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同名授權書!解歷史,就是最好的傳承

《國家寶藏》|同名授權書!解歷史,就是最好的傳承

大家好,歡迎收聽《2018喜馬新書播報》。今天我們為你介紹的,是一本歷史類圖書。這本書的書名叫做《國家寶藏》。對,就是那個豆瓣評分9.1分,被很多人刷爆朋友圈的綜藝節目《國家寶藏》的同名授權書。

很多人對《國家寶藏》這個節目都有所耳聞,在2017年年底,央視推出了這檔重磅綜藝節目,他們聯合國內九大重量級博物館,27位明星國寶守護人,共同演繹了27件極具代表性的文物前世今生和親歷傳奇,創造了20億次點擊量的收視奇蹟。

這個節目傳遞給我們了這樣一個信息,過去、現在與未來,從來不是斷連的。瞭解歷史,就是最好的傳承。而在節目中,001號講解員張國立最為人熟悉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有多年輕,也就上下五千年。

你可能要問了,我看節目就夠了,為什麼還要推薦這本書呢?我們有三個推薦理由

首先是這本書濃縮了整季節目的精華,背後還有數百萬字的史料整理

我們大家都知道,圖書與視頻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一個使用文字語言,一個使用視頻語言。通常來說,文字語言包含的信息量更大一些,可以讓讀者們更好的瞭解這些國寶的故事。因此這本書背後的出版團隊,除了參考《國家寶藏》節目的臺本以外,還參考了數百萬字的考古文獻參考資料。而且,他們還重新梳理出每一件文物從“出生年代”到“發掘現場”到對後世影響的一條完整的生命線,用文字和圖片講述了一個更完整的故事。

而且這本書的全部內容,都經過了九大博物館館長及專家親自審校確認,字裡行間你都能感覺到身為中華民族一員的自豪和人類歷史的偉大。

第二個推薦理由呢,是這本書包含了九大博物館“壓箱底”的高清國寶細節圖,與全面的歷史故事一起為你呈現

其實不管你是在博物館裡走馬觀花的瀏覽,還是在電視裡眼花繚亂的看節目,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專注於文物本身,但是在《國家寶藏》這本書裡,每一件國寶,都有高清細節圖展示。

而且在書裡,收入了大量節目裡未播出的內容,詳細地敘述了每一件文物的“來龍去脈”,每件文物都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曾經的作用、出土的細節以及留存下來的重要意義。

比如說,“曾侯乙編鐘”的主人曾侯乙,並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他是誰。考古學界經過了很長時間反覆論證,才認為曾國應該就是隨國。

還有,越王勾踐的劍上的八個大字,被認為是“越王勾踐自作用劍”的意思,但是在當時剛出土的時候,這位越王的名字並沒有被立刻確認,後經過了包括郭沫若在內的眾多文博專家經過數月的書信討論,才確認這兩個字應是“鳩淺”,即越王勾踐。

而“葡萄花鳥紋銀香囊”雖引用了楊貴妃的故事,但其實它與楊貴妃並沒有關係,可能只是楊貴妃香囊同款,而它所在的“何家村遺寶”到底屬於何人,至今都沒有準確的定論,考古學界還在為此努力著。這些節目中沒有講到的歷史細節和故事,你都可以在這本書裡面找到。

第三個推薦理由,是一個印刷工藝。為了這本書,印刷廠研發一個新工藝,第一次把浮雕燙金用在書的封面上。

為了高度還原“國家寶藏”四個字的設計效果,這本書首次將浮雕燙金的工藝用到圖書印刷上。以往的燙金工藝,都只用平面燙金,也就是一塊鏡面不帶任何紋路的金箔,而這一次,出版方嘗試將封面設計方案上面,源自古代青銅器的各個紋路以立體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是一次大膽的創新,也是一次高難度的挑戰。

浮雕燙金,最關鍵也最重要的步驟,就是要製作燙金版,最初封面上“國家寶藏”四個字是為視頻效果而設計,所以沒有可以用於製作燙金版的文件。於是印廠的專家和設計師一連好幾天廢寢忘食地重新建模,製作文件,然後南下廣州尋找專業的工廠製作出最合適的燙金版。

燙金版的製作用了超過一週的時間,每一個細小的紋路都經過精密的製作。然後再送回北京的工藝廠進行打樣,最後,當完整的燙金樣送到大家眼前的時候,即使是從業十多年的專業印務人員都會感慨,從未見過如此精美的燙金工藝,這是圖書印刷工藝的一大突破。

在這本書出版以後,無論是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還是1號講解員張國立,都對這本書做出了很高的評價。張國立說:“每件國寶都是有故事、有生命的,都是可以與之靜靜交流的,看見老祖宗留下的這些寶貝,聽到它們的前世今生的故事時,會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而《國家寶藏》這本圖書的推出,不僅僅滿足於電視節目的表達,還可以用我們傳統的漢字來書寫中華文明,這是我們傳統的表達方式,我堅信這本書能再造熱潮。

《國家寶藏》|同名授權書!解歷史,就是最好的傳承

希望您喜歡今天的推薦,這裡是喜馬拉雅新書推薦,掃描書中二維碼,關注“喜書書”好書天天都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