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樹只長梢不結果,爲什麼在樹枝上環剝一層皮,當年就會豐產豐收

在果樹的種植種,果樹只開花不結果,或者只是瘋長樹枝不掛果的情況是很常見的。而對於這種情況,對於有經驗的林農來說,除了有一些現代化的措施以外,他們還有很多傳統的老經驗和辦法,可以說,這些經驗和辦法算得上一種“武功秘籍”了。這些“秘籍”有刻芽、環剝、授粉、澆血等等,今天咱們來說說環剝。

果樹只長梢不結果,為什麼在樹枝上環剝一層皮,當年就會豐產豐收

所謂的環剝,就是將樹枝上用刀割掉一圈樹皮,並進行必要的捆綁或者包紮等措施促進傷口癒合。通常採用的方法有這麼幾種:一是環狀剝皮,即在枝幹上剝去一定寬度的一環樹皮;二是環狀倒貼皮,即將剝下來的一圈樹皮上、下顛倒後,再貼上去,用塑料薄膜綁縛使其癒合;三是半環節剝皮,即在枝幹上適當的地方先剝去半圈樹皮,然後再在傷日上方約5釐米處的相對面再剝去平圈樹皮;四是環割,即在一到二年生的小枝上環割一圈,但不剝皮。

果樹只長梢不結果,為什麼在樹枝上環剝一層皮,當年就會豐產豐收

據研究,環剝能夠使不掛果的果樹一個掛果週期可以增加產量高達50%以上。為什麼將果樹的樹皮割掉一圈,不僅沒讓果樹死去,反而會讓果樹增長呢?這種方法在果樹的種植中是一種經常採用的措施。以前,總不明白這是什麼道理,何以一刀下去,還會讓果樹多掛果。

果樹只長梢不結果,為什麼在樹枝上環剝一層皮,當年就會豐產豐收

實際上,將果樹的樹皮環剝掉一圈,主要目的就是要暫時中斷光合作用製造的有機物質向下運輸,從而增加環剝口上部碳水化合物的積累,適當的控制樹枝的旺長,截流養分,使樹木不僅不受損害,而且在促進開花結果上的效果更佳。環剝以後,及時的進行葉面追肥, 既能提高成花率和坐果率, 還能提高果品質量, 防止樹勢衰弱。

果樹只長梢不結果,為什麼在樹枝上環剝一層皮,當年就會豐產豐收

環剝增產措施,對於很多果樹來說都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對於部分果樹卻不能採用環剝措施,比如說桃樹、李樹、杏樹、櫻桃樹等,因為這類樹種環剝後的傷口容易發生流膠病,對樹體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不宜運用環剝技術。另外,也不是什麼年齡的果樹都可以採用環剝法,環剝主要適用於青壯樹或壯旺幼齡樹,而不宜對未進入結果期的幼齡小樹進行環剝,否則容易造成“小老樹”,影響樹體的發育和樹冠的擴展,也不能應用於衰弱樹,否則易造成樹勢衰退,甚至死亡。

果樹只長梢不結果,為什麼在樹枝上環剝一層皮,當年就會豐產豐收

一年中,什麼時候環剝才是最佳時期呢?環剝過早,不利於新稍的生長,過晚,則不利於傷口癒合。所以,環剝的最佳時期,一般是在春末夏初新梢葉片大量形成後,在最需要同化養分時,如花芽分化期、落花落果期和果實膨大期進行比較合適。如過是為了促進成花,應在花芽生理分化前30天左右環剝,如果是為了促進坐果,提高坐果率,則要在開始落花後15左右進行環剝,如果只是為了控制果樹旺長及促進果實發育,可在果實膨大期進行環剝。

果樹只長梢不結果,為什麼在樹枝上環剝一層皮,當年就會豐產豐收

在環剝中,知道了怎麼割,但要割多寬,割在什麼部位呢?通常環剝的部位要根據果樹生長情況和便於作業來選擇適當的位置,而非越高越好。究竟要割多寬,不能割得太寬,也不能太窄,要考慮到傷口容易癒合。

環剝看上去是件簡單的時,實際上卻是一門技術活,必須要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進行環剝,否則會產生一些問題,主要有這麼幾個方面:

一是不同長勢的果樹對環剝的反應不同,對於幼齡樹或者衰弱樹應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樹勢,所以在環剝過程中要考慮環剝的目的,而不能盲目地進行環剝。

二是在環剝的時間選擇上,如果提前環剝或推後環剝都有可能達不到環剝的效果,事倍功半。

三是在環剝方法上要正確,要根據不同樹種,不同時期採用不同的環剝方法,如果剝口不夠平整和圓滑,環剝的寬度、深度也沒有達到相應的要求,就會達不到效果。

四是在環剝後,必須及時做相應的處理,如果不作處理,重剝輕管,就會造成死枝死樹,樹況逐年衰弱,也容易造成病蟲害的發生。

果樹只長梢不結果,為什麼在樹枝上環剝一層皮,當年就會豐產豐收

總的來說,環剝確實能夠刺激果樹多開花多掛果,但是,如果環剝的次數過多的話,也會存在很多弊病。比如說,會造成一些弱枝先開花不利於樹勢平衡和擴冠、貯藏有機養分少枝條易形成小葉、破壞了根系和樹冠的平衡生長加速樹體早衰等。所以在採用環剝方法增加果樹的產量,要促堅持每年只環剝強壯主枝,留弱枝繼續生長,等其強壯後在第二年或第三年再環剝, 每年大約環剝主枝總數的三分之一,三年一輪換,讓果樹的三分之一樹枝成花、三分之一長新枝、三分之一掛果。這就會有利於果樹樹勢平衡,減輕大小年結果現象,延長果樹的經濟壽命。

文|山魈

歡迎訂閱農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