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广西苗族人口43万人左右。广西苗族主要居住在融水、隆林、三江、龙胜四个自治县,其余则散居于资源、西林、融安、南、都安,环江、田林、来宾、那坡等县(自治县)境内。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说起苗族,大家一定不会陌生,除了影视剧中神秘的苗族蛊术和巫傩文化,还有能歌善舞的苗族阿妹,建筑精巧的苗族吊脚楼,精美大气的银饰,色彩艳丽的苗绣,以及药到病除的苗医。除了这些,苗族也有不少独具民族特色的美食。

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黔东南、湘西、海南岛和广西融水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苗家饮食独特的民族风俗是喜食酸味,以酸汤最为著名。酸味食品主要有酸汤、酸菜、腌酸鱼、牛肉酸、猪肉酸、酸辣子、酸萝卜、青菜酸、豆类酸等。 苗族吃酸菜的历史悠久,跟他们深居高山,缺少食盐有关,平时很难买到蔬菜和肉类,所以每家都备有酸坛,用以腌制各种酸味食品。在制作酸味食品上,苗家人有整套工艺和吃法。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喜食野菜,如蕨菜、鱼腥草、马蹄菜、刺花菜、铁道木花、刺五加、水香菜、青苔等,多洗净凉拌吃。这些野菜有的既是菜也是药,食之苦涩,但却清凉、爽口、甘甜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消暑、化食等作用。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下面就让小编为您介绍广西苗族有哪些好吃的美食:

【酸汤鱼】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苗族同胞爱吃酸食,在贵州的苗寨中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罗圈”(形容走路无力)的说法。在酸食菜肴中,尤其以酸汤鱼这道菜最为有名。苗家酸汤鱼的味道是麻、辣、酸、鲜五味俱全,其制作方法简单、美味可口、食后开胃、味美汤鲜。


【血豆腐】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血旺也叫血豆腐,源自云南少数民族,为动物血加盐直接加热凝固而成的食品,常见的血旺为鸭血、鸡血、猪血制作而来。血旺可以直接吃也可以搭配其他的食材进行二次烹饪。

【羊瘪汤】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羊瘪汤是苗族人家利用山羊的内脏制作的一道风味独特的佳肴,是把羊内脏、油、血、肝、肺剁碎混合煮熟的一种杂味汤,是苗家医治胃病的常用良药,也是接待宾客的上乘菜。

【蚂蚁菜禾花鱼】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禾花鱼用竹条穿起来放在火上烤熟,放在用捣碎的鱼块、葱姜蒜盐和元宝山的野胡椒做配料的煮熟的蚂蚁菜里蘸着吃,烤鱼的火气完全被蚂蚁菜的清凉所中和,吃起来焦香、鲜嫩、清凉又香甜。

苗族最为奇特的风味食品,莫过于吃竹蛆、蜂蛹、黄蚂蚁蛋、花蜘蛛、牛屎虫蛋、沙蛆等。苗族还喜饮酒,亲友来访,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传统习俗和礼仪,很多地方的苗族宴饮和敬酒时,还有唱酒歌的习俗。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苗族的美食令人垂涎欲滴,苗族的历史也是充满神秘色彩。苗族历史文化悠久,早在4千多年前,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中游以南地区,居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其中史籍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里就包括有苗族先民在内。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为今日苗族所尊奉的始祖,故与苗族可能有亲缘关系。有人认为古代三苗与苗族有渊源关系。也有人认为现在的苗族可以溯源于殷周时代“髳”人。此外,还有驩兜说、夜郎说、巴郡南郡蛮说、武陵蛮说等。有关苗族族源问题的各种争论在史学界中至今尚未定论。

其中最具神话色彩的,就是炎帝、黄帝大战蚩尤的传说。苗族史诗《蚩尤神话》中记载,传说远古时,苗族居住在黄河边上,共“八十一”寨,他们的首领叫蚩尤,蚩尤为民除掉了危害苗民的“垂耳妖婆”,使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后来妖婆的三个妖娃请来了赤龙公和黄龙公(即炎帝和黄帝)复仇,蚩尤率领苗族人民英勇作战,多次打败赤龙和黄龙二公。赤龙、黄龙二公联合起雷老五(即雷公),水淹苗兵,擒杀了蚩尤,焚毁了“八十一寨”。剩下来的苗族子民被迫远走他乡。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而根据历史学家考证,苗族历史上有五次大迁徙:

第一次大迁徙,是苗族先民以其发源地今四川的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地带,沿长江迁徙洞庭、彭蠡之间和江汉平原定居下来;后来因为远古羌人南下,迫使苗族先民向东迁徙。

第二次大迁徙,是苗族先人在长江中游居住很久之后,人多势大,号称“九黎”,与南方的炎帝族发生矛盾,打败了炎帝族,一部分追逐炎帝族直达黄河北岸。

第三次大迁徙,蚩尤战斗失败很久以后,九黎族的各部属,大部分经过长途跋涉,退回到南方。在江南的洞庭、彭蠡之间,建立起三苗部落联盟。

第四次大迁徙,舜帝即位,马上“分北三苗”,流共工于幽州;放欢兜于崇山;窜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强大的三苗部落联盟从此分化瓦解。

第五次大迁徙,这次迁徙是分途回归。如:被逐到三危的一支(三苗),沿金沙江迁徙到川南、滇东北和黔西北;被放逐到崇山的一支(欢兜),被统治王朝多次围剿,逃迁后达到今湘西、黔东北、川东南和鄂西南一带;往东逃迁的一支(三苗中的部分有苗),也慢慢离开海边,逐步往西归迁。

品美食溯根源:广西苗族人是否是传说中蚩尤的后裔

纵观整个苗族的历史传说,苗族在历史上曾进行过多次大迁徙,大致由黄河流域迁至长江流域以南的洞庭、彭蠡一带,后又迁至武陵山一带,再至川黔滇,之后便陆续移迁东南亚及海外。而广西的苗族,大多也是从云南、贵州和湖南等临近的省迁徙而来,最终安家落户在了广西的山区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