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佛創新同城加速 三山新城如何抓新機遇?

■萬木時評

吳欣寧

日前,廣州和佛山兩市政府正式簽署《深化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下稱“協議”),深入拓展廣佛同城化,打造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區,加快形成緊密融合、協同高效的區域創新格局。新的框架協議為廣佛同城的深化,尤其是在創新上的深度融合,按下了快進鍵。而廣佛同城的橋頭堡南海,尤其是處在南番順幾何中心的三山新城,迎來了難得的機遇。

毗鄰廣州、與廣州南站距離僅數百米,同時坐擁三山港,三山新城憑藉優越的區位條件一直是對接廣州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先行地。而縱觀三山新城的發展規劃路徑也可以看出,充分利用區位優勢打造產業樞紐和創新資源的聚集地,是其最大的發展亮點之一。

在廣佛同城的推進中,三山新城是眾多對接規劃的落地支點。2015年,荔灣區與南海區簽訂《廣佛同城化合作示範區框架協議》,共同打造“三山—東沙粵港澳高端服務產業合作區”。去年印發的《廣佛同城化“十三五”發展規劃》曾要求,“三山—東沙片區立足兩地資源稟賦,加快產業對接,形成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產業聯動發展新格局。”

此外,無論是南海建全球創客新都市核心區,還是佛山提出進一步對接廣深創新科技走廊,處於廣佛交界黃金位置的三山新城都在其中扮演著核心角色。

今年更是三山新城發展的關鍵一年。去年佛山提出打造三龍灣高端創新集聚區,並對該創新集聚區進行了高規格的部署規劃。今年2月份,有著“最強大腦”之稱的廣東省實驗室在三龍灣落地。實驗室最初的定位就是要做“頂天立地”的事,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展露出佛山補齊科技創新短板、尋求突破發展的決心。這是佛山構建“一環創新圈”“1+5+N”創新平臺體系的關鍵一環,而實驗室最終的選址地正是三山新城。

而此次廣佛簽署的《協議》更是多處暗藏著三山新城發展的新利好。其中提到,兩市將重點打造廣佛科技創新產業示範區,在廣州南站片區約36平方公里、荔灣國際科技創新產業區17平方公里、東沙片區7.5平方公里及佛山禪南順高端創新集聚區約93平方公里,共約153.5平方公里區域推進廣佛科技創新產業示範區建設前期工作。

這幾大片區恰是此前與三山新城有過不同程度對接的區域。在新的廣佛同城創新協同機遇下,這些片區經過更深層次的整合與補血,有望迸發出不一樣的創新聚合能量。而與之遙相對望的三山新城處在創新輻射半徑中,也有望迎來構建創新資源集聚區的新拐點。

新的形勢下,三山新城要更好地承接來自廣州和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外溢,必須進一步找準自身的分工定位。

《協議》提出,形成“廣州創新大腦、佛山轉化中心”的創新驅動區域協調有序發展的新格局。佛山的定位進一步明確,就是依託製造業重鎮、創新需求巨大的特點,支持廣州科技成果在佛山轉移轉化。

針對這一定位,三山新城要進一步在體制機制上有所創新,形成利於外部人才、科技、資金、信息等創新要素自由流動的環境。同時在招商引資方面,三山新城也可更有針對性,探索制定能夠吸引科技創新和轉化項目的政策,以及構建利於銜接廣州創新風格、格局的平臺載體。

另一方面,無論是廣佛同城還是三龍灣建設,其追求的不僅是創新,還有城市規劃。在其中身負重任的三山新城,同樣有著創新驅動和升級城市形態的雙重目標。在吸引創新產業資源的同時,三山新城還要注重高起點、高規格完善城市配套和公共服務,突出城市升級發展概念,向著“宜居宜業宜創新”的城市目標邁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