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女和非處女之爭,究竟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道德的崩潰?

在某論壇看到一個老貼《能不能給非處女一條活路》,作者是一個女性,光看這標題就己經可以感覺到,這個女孩在變成非處之後,在感情中遇到種種挫折,然後譴責社會的視俗眼光。回貼之後我久久不能平靜,覺得有必要把這個問題擺出來說一說,為咱們男人正正名。

**

常見的女網友的辯解方式:非處們覺得男人制造了這個問題,卻又介意這個問題,非常不應該。

確實這話乍看之下並沒有錯。但細想一下就有些故意使用套路邏輯之嫌。製造這個問題的是女人的初戀這個具體的男人,而他指責的卻是這個社會的男性群體。

原則上來說,你和你男朋友上床睡了,並不關這個社會其他男人的事,只要你高興,你可以天天在一起。但你和你男朋友上床之後,卻和男朋友分手之後,再次出來相親或者談戀愛。遇到別人有點介意就批判男人道德敗壞,這就有點過份了。

首先,有一部分男的真的比較上進,整天忙於學習工作事業,在一個恰當的時機遇上了你,人家青蔥得就像一片不曾收割過的匪菜,誰都知道這是好菜,好菜不是燒餅,人家也會選擇對方。

其次,就像你選擇和你前男友上床一樣,當你拋出這個問題之後,即使人家有過感情經歷,但仍然有點介意也是沒必要大動肝火的。因為你也可以介意他有太多過去,也可以轉身就走,沒有必要要求他改變思想。

最後,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不在意非處的,如果你是一個開明的人,不如早點拋出這個問題,先過慮掉一批人,只和不在意這種問題的男人交往。

**

一,我們假設一個場景:

假如,假如一切可以設定:在可以選擇的情況下,兩個條件相仿的女孩,各種情況綜分評分相仿的情況下。一個是非處,一個是處女。

我相信大多數男人會選者後者,在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影響下,後者是一個加分項。若非要問一個為什麼,大多數男人會覺得後者會更單純和忠誠。

所以,不管非處們是否承認,這個社會是多少有點介意非處的。

二,我再來假設一個場景:

你的妹妹,還未結婚,她就要去男朋友家過夜,父母會不會阻止?你心裡會不會有些希望她最好不要去?

我相信父母是不支持婚前性行為的,因為總覺得女兒會虧!這說明,大家的大腦裡面還是清醒的,明白這事其實不太好。

三,問一個問題:

大家會不會去指責己婚的人是非處,跟他老公上床?

肯定不會!因為婚姻是受人祝福的,大家認同的,上床是合法的,至於人家合不合得來,是另一碼事。回趟孃家,有時孃家人還會考慮,在孃家呆太久女婿是否會不高興。

這說明,只有婚內的性行為,才是被人祝服的。

那麼為什麼問題二父母會反對?那是他們很清楚的知道存在著未知風險。萬一分手了,女兒就會被記上和這個男人上過床的帳。

你說當事人看不到?

**

四,再說一個實際情況:

男女交往,通過互相瞭解然後慢慢的一起走向床邊。客觀的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存在強暴的,要想退出處女這個領域,也得需要女人同意才行。

這就牽扯出了另外一堆問題:男人們就會想,你為什麼不跟你前男友走完人生?為什麼我要成為接盤俠?在還有得選的時候,男人肯定不會想當接盤俠。

沒有選的男人,可能非處們又看不上,這多麼尷尬。

現在這個觀點雖然在慢慢淡漠,但離消失還有很遠。或者中國幾千年的忠貞思想,說不定再沿續幾千年也不會消失。開放的日本和歐美,對於女人太多曾經,形容詞也給得不是太好。

**

這說明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都是非常清楚的,婚前性行為不太好。

可是,最令人反感的是,變成非處之後,卻不準社會上的人有介意非處的想法。我們生在這樣一種文化環境,怎麼可會能夠一下子改變這個社會?你改變自己不更容易一些?把自己的腰帶捏緊一些,不更容易做到?

*******

其實我覺得這種爭論,己經是一種道德的崩塌。犯罪份子服完刑迴歸社會,他必須要加倍的努力才能獲得社會的認可。與其在這裡爭論部分男人歧視非處是多麼不應該,何不多去學習工作提升自身的價值,獲得更多加分項?

一個企業招聘本科學歷,硬性過慮掉專科學歷,人家有錯?只要有本科學歷願意去,那他就可以一直把這個過慮設定下去。

一個人,他只喜歡吃青菜不喜歡蘿蔔,他發現今天的菜是蘿卡,所以他拒絕了。能說對方有錯?撐其量只能批評他這樣挑選不好,其實被過慮掉的也有很多很優秀的。

************

只有你看上的男人,你想去交往卻被嫌棄了才會深深的傷害到你,這說明他有幾分優秀。你都不曾正視的男人能傷害到你?

您不能要求一個優秀的還有廣泛選擇的男人,他非得包容您這個遺憾,那是別人製造的,不是你面前這個男人。您也不能把自己的問題,拋給一個無法具體負責任的社會。這對別人不公平,也侵犯了別人的選擇自由。

處女是加分項,這本身是一個比較客觀且比較符合中國人思想的問題,卻被無數非處翻出來無情的踐踏,無數次設定不平等條件叫人選擇,這本就不該出現的命題,卻被長年爭論不休……

這究竟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道德的崩塌?

喜歡作者文風,請關注作者的今日頭條二維碼

處女和非處女之爭,究竟是社會的進步還是道德的崩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