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整|多年未見的老同學突然要借錢,你借不借?

如果突然有一天

多年不聯繫的老同學和你聯繫

聯想到昔日的同窗情誼

各種校園的青澀往事湧上心頭

當你準備開啟敘舊模式時

卻發現這個世界真是充滿了套路…

“能借我點錢嗎?”

遇到這樣的借錢窘境,咋整?

案例

老同學聯繫,不免會回憶唸書時單純美好的時光,但接下來“順其自然”地問你借錢,你借不借?最近,法院判決的幾個案件,給大家提個醒。

案例1

好心借錢給同學 卻要訴訟來維權

朱某與李某是初中同學

2016年3月朱某以其父親生病為由

向原告李某出具借條借款10000元

還款期限為2017年1月1日

借款到期後,經李某多次催要

朱某陸續還款共計3000元

剩餘借款7000未還

無奈之下,李某將朱某訴至法院

案例2

支付寶借錢給同學 對方卻賴賬

張辰和葉立是同學

2015年11月,葉立以急需用錢為由

先後向張辰借款6次,總計4550元

全部通過支付寶轉賬完成

12月,葉立通過支付寶的“借條”功能

給張辰補了一張借條

承諾還款日為2016年1月22日

借款用途還寫了一句俏皮話

“江湖救急,週轉週轉”

然而過了還款日,葉立卻賴賬了

案例3

借錢遭拒絕 男子砸破老同學車窗

2018年5月,武某前往一家棋牌館時

碰見了老同學王某,隨即提出借錢

遭對方拒絕後

武某與王某發生口角並廝打在一起

現場群眾將二人拉開

武某駕車離開,但隨即又返回

用車上的鐵管將王某的車窗玻璃砸破

案例4

同學借款寫錯一個符號

5000美金"變"5000人民幣

劉穎和吳駿同在美留學,關係很好

2017年初,劉穎向吳駿借了5000美金

吳駿以銀行轉賬的方式

轉了5000美金給劉穎

並將借條寄回國內由父母保管

收到借條後,父母打電話告訴吳駿

“借條有問題,劉穎的父母說上面寫的是人民幣不是美金,只還5000人民幣……”

吳駿頗為鬱悶,原來:

借條裡5000美金的符號“$”

被劉穎寫成了人民幣的符號“¥”

結果雙方父母為此還發生了矛盾

評判

同學之間互幫互助是一種美德,資金週轉困難,請老同學幫忙的同時也要遵守承諾。

法院判例

案例1中,安徽省六安市霍邱縣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原告李某依約借款給朱某,朱某應本著誠實信用原則償還借款。李某的訴訟請求事實清楚,證據充分。最後,法院依法判決被告朱某於判決生效後十日內一次性償還原告李某借款7000元。

案例2中,比較特別的是,全案涉及的款項全部通過支付寶轉賬完成,就連“借條”都是在網上打的,可謂是真正的“無紙化交易”。


在這種情況下,葉立一方要承擔舉證不力的後果。張辰在法庭上出示了所有的支付寶轉賬記錄和葉立給他打的“欠條”,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法院法官認為,雖然這電子欠條沒有經過葉立本人簽字確認,但出具支付寶借條需通過本人實名認證的支付寶賬戶進行操作,結合二人的同學關係、借款金額大小以及年輕人的交易習慣來看,應當對葉立借款的事實予以認可。判決生效後,葉立應在10日內還清這筆借款。

案例3中,因借錢遭到拒絕,山西省太原市清徐縣男子武某竟砸破老同學的車窗玻璃,還砸傷了同學的頭。清徐縣警方通報,武某因尋釁滋事及此前曾毆打他人,被處行政拘留15天。

方法

平時從不聯繫的同學,突然問你借一筆錢用。這個時候,借還是不借都為難。借呢,怕對方不還;不借呢,怕傷害同學感情。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小編梳理了一份注意事項,希望大家能防患於未然。

借錢時,如何避免尷尬?

1、確定借錢的人身份真實性

現在,有很多騙子盜用別人的微信、qq等聊天工具,然後冒充本人向其同學和親友借錢,遇到這種情況,不能光憑聊天記錄就相信他,而應該和其本人通上電話,最好是視頻電話,確保信息是其本人發出的。

2、瞭解借款人借錢的原因

這一點,不要光聽他說,還有去向其他同學做側面瞭解。有的人可能是因為賭博、吸毒或者從事其他違法勾當急需用錢,這種情況下當然不能借給他,有去無回不說,還客觀上助長了他的不良習慣。

3、量力而行,不要好面子

如果你的朋友確實是因為遭遇變故急需幫助,而你又覺得有必要幫助他,那麼,可以適當借他點錢。如果自己確實沒有經濟實力,可以如實告訴同學,尋求其他解決辦法。

借錢時,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1、注意保存證據

案例2中,電子欠條成了證據主角,但主審法官告訴記者,這主要是因為張辰和葉立二人本身是同學關係,還有微信聊天記錄、輔導員證言等證據可以佐證,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才能證明借貸關係的確存在。但在一般的民間借貸案件中,如果當事人只能出示交易記錄截圖之類的證據,還是很難站得住腳。


法官提醒市民在借款、轉賬,尤其是有較為大筆金額的交易時,還是要注意留下紙面上的證據,再不濟也得有聊天記錄予以佐證。

2、借條要規範

案例4中,同學借款寫錯一個符號,友誼小船差點打翻。


記者在吳駿手機裡看到父母拍過來的借條:“2017年2月15日,劉穎向吳駿借到五千元整(¥5000元)於2018年2月15日到期時歸還本。如逾期未還,則按月利率2%計付逾期利息。借款人:劉穎,身份證號:XXXX,借款日期2017年2月15日。”


針對吳駿的遭遇,專業人士解讀,借條一定要認真寫,裡面的細節錯一點就有可能拿不回錢來,吳駿的借條裡有4個的錯誤:


一是沒有寫借款用途和轉賬方式,借款流向何處必須寫清楚,轉賬方式出現在借條裡可以避免很多麻煩;


二是沒有寫借款幣種,還把後面的美金符號寫成了人民幣符號;


三是手寫的借條字裡行間空白太多,容易在寫好後被人加字進去,造成借條無效或引起其他糾紛;


四是借款為美金,借條寄回中國,還款方式為人民幣,因此歸還時還要把利率變動造成的問題寫進去。

借條是在借貸關係中債務人向出借人出具的表明債務人有到期‘還款(付息)贖條’義務的借款(債權)憑證,反映的是借貸關係,是日常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憑證之一。債權人憑藉條向法院起訴後,一般只需向法官簡要陳述借款的事實經過即可,債務人要抗辯或抵賴就要負舉證責任,一般較為困難。因此,為了以後不吃虧,借條一定要寫規範。

3、及時起訴

對於一般的民事侵權案件,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是2年。無論對方以什麼藉口推辭,一定要在2年內起訴。哪怕對方沒有錢,也可以先拿到判決,這樣,等對方有償還能力了,就可以隨時執行了。

如果對方真的需要多些時間來還,那麼就在快到2年的時候,要讓對方重新給你寫借條,這樣,訴訟時效就可以斷開,從而保護你的合法權益。

借條裡可能隱藏的“陷阱”

借條如果這樣寫,暗示準備坑你了......

1、打借條時故意寫錯名字

借款人找人借錢時,雖然打了借條,但故意將自己的名字寫錯或寫得潦草。如果出借人沒有及時發現,借款人可能以此為藉口,妄圖逃避法律責任。

提醒:打借條時不妨請借款人把身份證號寫上去,這樣即使借款名字書寫潦草,也可以憑身份證號確定其人。此外,還可以通過人證、轉賬記錄的人名等借款時發生的事實加以證明借款主體是誰。

2、利用歧義

例如,借條“李某借周某現金100000元,現還欠款5000元”。這裡的“還”字既可以理解為“歸還”,又可以解釋為“尚欠”。

提醒:借條內容應反覆閱讀,不留歧義。

3、借條不寫利息

如果雙方約定有利息,但考慮到人情等因素,並未在借條上註明。在發生糾紛後,會按照“自然人之間的借款合同對支付利息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視為不支付利息”的規定進行處理。

提醒:事先明確約定利息,並記載於借條之上。

4、“借條”寫成“欠條”

實際中,大家經常會將借條寫成欠條,或把欠條寫成借條。

借條和欠條在法律意義上是不同的。借條是證明借貸關係,而欠條則是證明欠款關係。一般來講,借款就等於欠款,但欠款就不一定是借款了,如因買賣、勞務、損害賠償產生的欠款等就不是借款了。

提醒:若是借錢就寫成借條。

5、自書借條

例如,李某向周某借款20000元,周某自己將借條寫好,李某簽名。後周某持借條起訴李某歸還借款120000元。李某欲辯無言。後查明,周某在20000前面留了適當空隙,在李某簽名後加了“1”。

提醒:借款金額的阿拉伯數字後面追加漢字大寫,謹防篡改。

量力而行

保存好證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