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牛產下小牛犢以後,餵米湯爲什麼不行,那該餵什麼?

在農村,餵養母牛的家庭非常普遍,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什麼特殊情況,幾乎每個飼養耕牛的家庭都會選擇飼養母牛。這樣的選擇,一方面既可以作為耕牛使,另一方面每年母牛還會產下一頭小牛犢,賣個萬兒八千的也可以貼補家用。所以,母牛生產的情況就比較多見了,而對於母牛產下小牛犢以後怎樣餵養就成了人們必須要掌握的一個關鍵點了。

母牛產下小牛犢以後,喂米湯為什麼不行,那該喂什麼?

記得小時候,每年家裡飼養母牛產下牛牛犢以後,每次父親都會熬上一鍋米湯犒勞犒勞母牛。因為以前條件差,牛所吃的東西幾乎都是以山上採割的青草或者玉米稈等為主,很少能吃到加入玉米麵或者其他粗糧等飼料。牛要遲到糧食,需要在兩種情況下才可以,一是在春耕時節,疲勞過度時,二是生產牛犢,產後虛弱時。尤其是在產後,為了能夠讓母牛補充點營養,壯壯筋骨,多多產奶,餵養時都是以米湯為主。

母牛產下小牛犢以後,喂米湯為什麼不行,那該喂什麼?

如果在餵食米湯過度使母牛發生瘤胃中毒現象,病症不嚴重的則用碳酸氫鈉(牛60-100克、羊12-30克)、姜酊(牛80-100毫升、羊20-25毫升)加水灌服;病重的結合洗胃,用平胃散(牛100-250 克、羊20-25克)和小蘇打、姜酊、陳皮酊加水灌服。所以,母牛產後的餵養還是比較重要的。不過,咱家的牛在每次產後餵食米湯均未出現過中毒現象,主要是父親餵養得當。

母牛產下小牛犢以後,喂米湯為什麼不行,那該喂什麼?

一般情況下,母牛在分娩過程中,由於牛犢的產出,產道的開張以及產道和黏膜的某些損傷,母體體能消耗特別大,失水過多,新陳代謝機能下降,抵抗力減弱,子宮內惡露的存在,均為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和感染創造了條件。如果對母牛的護理不當,不僅會影響母牛身體的健康,還會使生產性能下降。因此,在母牛產後頭幾天消化機能較弱,採食較少的情況下,需要在飲食上和後期護理上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母牛產下小牛犢以後,喂米湯為什麼不行,那該喂什麼?

A母牛產後,要讓其多喝水,並使其安靜休息,在餵食上,要飲喂溫熱麩皮鹽鈣湯10~20 kg(麩皮0.5~1.0 kg;食鹽50~100 g,碳酸鈣50 g,水10~20 kg),以利於母牛恢復體力和胎衣排出。若在產後3小時內靜注20%葡萄糖酸鈣500 -1000 ml,可防止胎衣滯留和乳熱症的發生。為了使母牛惡露排淨和產後子宮早日恢復,還應喂飲熱益母草紅糖水每天1次,連服2~3次。

B在產後2到3 天

內要以供給優質草料為主,讓牛自由採食,不要飼餵多汁類飼料、青貯飼料和糟粕飼料,以免加重乳房水腫。3到4後,可以逐步增加青貯飼料喂量。一週以後,在乳房消腫良好的情況下,可逐漸增加塊根類和糟渣類飼料的喂量。產後8到15天可以根據母牛的健康繼續增加精料喂量,直至泌乳高峰到來。

母牛產下小牛犢以後,喂米湯為什麼不行,那該喂什麼?

C做好衛生防護。母牛分娩過程中,衛生狀況與產後生殖道感染關係極大。產後一週內,每天需要堅持消毒後軀一次,重點是臀部、尾根和外陰部,要將惡露徹底洗淨。同時,加強監護,注意觀察惡露排出情況。如有惡露閉塞現象,即產後幾天內僅見稠密透明分泌物而不見暗紅色液態惡露,應及時處理,以防發生產後敗血症或子宮炎等生殖道感染疾病。

D飲水需注意。產後1周內的母牛,不宜飲用冷水,以免引起胃腸炎,一般最初水溫需要控制在37~38℃,l周後才可以逐漸降至常溫,為了增進食慾,宜儘量讓母牛多飲水,但對乳房水腫嚴重的母牛,飲水量應適當控制。

文|山魈

歡迎訂閱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