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想做个每日精选一篇书摘的小栏目

从译文社的书中,摘一些有趣或无趣的内容

今天了第一百六十七篇

也欢迎看到您发来的个人建议

告诉我想读哪位作家的作品

- 167-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当地时间 7 月 10 日晚,当法国足球队在俄罗斯世界杯半决赛击败比利时,成功跻身最后的决赛后,激动的法国球迷又一次聚集到了香榭丽舍大街,在凯旋门下的戴高乐广场庆祝胜利。而明天晚上,蓝军又能否在自己的第三次世界杯决赛中击败大黑马克罗地亚队,队史第二次夺取世界杯冠军呢?

不管如何,可以想象,明天晚上的香榭丽舍大街必将又一次被为国家队助威的球迷挤满,如果法国队成功夺冠,戴高乐广场和凯旋门又将成为球迷们狂欢的最佳背景。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法国人喜欢在这里庆祝?前几天和译文社法语编辑小黄兔聊天的时候正说到这个问题,小黄兔说:岂止是庆祝胜利庆祝国庆,法国人不管搞什么事,比如闹革命啦,比如游行示威啦,必去的地方就是戴高乐广场、凯旋门。

正好在最近出版的新书《地下巴黎》中,有一章正好解释了这个问题。今天与大家分享这篇文章。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同时,既然讲到世界杯决赛,总得有点彩头啊,欢迎在文末留言,告诉我你觉得法国和克罗地亚谁能最终夺冠?译文君将从两队的支持者中分别挑选两位读者,各送这本美貌的《地下巴黎》一本。留言有效期至 2018 年 7 月 15 日晚 24 时。

为什么法国人总是在凯旋门前“搞事”?

文|洛朗·多伊奇译|施珂

摘自|《地下巴黎》之《第二十个世纪:权力大道》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香榭丽舍-克列孟梭①地铁站……我们还可以在站名上加上“戴高乐”和“丘吉尔”的名字,因为这两位二战中的杰出人物的雕像也屹立于此,和一战中人称“法兰西之虎”的克列孟梭的雕像放在一起。尽管香榭丽舍大道的尽头曾经发生过最为血腥的纷争,但那里也肩负了和谐与融洽的使命,位于附近的大小皇宫②便是最好的见证。它们是 1900 年万国博览会时建成的,后来成为了来自各国人民交流与沟通的象征性建筑。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左上红圈为戴高乐广场,右下红圈为香榭丽舍-克列孟梭地铁车站

在这条大道的起始点,不仅仅有代表拿破仑光辉战绩的凯旋门(Arc de triomphe),还有这条大道本身,也因为 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被载入了 20 世纪的史册。

1920 年,向牺牲的无名将士致敬的风气大行其道,国民议会建议将这些战士的墓碑建在先贤祠。然而政府和当时共和国的总统亚历山大·米勒兰③似乎对这一建议大为不快。因为他们正在精心筹备另一项计划:他们想在这一年的 11 月 11 日在先贤祠隆重地奉上莱昂·甘必大④的心脏,这位前总理在第二帝国没落后曾亲手重建了国家防线。同时,这也是为了纪念停战两周年和共和国诞生五十周年。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凯旋上的雕塑

一个是当权者的想法,另一个是国民议会的主张,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计划导致了两个政治派别的出现:左派支持对甘必大的颂扬;而右派则想宣扬对一战中牺牲士兵的尊重。为了避免正面冲突,米勒兰总统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将甘必大的心脏供奉于先贤祠,而在同一天将无名士兵的尸骨葬于凯旋门前的星形广场下。而事实上,这样的方法没能让任何一方满意:左派中的极端分子拒绝参加一场“军人的节日”;右派中的反动分子则叫嚣着反对向“非宗教人士”甘必大奉上敬意。

于是,八具来自一战各个战场上的法国士兵的遗体被运送到了凡尔登大本营,然后人们随意选定了其中的一具。这名无名士兵的遗体最终被转移到了巴黎,并在丹费尔罗什洛广场举行了一场晚上的葬礼。

1920 年 11 月 11 日早上,一支由战争中的受害者——残废军人、一位寡妇、一位母亲和一名孤儿组成的庄严的送葬队伍伴随着一具放在炮架上的棺木穿过巴黎城。送葬队伍一行在先贤祠前象征性地停了一会儿,那里同一时间正在供奉甘必大的心脏。然后,这支队伍一路前行,来到凯旋门前,将棺木放了下来。

尽管实际上只有一具士兵的棺木被安放在凯旋门下,然而这一充满象征意义的举动却缓和了正集体沉浸在哀痛中的法国人民的情绪,也让那些失去了父亲、儿子或是兄弟,且不知道他们的尸体是消失在战壕、沼泽地还是轰炸中的家庭有了聊以慰藉的寄情之地。

这一极具政治手腕的两全之策不仅将凯旋门变成了一处庄严的墓地,还产生了另一个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结果:这一无名战士的墓地的设立促成了凯旋门彻底的关闭。从此以后,所有的游行队伍都无法从凯旋门底下经过。那一年的送葬队伍可能是人们看到的最后一次通过凯旋门的游行了!

1940 年 9 月,一支德国军队在香榭丽舍大道上列队行进,他们早就希望能有一天从凯旋门下走过,但是这一愿望被残酷地打击了,最后不得不失望而回。

1944 年 8 月 26 日,巴黎人民看到他们敬爱的戴高乐将军满脸喜悦,步履轻快地从香榭丽舍大道的这一头一路下行至协和广场。

“这真是一片人的海洋!”戴高乐将军看着欢庆胜利的游行人潮自言自语道。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庆祝巴黎解放的法国民众

站在窗户前、阳台上、屋顶上,还有爬在梯子上、路灯上的巴黎人民都想在这个阳光普照的日子里,伴着飘扬的三色旗,参与这历史性的时刻。枪炮声在协和广场齐鸣,象征着最后一场战役的回响,引发了一阵小小的骚动。但很快,市民们就恢复了镇定,向着拉响最后一声炮响的巴黎圣母院进发。

1970 年,人们将星形广场更名为刚刚故去的戴高乐将军的名字(戴高乐广场,Place Charles de Gaulle),而政府也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牺牲的无名士兵的纪念和对这位自由法兰西创建者的怀念结合在了一起。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如今,尽管最后一批战死沙场的士兵们的遗体已不知去向,但是在战争中牺牲的所有战士每天晚上都会被人们怀念和追忆。墓碑前燃起的火焰象征着对他们永不磨灭的记忆。

每年的 7 月 14 日国庆节那天,法兰西共和国都要在香榭丽舍大道举行代表着国家、荣誉和军队的游行。所以法国人民总是要聚集于此来庆祝历史上最重要的时刻吗?1944 年汹涌的人潮在这里庆祝戴高乐将军为巴黎赢得了自由;1968 年 5 月 30 日(是指法国“五月风暴”,即 1968 年 5 - 6 月在法国爆发的一场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群众运动。5 月 30 日戴高乐发表讲演,宣布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全国选举。至此,各地风潮趋于平静。6 月下旬戴高乐派在选举中赢得大多数席位。),几十万巴黎人民聚集于此表示对戴高乐总统的支持;1998 年,又有大批市民在这里庆祝齐达内带领的法国足球队获得当年世界杯的冠军!尽管每次在这里欢庆的事件和人群不同,然而这条大道至高无上的地位却始终不曾改变。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庆祝法国国庆的队伍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法国获得 1998 年世界杯冠军当晚,凯旋门上

投射的“感谢蓝军”、“感谢齐祖”的影像

当然,位于星形广场和战争纪念地圆形广场之间的香榭丽舍大道也兼容并蓄了历史的记忆与现代的面貌。如今,奢侈品贸易成了这条大道上的鲜明标识。我们可以跟随萨沙·吉特里(法国演员,剧作家)的脚步,在他导演的著名影片《回到香榭丽舍》中一睹这条富有传奇色彩的大街……

注释 1:克列孟梭(1841 - 1929),法国政治家、新闻记者,第三共和国总理,法国近代史上少数几个最负盛名的政治家之一,他的政治生涯延续了半个多世纪,与法国多次重大政治事件紧密相连。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的胜利和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作出重要贡献,被当时欧洲人称为“胜利之父”。

注释 2:巴黎大皇宫和巴黎小皇宫都曾是 1900 年世界博览会展览场。如今大皇宫变成了一个公共展览厅,并且还会举行各式各样的大型节庆活动;而小皇宫则成为了一座美术馆。

注释 3:亚历山大·米勒兰(1859 - 1943),法国律师和政治家。1920年出任法国总理。后来以温和派联盟领袖的资格当选共和国总统(1920- 1924)。

注释 4:莱昂·甘必大(1838 - 1882),法兰西第二帝国末期和第三共和国初期著名的政治家,他为粉碎旧王朝复辟阴谋、建立和巩固第三共和国作出了贡献。

(完)

相关图书推荐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随书附赠四张明信片和一张景点贴纸)

《地下巴黎》

[法] 洛朗·多伊奇|著

施珂|译

名叫新桥的桥却是塞纳河上最古老的桥。巴士底狱先后关押过大文豪伏尔泰和萨德爵士。巴黎的第一个证券交易竟然诞生在一座桥上。巴黎的源头不在市中心的西岱岛,而在楠泰尔市。埃菲尔铁塔底下长眠的是 2000 年前和恺撒军队作战的高卢将士。这些你万万想不到的历史小八卦全都汇集在这本非典型性旅游手册中。

作者洛朗·多伊奇带你乘地铁,游小巷,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巴黎。21 个地铁站,21 个世纪,畅游古今巴黎!

戳以下标题可跳转至最近五期的篇目

每日读第162期

不公开者的出版

每日读第163期

游戏成瘾是“精神疾病”?重读了一遍福柯《精神疾病的历史构成》

每日读第164期

在中国,恐怕很少有地方娶老婆的成本会比上海更高。

每日读第165期

卡夫卡诞辰的这一天,来听听纳博科夫如何解读他的代表作

每日读第166期

克劳德·朗兹曼,他记录了人类历史上最堕落的

法国球迷庆祝夺冠为什么一定要去凯旋门?

海译文

文学|社科|学术

名家|名作|名译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或搜索ID“stphbooks”添加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