化工趕集網!

青蛙化工網(Qwchem),關注你的化工產業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