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贊了,這才是「狗奴」應該看的書

幾乎每一年,我們都能聽到因為抑鬱症自殺的事件,抑鬱症,隨著社會的發展,就像影子一樣纏繞著每一個人。

太讚了,這才是“狗奴”應該看的書

今天我們推薦的這本書,作者朱莉•巴頓也是一位抑鬱症患者,內心經歷著巨大的苦痛和掙扎,直到遇見了一隻狗狗,才幫助她最終從絕望走向了希望,作者將整個過程記錄下來,這本書就是今天我們推薦給大家的《狗狗的療愈》

太讚了,這才是“狗奴”應該看的書

19世紀初,英國詩人拜倫曾說過一句讚美狗狗的話:“一生中最忠實的朋友,第一個迎接我,第一個保護我。”

為什麼狗狗能幫助作者走出抑鬱症,到底她們經歷了怎樣的故事呢?一起走進《狗狗的療愈》這本書吧。

《狗狗的療愈》是一本有心理學背景的自傳體小說,根據作者朱莉·巴頓的真實經歷改編。

1996年4月16日,22歲的作者在紐約的地下室公寓裡抑鬱症爆發。

太讚了,這才是“狗奴”應該看的書

“突然之間,活著失去了意義。我憎惡活著。”作者在書中回憶說。當時她剛大學畢業,帶著夢想和野心從俄亥俄州的小地方獨自來到大都市紐約打拼,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作為一個社會新人,獨自在大城市生活不易,時時都有可能捉襟見肘,尤其是每次交房租的時候。與這些比起來,讓朱莉選擇堅強和堅持的是愛情、野心和自由:和高中戀人終於結束異地戀,朝夕相處;工作表現出色,受到領導的重視;她擺脫了糟糕的原生家庭,擁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間。可諷刺的是,後來將朱莉擊潰的也是這些:失戀,工作壓力,以及原生家庭留給她的巨大的陰影。

抑鬱症爆發後,朱莉不得不回到家鄉,開始漫長的治療,去看心理醫生,服用抗抑鬱藥物,甚至問診精神病醫生,但是療效甚微,朱莉一直不見好轉,直到她決定養一條狗,併為他命名:邦克·希爾。作者說,“我們的相遇像是兩塊磁鐵相互吸引,兩個星球相撞,雙手扣緊。”在隨後的11年的相處中,邦克陪朱莉走出了抑鬱,而朱莉也在邦克患病後給了它第二次生命。這一切都證明:他們的相遇是彼此拯救。

2007年,邦克去世,朱莉決定把他們的故事寫成書,緬懷邦克陪自己走出抑鬱症的經歷而寫,也是為了鼓勵有同樣遭遇的人走出低谷。事實上,直到書的最後,朱莉都沒有承認自己已經痊癒了。但邦克教給她最重要的事是,如何愛,如何對愛負責。現在朱莉與他的丈夫、兩個女兒,以及現在的狗狗傑克遜,一起居住在北加利福尼亞——邦克走後,家人與傑克遜成為朱莉的良藥,支持她不向抑鬱屈服。

今天之所以會向你推薦這本書呢?這本書的作者是抑鬱症的親身經歷者,這本書是她的重生自述,非常具有說服性。她的文字能夠讓我們在失望和絕望中不斷被治癒。讀這本書也是一場從絕望到希望的正念練習。

從經典電影《忠犬八公》到新片《一條狗的使命》,以愛與陪伴為主題的狗狗故事是個亙古不變的類別,藉助各種表現方式喚起普世的溫柔之心。本書沒有常見的電影和書籍那麼溫暖治癒,但更真實,更能讓我們有代入感。

太讚了,這才是“狗奴”應該看的書

太讚了,這才是“狗奴”應該看的書

作者朱莉•巴頓,現在已經是美國知名女作家,她曾求學於佛蒙特藝術學院和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學,並取得文學寫作碩士和女性研究碩士學位。《狗狗的療愈》是朱莉為緬懷邦克陪自己走出抑鬱症的經歷而寫,感謝他教會自己如何愛,如何對愛負責。同時也是為了鼓勵有同樣遭遇的人走出生命的低谷。

2016年,《狗狗的療愈》在美國由企鵝出版社出版,短時間內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榜,受到包括《科克斯書評》《芝加哥論壇報》《赫芬頓郵報》在內的媒體鼎力盛讚。同年,《狗狗的療愈》憑藉真摯的講述和在抑鬱症、自我療愈領域的突出表現,摘得鸚鵡螺圖書獎心理學領域的銀獎。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群在工作和生活的多重壓力下,或多或少有些抑鬱的傾向,有些人能自我排解或找人傾訴;而另一些人則沒有那麼幸運,他們的天空可以在一夜之間陡然崩塌,有時還可能會走向自我毀滅。

我們一生會經歷許多的愛,也會隨之失去很多東西。但最重要的是,經歷過的愛最終會使自己變得堅強勇敢。我們有時候也要像狗狗學習,學習它們的不記仇,對不好的事情學會原諒和遺忘,這樣每個轉角才都會是新的道路。

太讚了,這才是“狗奴”應該看的書

希望你喜歡今天的推薦,這裡是喜馬拉雅新書推薦,關注“喜書書”好書天天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