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瑤族,中國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廣泛分佈在亞、歐、美、澳等各大洲,民族主體在中國,分佈在廣西、湖南、廣東、雲南、貴州和江西五省(區)的130多個縣裡,其中以廣西為最多。廣西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區,擁有134.9萬瑤族人,佔全國瑤族人口62%,佔廣西總人口3%。 瑤族在廣西分佈廣泛,全 自治區88個縣市中有1000人以上者達60個縣市。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瑤族是中國華南地區分佈最廣的少數民族,也是中國最長壽的民族之一。說起瑤族,我們首先會想到風格各異又獨具特色的瑤族頭飾、豐富多彩的民族服飾,嘹亮壯闊的瑤族山歌和神秘古老的瑤醫。其實瑤族人對於美食也十分有一套。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舊時,瑤族人民多居於深山,主要以雜糧為主食,常將玉米、紅薯等雜糧參點大米做成“三夾飯”、“四夾飯”。冬天喜將野獸肉或豬肉進行臘、酢。廣西的瑤族烹飪肉類時,喜歡幹炒或者水煮,放鹽調味,用的佐料較少,習慣將鮮肉或者臘肉烤炸焦黃,再水煮。除此之外,瑤族人還喜歡吃蟲蛹,如蜂蛹、松樹蛹和葛藤蛹等,不少地方都有吃油茶的習慣。

下面小編就為您介紹幾道極具瑤族特色的美食:

【炕豬肉】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亦稱烤火肉,這是瑤家最常見的菜色。春節前夕殺豬宰牛,家家都製作烤火肉。其用料除豬肉外,還有牛肉、黃猄肉、山羊肉等。製作方法:把肉等切成長條形用生鹽醃2—3天,用溫水洗過,再用竹篾或藤串起一端,掛在燒過水做過飯的餘炭烘熱的灶腔內,將鐵鍋反蓋在灶上,如此烤上7—10個晚上,烤肉變得乾爽,然後包裹好,掛在火爐塘上方的煙棚燻煙,又稱燻肉,肉質長年不變,肥肉爽而不膩,瘦肉則越嚼越鮮甜香可口。

【豬紅香腸】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配料有豬血、粉腸、鹽、蔥花等。製作方法:將鮮豬血攪拌,滲入少許米漿,調以食鹽,蔥花及瑤山特有的香草等配料,而後灌入豬粉腸內,每隔一尺長用細繩將頭尾繫緊,放入鍋內用文火煮即成,滑而不膩,風味獨特。

【竹筒飯】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瑤家人往野外耕作或伐木時的午飯。用料:大米,酸鹹菜,烤肉等。製作:用剛砍來的新竹,截成一端留節作底的竹筒,用水洗淨,然後把充分浸泡的大米和鹹菜烤肉等,放入竹筒內,以竹葉或樹葉相隔,溼泥封口,放進明火堆煨飯至熟,取出竹筒,劈開,飯軟清香,還略帶新竹的芬芳。

【大莧燜豆腐 】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大莧,別稱“大韭菜”,瑤家人把它種在山溪水坑旁,略加草木灰,便生長茂盛,割之再生,一茬又一茬,是山區特別的一種蔬菜。用料:大莧、水豆腐、鹽油、醬等佐料。製作方法:先將大莧用油爆炒片刻起鍋備用,然後煎水豆腐,待豆腐兩面煎成焦黃狀,即把大莧鋪在豆腐面上,加水煮滾,大莧吸入了豆腐的清鮮,豆腐滲入了大莧的香味,芳香清爽。

【鳥酢】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瑤族的歲時食品。流行於廣西大瑤山地區。每年秋末冬初,瑤族在捕獲過路的候鳥後,拔去羽毛,清除內臟,用鹽和炒米粉醃於壇內,數日後就可食用。陳年的鳥酢,形如膠汁,具有治療痢疾等病的功效。瑤族人一般會把鳥酢用來招待客人,有時還會用同樣的方法來醃製牛羊豬魚肉。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瑤族人民逢年過節或招待賓客還少不了米粉肉或豆腐丸。瑤人多愛喝酒,尤愛勸酒,有客人至必以酒相待,開懷暢飲。大部分瑤族有忌食狗肉的習慣,即使煮食,也必須在屋外進行。瑤族人民在長期生活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特點鮮明、別具一格的飲食文化。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那麼能歌善舞、擅做美食的瑤族人民又有著怎麼樣的歷史淵源呢?這一切還得從一個古老的傳說說起。相傳,瑤族是古代東方“九黎”中的一支,為盤瓠和帝嚳之女三公主的後裔 。每年盤瑤為了紀念始祖“盤王”都要舉行盛大傳統節日——盤王節。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瑤族在記述祖先居住地和遷徙路線時,經常提及黃河、長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如瑤族《評皇券牒》記述評王召見盤護王十二位兒女賜名封爵的地點多為山東、河南的地名,兩廣、雲南不少地方的瑤族一致地說到,他們是從湖南洞庭湖地區遷徙出來的。

結合考古學和歷史學的一些看法,苗瑤族群至少在1.7萬-1萬年前從“漢藏-苗瑤共同祖先”人群中分化並形成統一體。苗瑤先民約8000年前在江漢平原一帶創造了長江中游的新石器文化。隨後部分苗瑤先民向北擴張,與北方黃河中上游和下游文化區人群產生交流,與炎黃集團和東夷集團一道逐鹿中原,後因戰爭原因遷徙,部分人群向南和向東南遷徙,成為當今瑤族和畲族的主要來源。

品美食溯根源:從遠古走來的廣西瑤族人

秦漢時期,瑤族先民以長沙、武陵或五溪為居住中心;隋唐時期,瑤族主要分佈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廣西東北部和廣東北部山區;到了宋代,瑤族雖然主要分佈在湖南境內,但已有一定數量向兩廣北部深入;元代,由於戰爭,瑤族大量南遷,不斷地深入兩廣腹地;到了明代,兩廣成為瑤族的主要分佈區;明末清初,部分瑤族又從兩廣向雲貴遷徙,瑤族基本上形成了今天“大分散、小聚居”的分佈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