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廣東省一些地方電視台使用的是粵語?

於曉西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據廣東電視臺一位已退休導演介紹,廣東地區的官方媒體之所以用粵語做節目是經中央特許的!建國初期,政府要向海外僑胞宣傳新中國的政策,而大部分海外僑胞為廣東人,只會粵語不懂國語,所以,當時中央政府經過研究決定,允許廣東地區的官方媒體(包括電臺,電視臺)可以用粵語做節目,而且得到明顯的收效,直至改革開放時期,此舉更顯重要。所以那些提倡禁止廣東地區媒體使用粵語的行為明顯違反了中央的相關政策。


輝哥141739753


廣東的廣播電視用白話是有傳統的。早在建國後改開前這一長時期內,廣州電臺、廣東電臺、就一直採用白話、普通話兩套頻道廣播,廣州電視臺(廣東電視臺的前身)則在新聞節目中分時段播送白話、客家話、潮州話新聞節目。改開後,電臺電視臺越辦越多,其中白話和普通話頻道大概各半吧(汕頭電臺貌似也有潮州話廣播)。

至於原因,個人認為與廣播電視尤其是廣播發明普及的年代比義務教育普及的年代早得多有關。在未普及學校教育的年代,社會也閉塞,跨省跨語言的大規模民眾交流基本不存在。因此導致普通話的普及率低下,假如廣播完全採用普通話,其受眾聽眾聽不懂或即使聽得懂也存在很大的距離感。改開初期,廣東電視開始開辦獨立的白話珠江頻道則與爭奪收視有關。1980年代初,隨著廣東的開放,對民眾的管制放鬆,大量專門用於收看香港電視的魚骨天線遍佈城鄉,廣東電視臺的收視危機來臨,如何挽救收視就成了刻不容緩的任務。因此,開辦了白話珠江頻道和白話為主的廣州電視臺。與電視類似,白話珠江電臺的開播也是為了抗衡香港商業電臺……至於為何在普通話高度普及甚至粵語危機的今日還保留白話廣播,則完全是商業行為了,目的只是為了抓住白話群體。

上海不瞭解,不過個人認為與移民城市有關。上海開埠與廣播的發明普及基本同期。而上海開埠初期是一座移民城市(比如,幾十萬的廣東籍人),類似於現在的深圳。而且,上海作為一座城市,教育相對發達(相比於廣東一個省)從而帶來普通話的普及。因此,方言廣播的必要性和商業性完全不能與廣東相比。這個看法不知道對否?


奇依切恩


在中國,粵語是第二大語言。有其獨特的發音和文字。建國初期,差點就選擇粵語作為我們的國語。在廣東,不但地方電視臺有粵語節目,連省級電視臺也保留了粵語節目。


中國很多名人都說粵語,據我所知,孫中山就說粵語,我看過他用粵語演講的影像資料。改革開放初期,香港的粵語歌曲曾紅遍大江南北。廣西有部分地區也說粵語,港澳地區和外國唐人街的華僑也說粵語。


粵語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語言。據考究,粵語是秦漢時期從中原地區傳入的。有學者發現,用普通話讀《詩經》是不押韻的,只有用粵語讀《詩經》才會押韻。由些可見,粵語是古代的官方語言,是一種古老的語言,我們有理由保護好這種語言,防止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不過目前的情況十分令人擔憂。隨著廣東省外來人口的增加,現在國家單位、學校、商場等都使用普通話。現在很多家庭,父母是說粵語的,但孩子卻說普通話,因為幼兒園和學校都使用普通話教學,這不能怪孩子。

為了保護好粵語這一古老的語言,我贊同廣東省電視臺和廣播電臺保留粵語節目,也呼籲政府採取保護措施。

有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可以在評論區留言,謝謝!


順德黑豆哥


廣東大部分地方都去過,其實提問者在這裡使用粵語一詞是不準確的,因為在梅州河源的廣播電視臺裡,除了普通話節目,還有客家話節目,潮汕地區的廣播電視臺還有專門潮汕方言節目,這些似乎不是一般人概念裡的粵語。通常人們簡單就把粵語等同於廣州話了,其實這是不準確的,應該用廣東方言表述,或許更加準確。而在廣東人的觀念裡,廣州話被叫做白話,是廣東分佈最廣的一種方言。當然,實際上的廣東方言遠遠不止於以上提到的三種,比較重要的還有汕尾方言、湛江茂名一帶的雷話等等。

使用廣州話的人很多,數以千萬計的廣府人使用廣州話,粵北和粵西使用廣州話的人也很多,香港澳門的方言從根本上來說,也是廣州話,還有數以千萬計的海外華僑,也同樣使用廣州話,雖然經過那麼多年的文化交流與融合,港澳和華僑的使用的語言都已經有一些變化。另外,客家、潮汕、汕尾等方言區的年輕人很多都是從小看香港和廣東臺的方言節目長大的,地理接近,交往頻繁,很多人也早早就會聽會講廣州話,而且這些年輕人很多也工作在珠三角,他們自然也成為廣州話的使用者。

這樣的語言使用人數,如果都加在一起,恐怕有將近一億人了,差不多相當於日本的人口,比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人口都要多,這樣龐大的方言使用人群,自然就有相應的需求,在廣州話的環境裡,有一些工作招聘也註明需要會講廣州話,這其中不僅僅是娛樂層面的交流,包括工作、生意、生活各個層面都必然需要會聽會講廣州話。

另外,作為一個講普通話的人,我走過的國內很多不同方言區,都深深感受到方言乃是多元文化的根本所在,中國文化的豐富性和生命力也與方言文化的存續密切相關。更不用說方言對於人的精神和靈魂的影響了。這一點,凡是習慣了使用方言的朋友,應該比我有更深的瞭解。

可能一些廣東之外的朋友會有擔心,如果使用方言多了,會不會影響交流,特別是會不會引起對於不使用方言的人的排斥?我在廣東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無論到哪裡,都覺廣東人對於外來人是比較接受的,基本沒有感受過被排斥。這或許跟廣東數百年來處於文化交流最前方有關。


考貳拉


應該改: 為什麼廣東省某些電視臺使用的是普通話???

轉自某網友的話: 粵語源於幾千年之雅語,而後不斷經過漢,唐,宋而完善,其讀音與文法與宋朝廣韻一書有詳明瞭,粵語從語法與發音等和上世界初開展的新文化運動的白話文已經大相徑庭! 粵語依然是保留最多文言文法的當代語言,北方各地的方言已經是白話文化了,即使是讀音不一樣,但是它們的語法結構依然是白話文的語法! 粵語的發音語法依然是依稀有古文的韻味,亦言,粵語閱讀古文依然可以暢通的理解其中含義! 如果要說根本點,粵語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語言的承繼者! 北方現在使用的普通話實際上新文化運動的白話文加上普通話的發音而已! 對粵語的任何矮化的企圖,實際上就是對中華文明幾千年的不敬!我們幾百年的對西方的膜拜已經把很多中國的東西破壞殆盡! 唐詩宋詞之韻律於普通話裡蕩然無存,即使現在你用粵語閱讀唐詩宋詞,三國演義,西遊記等,依然是朗朗上口,而且語法之使用,也不會讓粵語使用者覺得難以理解! 現在你應該理解了吧,粵語其實就是祖宗留下來的漢語!普通話不過是白話文而已!



粵語不是粵人古語,而是中原夏語!撐粵語!撐粵語!!


用戶1234709394


五十六個民族,每個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如果全都說普通話,就沒有人繼承這些傳承了。

北京——京劇、崑曲、北京曲劇

天津——京劇、評劇

河北——評劇、河北梆子、

遼寧——京劇、評劇、喇叭戲、遼南戲

吉林——吉劇、新城戲、黃龍戲

黑龍江——龍江劇

陝西——秦腔、碗碗腔、眉戶、漢調桄桄

青海——青海平弦戲、黃南藏戲

新疆——曲子戲

山東——京劇、呂劇、茂腔、五音戲、

河南——豫劇、越調、河南曲劇、宛梆

江蘇——崑曲、淮劇、揚劇、錫劇、蘇劇

安徽——黃梅戲、徽劇、廬劇、泗州戲

上海——越劇、京劇、崑曲、滬劇

浙江——越劇、婺劇、崑曲、紹劇、甬劇

江西——贛劇、南昌採茶戲、贛南採茶戲

福建——莆仙戲、梨園戲、高甲戲、薌劇

閩劇、大腔戲、四平戲

梅林戲、閩西漢劇、北路戲

廣東——粵劇、潮劇、正字戲、廣東漢劇

海南——瓊劇、臨高人偶戲

廣西——桂劇、彩調、壯劇、桂南採茶戲

湖南——崑曲、湘劇、祁劇、辰河高腔、

湖北——漢劇、楚劇、黃梅戲、

四川——川劇、川北燈戲、川北大木偶戲

重慶——川劇、梁山燈戲

雲南——雲南花燈戲(玉溪花燈戲)

貴州——黔劇、思南花燈戲、德江儺堂

西藏——藏劇、山南門巴戲


煙火相依


最近有報道我軍以閩南話發佈軍情,對臺攻心不言而喻。語言,除了交流,實在還有其他關鍵功能。茲事關聯,可大可小,譬如人文認同、族群意識、內外紐帶、或曰凝聚力的產生等等,都繞不開“語言”的基礎屬性。

毫無疑問,粵語、客家話、潮汕話、閩南話,等等的一眾“方言”,它們也是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結海內外華僑的有力紐帶,是家國認同的文化連結,是中國文化競爭力、擴展力、包容力的根基元素。文化的競爭力,從基礎上,起緣於共有的或接近的人文價值認同。人文認同的久遠沉積,它是地理的,是歷史的,同時也是民族的。

更者,自改革開改四十年來,廣東的地方傳媒無日不與港臺傳媒競爭收視率,這是宣傳力度的較量、當然還有廣告收益的角逐。廣東衛視向全國播放,當然全部用國語;但傳播導向也是要講效果的,你的公眾傳播能力必然要求你的方式方法策略是要以普羅大眾所熟悉的語境下進行,以達成傳播的最佳效果,進而取得傳媒主動,而不是搞些節目冇人睇、冇人聽、無人參與;更不可回到八九十年那樣面對港臺傳媒的跨界傳播若如洪水猛獸、節節敗退!。

這次話題,是以傳播能力為要義,而不是討論粵語的歷史及其現狀。(茲自覺修改了一下,言語友善了許多,看看可否通過審核)


移印佬新會胡某


廣東省一些地方電視臺使用粵語是為了迎合本地大眾的口味,每一個地方電視臺都有它的特色,其中語言使用方面電視臺也是經過深思熟慮,作為一個觀眾能在電視臺聽到自己所說的語言是特別有親切感的。特別是現在看電視的普遍上了年紀的人群,說個普通話也不一定聽明白,再說廣東這邊的老年人好多都只會粵語,,這也為了迎合觀眾而使用粵語的原因之一。

據網絡數據顯示,現在廣東省的電視臺一共有23個,其中省級有2個。其中有粵語頻道的電視臺有10個,沒有粵語頻道的電視臺有13個。廣東廣州、佛山這兩個地方使用粵語的頻率比較高,因此當地的粵語頻道也比較豐富。而在一些粵語不是母語的地方,如梅州、河源和潮汕等地,當地的電視臺甚至沒有推出粵語頻道,同時深感遺憾的是,深圳的廣府人母語是粵語,但是深圳電視臺沒有推出併發揚專門的粵語頻道。



佛山攻略


因為粵語是一門完整的語言,它有完整的音標和發音系統,它有完整的文字,它能完整而規範地進行溝通。廣府人也很重視粵語,視之為母語。雖然近三十年有退化現象,但廣府人都在不遺餘力地標準化推廣和保存、使用。粵語也是除普通話外唯一有完整記錄的有字典的語言!反看其他地方語言,不論上海話、閩南語、客家話,都偏口語化、沒有完整的音標系統、很多話生搬硬套用中文字去音譯,光看文字都不知道什麼意思!這個是和粵語最大的區別!一門語言,如果不能系統化、規範化和社會化,必將消亡。其他省的地方語言的語言性更加弱,所以沒形成影響力。


Yeongsw


早年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就提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直都保持各地方語言,當然也提倡普通話為國語,便於56個民族交流。全國較為突出的語種有:上海話,閩南,汕頭,廣州話影響較大。國外華僑眾多以上述語種作交往,例如廣州話東南亞華僑,港澳都講。廣東省臺用普通話播音體現突出國語之外,其他市縣保持用廣州話播音就是發揚百家爭鳴的宗旨,方便港澳同胞收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