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事业单位备考瓶颈期三大策略

突破事业单位备考瓶颈期三大策略

如果把事业单位考试看做一场战争,那么,公共基础知识的备考就是决战前的“千里奔袭”——山高路远,道阻且长。

对比其他省市动辄一个多月甚至两三个月的备考周期,唐山市的各类事业单位考试准备时间都比较短,一般从出公告到笔试,只有十多天时间。考试科目涵盖公共基础知识、言语、数量、判断,个别岗位还包括专业知识考察。这就要求考生,不能指望考前三两天的突击,必须要在平时下功夫。

特别地,对于“量大内容广”著称的公共基础知识,考生更要早下手为先。

突破事业单位备考瓶颈期三大策略

一、“难”为先

公基分为非法律和法律两大部分,其中,非法律部分包括政、经、史、哲、公文、管理、科技等,法律部分包括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等。

有的模块,仅仅对知识进行识记即可,比如科技、公文、政治、历史。对于哲学、经济、法律等模块,其中的辩证法、宏观调控手段、犯罪构成、民法总则修改内容等则需要深入理解,因为考题常以案例考察为主,考生就必须吃透概念。

在提前学的时候,考生可以将自己不擅长的模块作为重点进行学习,侧重理解。

二、“广”为辅

所谓“广”,就是在理解和掌握好较难模块的基础上,要对识记模块进行按部就班的整理。

比如令很多考生头疼的历史,应首先弄清楚考试侧重点,即中国史优于外国史,近代史优于古代史,中共党史优于近代史。在公基考试中,排序题目出现较多,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时,对于重点史实的前后顺序梳理清楚。

比如同样是为了富国强兵,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一个开始于宋仁宗的庆历三年(1043年),一个开始于宋神宗的熙宁二年(1069年),前后相隔26年。先后顺序记住,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再简单扫一眼,对“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等有个粗略印象,就可以了。

三、“练”为重

基础打好底,为了保证记忆效果,就要进入练习阶段,各位考生可以用“砖题库”里的真题进行练习。一来可以巩固知识点,二来会有意料之外的收获——要知道,公基题目可是“博采众长”,经常会出现各地历年的考题。

事业单位考试的公基备考,不能指望“毕其功于一役”,然而“千里奔袭”的过程中,除了自己努力之外,也可以与小伙伴一起,来唐山华图的提前学听听专业老师的指导,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突破事业单位备考瓶颈期三大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