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高考後心理問題「井噴」

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

小東本來以為,考完之後會徹底放鬆、很開心,結果卻是茫然無措,忐忑不安,對什麼事都提不起興趣,整天六神無主,甚至徹夜難眠,比考試期間還要緊張。

考完試的第一天,小東就從起床開始,大吃大喝了一整天,然後晚上睡不著覺,又沒有什麼別的事情可做,就上網玩遊戲玩了一個通宵。第二天,他還是睡不著,整天在街上逛來逛去,消磨時光。從考完到第三天,他幾乎一個晚上都沒有睡著過。

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

小東討厭的是,如果不放肆地玩,他就會想到剛過去的考試,反覆想到考過的題目。考完最後一科後,大家都去跟老師對了一下答案。有幾道小東自認為有把握的題竟然答錯了,一想到做錯的題目,他就覺得自責、悔恨。特別是物理有一道選擇題,他好像看錯題了,雖然知道這個錯誤要被扣除的分數比例不大,但怎麼知道就沒有別的錯誤呢?在等待考試結果的這些日子裡,小東只要一安靜下來,心裡就有種莫名的煩躁,就會反覆想到自己沒有做好的題目。

特別是一想到高中這三年爸媽無微不至的照顧,想到老師的幫助和激勵,小東就會覺得自己很對不起他們,在家他都不敢正視父母的眼睛。昨晚小東夢到自己從高山頂上掉下懸崖,驚醒後,他甚至還想,如果高考結果確實不理想,他該怎樣面對父母和親戚⋯⋯還不如死了算了。

小心高考后心理问题“井喷”

心理解析

從高考結束到發榜前這段時間,考生出現心理問題比高考前與高考期間往往有增無減。高考後,一些考生的心理壓力非但沒有消失,還會產生突發性心理衝突和生理紊亂現象,甚至發生心理問題“井噴”。

這是因為幾個月甚至一年的高強度的複習和考試,大大消耗了考生的生理、心理能量,讓他們的身心皆處於較虛弱的狀態。高考的壓力更是讓大多數考生心裡積累起大量負面情緒,不過這些情緒長期被緊張的學習和考試所掩蓋,沒有被及時釋放出來。當考試一結束,考生感到身上的負擔全部卸下,這些不健康的情緒便會隨之而來,並以更大的力量影響考生的生活。如同緊繃的皮筋突然鬆弛會劇烈彈跳一樣,考生在經歷幾個月緊張迎考之後,各種心理需求會出現“井噴”現象,因此很多潛伏的心理危機就很容易出現。

高考前考生的緊張、焦慮都是虛擬的、假設的,考完之後明確知道自己發揮不佳的失落才是真實的,是考前的緊張所無法比擬的。

小心這些心理危機

焦慮型:

一些考生對成績有過高期望,考後會坐立不安。成績好的考生更擔心錄取情況,易出現中度焦慮。分數不理想的考生,則容易情緒低落和悲觀,擔心考不上大學變得鬱鬱寡歡。

盲目型:考生自我感覺特別好,出現很興奮狀態,甚至把課本都賣了。一旦分數和自己所期望的相差較遠,則出現心理壓抑。

挫敗型:整日為成績憂心忡忡,心神不寧。這類考生很悲觀,很抑鬱,甚至想死,很容易走入心理誤區。前述的小東就屬於這種類型。

放縱型:考生在考試結束後,生活失去規律,有些孩子可能會染上一些不良習慣。放縱型心理在考生中佔到相當大的比例。

其實,考生心理問題有時來源於一些家長對待孩子高考前後態度上的變化。考前和高考期間,家長對孩子的關心無微不至,一旦高考結束,家長也有鬆口氣的思想,甚至對孩子放任自流。而正是這種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考後心理問題的“井噴”。

心理處方

高考結束後,考生培育生活情趣,充實生活內容很重要。每天制定新的作息時段,按時有規律地進行作息,實行假期生活多元化,組織靜態的學習方式,例如看看喜愛的書籍,聽聽鍾愛的音樂。也可安排戶外活動,全家到外地旅遊,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主動承擔一些家務,增強父母與孩子的親情等。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放鬆而不是放縱。實踐證明,很多過來人體重超標大多是在這個時期。所以,選擇打球等運動是個不錯的方式,既可以放鬆疲憊的身心,又可以鍛鍊自己的身體,還可以約同學一起看電影、旅遊等,當然每天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因為高考後這段時間是孩子心理問題的高發期,作為家長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及時瞭解他們的心理變化,並做出正確的引導,陪伴孩子平安度過這段等待期。建議高考後這段時間,父母要和孩子積極溝通,共同探討今後的生活方向等問題。家長可以給孩子建議,讓他自己選擇,例如可以建議孩子考駕照、學習計算機應用軟件、英語等實用的技能,或者幫家長做點家務,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等,這都有益於考後平衡心態。

文:章劍和

校對:閔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