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作者 | 清暉


2018年7月19日,A股上市公司金利華電(300069.SZ)發佈公告稱,上市公司於前一日收到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董事長趙堅通知:趙堅於2018年7月18日收到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調查通知書》,因其涉嫌操縱證券市場,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其進行立案調查。

受此消息影響,7月19日金利華電當日早盤大幅低開,並在十分鐘之內觸及跌停板。

然而,公告並沒有進一步披露趙堅是否就是操控本公司的股價(按常理,這種概率大家都懂的),也沒有披露趙堅操控股價的時間段,但金利華電的股價走勢圖已經告訴我們,這是一個非常有故事的股票。

而且很可能是讓很多人都悲傷的故事。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一、 翹板敢死隊:華泰證券常熟金沙江路營業部

1、翹板敢死隊

回到5月3日,金利華電發佈減持預披露公告,稱持有上市公司1000萬股、佔比8.55%的杭州金龍佳沃投資有限公司擬減持不超過351萬股上市公司股份(或佔比不超過3%)。

受此消息影響,金利華電當天一字跌停。

但是與尋常很多股票遭逢重大利空一字跌停不同,該股在首次一字跌停時就出現了成交量放大的現象。

看過市值風雲《賣殼恩仇錄》系列文章的小夥伴都知道,這意味著有翹板資金入場了。

次日,也就是5月4日,翹板資金果然發動了更大的攻勢,在當日午盤前後,該股成交量明顯放大。午後開盤隨著大量買單蜂擁而入,金利華電的跌停板一度打開。

不過在兩點之後隨著賣壓的增大,金利華電再度被封在跌停板上。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金利華電5月4日當日股價走勢圖,注意午盤前後成交量異常放大)

2、翹板的目的

通常情況下,我們很難去評判翹板資金的目的以及獲利方式。風雲君在這裡講兩個極端的情況。

第一種極端情況,是最惡劣的翹板,可能涉及股價操縱。比如今年證監會查處的一位李姓交易員利用數百個賬戶進行股價操縱的案例,最終證監會為其開出了1.3億元的罰單。

另一種極端情況,涉及到潛在收購者利用利空在公開市場大量買入股票。

曾經有一位資本玩家,在某隻股票因利空一字跌停時,通過大量買入股票爭取公司的控股權,而且該玩家在一字跌停早期就出手翹板了。

根據媒體事後對這位老兄的採訪,他說之所以沒有等到該股連續跌停後再出手,是因為過多的跌停會導致其他資金前來抄底,從而影響他搶控股權的計劃。

大部分翹板資金意圖介於上述兩種極端情況之間。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3、落荒而逃

在絕大部分情況下,我們對於神秘的翹板資金的真實意圖不好判斷——但是金利華電不同,因為龍虎榜洩露了秘密。

根據5月4日龍虎榜,有以下機構或營業部對該股進行了活躍的交易: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請大家注意一下排在買入榜單

第一位的華泰證券常熟金沙江路營業部,該營業部當日買入淨額達到2800萬元,交易金額達到當日總成交額的5.27%,是打開當天一字跌停板的第一大主力。

7月19日隨著上市公司董事長趙堅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該股當日收盤再度逼近跌停,金利華電再一次登上了龍虎榜單。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從這張龍虎榜單中我們驚訝的發現,賣出的第一大席位華泰證券常熟金沙江路營業部正是5月4日翹板的主力軍:

該營業部當日賣出金額達到1745萬,成交比例佔到當日總成交額的21.23%。

從一字跌停時誓死翹板,到再遭利空後奪路而逃,風雲君相信這種操作模式絕對不是該交易席位的本意。

風雲君按照該交易席位以21元/股的價格估算該席位的買入均價,以11元/股的價格估算該席位的賣出均價,該席位這筆翹板的交易虧損額高達47.6%。

按照賣出總價高達1745萬元來計算,如果這些股票都是在5月4日買的,那麼其買入時的總價應當高達3300萬元,比5月4日龍虎榜買入總額2800萬元還高出了500萬元。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上述數據說明,該交易席位很可能在5月4日翹板後,在金利華電股走勢穩定盤整期間,進行了一波逢低吸納的操作。

只不過實控人遭立案調查的利空來的太突然,該席位望風而逃,上千萬的主力資金也做了一回泯然眾生的韭菜。

二、 想象空間與價值陷阱

生活中從來就有一個規律,就是規模比較小的東西,其擴張起來就容易些。

而放在資本市場中,這個規律變成:如果一個股票的市值足夠小,那麼它的想象空間就會變大。

這也造成了曾經有個只有11個人的上市公司(幾乎全部是行政人員)市值高達30多個億奇聞,被人戲稱每個員工頂三個億。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隨著監管層對跨界併購的嚴格管控,以及市場參與者對於價值投資認同,如今低市值股票不再擁有特殊的魅力,他們構成價值陷阱的頻率,越來越高。

金利華電就是典型:截止風雲君截稿時,該股總市值只有12-13億元,是滬深兩市股票中市值最小的20支股票之一。

1、 單一的產品

金利華電2010年登陸創業板,當時公司的產品只有一個,為輸變電上的玻璃絕緣子。絕緣子是一種特殊的絕緣控件,能夠在架空輸電線路中起到重大作用,絕緣子通常由玻璃或者陶瓷製成。

金利華電是全國最大的玻璃絕緣子生產商,也是A股市場中唯一一家主營鋼化玻璃絕緣子的上市公司。

但是,這也是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不可割裂:根據2010年年報,我們可以看到,上市公司的產品非常單一,只有玻璃絕緣子這一種(實際上截止到2016年報,金利華電的營收也幾乎全部都是由絕緣子這種單一產品貢獻):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隨著公司的發展,金利華電逐步進入了陶瓷絕緣體市場。說起陶瓷絕緣體這個市場,風雲君想到了一個很有名的上市公司,叫做大連電瓷(002606,SZ),它是國內陶瓷絕緣體市場的龍頭企業。

大連電瓷之所以有名,並不是因為它的業績經營多麼出色……,沒錯,本文開頭部分說提到的李姓交易員正是夥同大連電瓷的管理層進行股價操縱。大連電瓷目前的市值也不足20個億。

考慮到金利華電產品的相似性、兩家公司的市值都很低、實際控制人或者其親屬均因涉嫌股價操縱而被調查,這兩家公司還真是難兄難弟。

這也說明了市場預期的一致性。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2、“兩頭受氣型”公司

風雲君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過金利華電這種上下游都不討好的情況。

以金利華電為例,其上游是大宗商品,價格具有周期性強且剛性較強的特點,公司議價能力不強;下游是國家嚴密管控的行業,且下游客戶均為大型國企,比如國家電網公司或者南方電網公司,下游國內電網建設對上市公司的發展具有較大的牽引和驅動作用。

上市公司產品絕緣子產品具有普適性,上市公司議價能力更弱。

在投資領域,存在一種價值陷阱(我們把成長股陷阱和價值股陷阱歸為一類,不再做細分),叫做“傍大款現象”:傍大款公司業績具有不可持續性,因為其命脈掌握在大款手中,這些小公司既沒有核心競爭力,也沒有議價能力。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從上述的簡明利潤表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對於自己的近況還是知根知底的。毛利率高的時候,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就多一些;毛利率低的時候,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就低一些。

雖然如此,從長期來看金利華電的經營業績表現不好:2015、2016和2017這3年營業收入比2010、2011和2012這三年大約翻了一倍,但是扣非淨利潤紋絲不動。

這樣就造成金利華電最高時也只不過幾十億的市值,但是由於利潤上不去,所處的行業缺乏想象空間,得不到資本市場的關注。

我們簡單做一下估值,金利華電自從上市以來淨利潤最高為上市當年取得的2600萬元,我們慷慨的以3000萬的約數進行估計,並且假設金利華電成長良好,賦予較高的30倍或者40倍的市盈率估值計算得出,當PE為30時,金利華電的估值應該為9個億,而當PE為40時,金利華電的市值為12億。

實際上金利華電還從來沒達到過我們所說的3000萬的淨利潤。

咋辦呢?活人總不能被尿憋死吧?何況咱們還是拿到了“免死金牌”的上市公司?!

公司的管理層想到了一招,那就是追追熱點,造造概念。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三、 “造市值”運動

1、專業創造“價值”:多位投行人士現身

2015年前後,很多主業欠佳且增長乏力的上市公司都試圖轉型到文化領域,金利華電也是如此。

上市公司自2015年10月29日起開始停牌,擬通過發行股票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杭州信立傳媒廣告有限公司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事項。

隨著證券市場環境、監管政策等客觀因素髮生了較大變化,交易雙方曾試圖修改有關條款進行應對,但最終因為修改與原交易方案存在較大差異,該筆交易告吹。

金利華電的管理層從這次交易中得到一個教訓:現有管理團隊只會做絕緣子不會做收購。

因此在2016年上市公司換屆的時候,就引進了專業的投行人員,以滿足轉型的需要。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首先來到金利華電的是魯佳斐,復旦的碩士,國泰君安的投行部、併購部的高級經理。

2017年8月,魯佳斐的雙料師兄朱方文來到上市公司,擔任總經理。

履歷顯示,朱方文同樣畢業於復旦大學、同時也在國泰君安任職過,並且在國泰君安做項目時曾是魯佳斐的直接領導。

2018年3月,魯佳斐悄然離職,頂替她的則是同樣來自國泰君安的黃浩。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除了國泰君安的干將外,上市公司還空降了其他金融人士,比如董事謝偉,副總經理苑林,監事鄧亮,財務總監魏楓。

他們當中有註冊會計師、特許財富管理師、產業基金投資經理、股份制銀行副行長、會計事務所審計部經理(存在一人有多重身份以及多人有相同身份的情況)。

如此多的投行金融背景的人加入金利華電,難道是來搞經營的?

不存在的,你們居然天真地認為搞金融的人會來搞經營?

這明明是要搞事了嘛!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2、第二個文投控股?

我們先來看項目。

根據金利華電的披露,上市公司擬以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北京中和德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100%股權。

我們先看一眼這筆交易的背景和操盤者:朱方文和魯佳斐在國泰君安共事期間,曾參與過文投控股(600715,SH)的重組;而新任命的監事鄧亮,曾任文投控股關聯企業北京文創產業投資基金的投資經理。

再來看進程。

進程的第一步是轉讓股權。2016年9月8日趙堅、趙康與珠海安賜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書,根據協議趙堅、趙康將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合計1751.5萬股轉讓給珠海安賜,占上市公司股份總額14.97%。

該筆交易作價7.53億元,相應每股價格為43元。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2017年7月27日,趙康與杭州金龍佳沃投資管理合夥企業簽署股份轉讓協議,協議約定趙康將持有的公司無限售流通股合計約1000萬股(佔總股份8.55%)協議轉讓給金龍佳沃。根據協議,本次轉讓價格為40元/股,總價4億元。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風雲君為什麼要介紹這兩次股權轉讓呢?僅僅是為了顯示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其家屬曾在股價高位套現嗎?(按目前金利華電為10元每股,大約是實控人當時轉讓價的25%,金利華電的實控人家族確實在股價高位套現並獲利豐厚)

風雲君都是常年出入百樂門的人了,這點小錢還沒見過麼?!

答案並沒有那麼簡單。

實際上上述兩個投資公司同樣與文投控股有關係:珠海安賜旗下基金曾以1.77億認購文投控股2737萬股;而金龍佳沃的出資結構中,GP金龍投資僅出資1萬元,LP有兩名,其中銀河證券旗下銀河源匯出資2.4億,耀萊文化出資2.06億。

資料顯示,耀萊文化目前為文投控股第二大股東。

從內部高管構成和外部投資者出資來看,顯然有人希望把金利華電打造成第二個文投控股。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3、戰略投資者還是套利者?

當一家公司的高管主要是由金融界人士組成、實控人將部分股權轉讓給投資公司時,我們必須要搞清楚,作為接盤方的投資公司是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還是蹭熱點、炒概念的套利者。

在文投控股的案例中,接盤方之一的珠海安賜獲利不菲。當時珠海安賜以1.77億元的價格認購了文投控股2737萬股。文投控股2016年5月做過一次10送10的拆股,按此計算珠海安賜目前持有文投控股5474萬股。

按照2018年7月20日收盤價7.85元/股計算,該部分股權價值大約為4.3億元,珠海安賜浮盈143%。

但是,珠海安賜在投資金利華電上就沒有文投控股那麼幸運了,其接盤價高達43元/股,而目前股價只有10.60元/股,已經浮虧75.3%。

另一個接盤方金龍佳沃接盤價格也高達40元/股,按照7月20日收盤價計算,虧損幅度同樣高達73.5%。這裡需要說的是本文第一部分指出的擬減持方就是金龍佳沃。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由於金龍佳沃5月3日發佈擬減持公告後,金利華電股價迅速下跌,買盤稀少,造成的結果金龍佳沃可能至今也沒有賣出任何持股。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當我們回顧金龍佳沃的買賣行為時就會發現,其在2017年7月買入,並在2018年5月準備減持。風雲君相信,持股不到一年就萌生去意的金龍佳沃絕對不是什麼戰略投資者,它最多隻能算是蹭熱點的套利者。

我們都知道,如果實控人的接盤方是一個戰略投資者的話,它可能會長時間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其獲利的方式是當上市公司轉型為文化傳媒類公司後,靠著公司逐年的盈利而獲得投資收益。

如果接盤方是一個套利者,其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隨著上市公司轉型成功(如果確實能轉型成功的話),市場推高上市公司估值的情況下,高位減持。

這往往會使得上市公司股價出現大幅波動。

結束語

根據上市公司公告,金利華電對於中和德娛樂文化傳媒的重組正在有序推進中。

根據公告,中和德娛獲利能力遠強於上市公司,其2017未經審計的財務數據如下表所示: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但是隨著金利華電實際控制人被證監會調查、金利華電實控人家族的接盤方急著在二級市場套現,這一切都為這次重組蒙上了一層陰影。

而就金利華電本身業務來說,其2017年營業收入2.6億元,相比於上一年度同比下降20%。

而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金利華電2018年上半年出現500-1000萬元的虧損,相比於上年同期盈利1076萬元,實現“扭盈為虧”。

投行背景高管搞重組,重要股東欲減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