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評論」「職工福利」豈能成吞食扶貧款藉口

持續五年之久,侵吞截留十餘項扶貧項目資金,涉案金額逾百萬元,涉及連續四任鎮黨委書記……2018年2月9日,貴州省貴定縣新巴鎮套取扶貧資金違規設立“小金庫”問題在中央紀委網站曝光。

作為鄉鎮一級幹部,越是處於農村一線,越是處於貧困地區,越要有愛民之心,越要做好扶貧攻堅工作,努力造福一方百姓。然而,地處高寒山區的貴州省貴定縣新巴鎮連續四任黨委書記,卻以“為新巴謀發展、為職工謀福利”為藉口,吞食扶貧款,設立“小金庫”。

扶貧資金,是國家為推動貧困地區脫貧致富而劃撥的“專款”,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 脫貧攻堅的“助推劑”,應該一分一釐都不能亂花,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時任新巴鎮黨委書記的劉某某卻認為,“大家工作沒有積極性”,“不發點福利,幹部職工都很有意見。”他便把眼睛盯在了扶貧項目上,通過吞食扶貧款設“小金庫”。

每逢節假日,就從“小金庫”發點補貼,職工便能“安心”值班,平時工作也很賣力氣。一段時間後,劉某某發現“小金庫”的“便利”遠不止此——不走財政賬戶,一切都不用按照規定來,小到充個人手機話費、超標接待投資商,大到購車,隨用隨取、沒有約束。“小金庫”逐步成為劉某某離不開的“工作助手”。

2012年以來的五年裡,新巴鎮幾乎每一筆扶貧資金都被“小金庫”吞食一部分。本是貧困群眾的“保命錢”,卻成為新巴鎮幹部職工的“福利”和個別鎮幹部的“自留地”。扶貧款被肆意吞食,直接損害了群眾切身利益,嚴重阻礙了扶貧攻堅進程,侵蝕了群眾獲得感。

在貴定縣新巴鎮,貧困群眾的“保命錢”進入鎮幹部的“小金庫”,表面上看,是由於扶貧資金來源過多、管理多頭、使用廣泛,導致資金管理存在“漏洞”和“盲點”,給了鎮幹部以可乘之機。究其根源,主要在於鎮幹部的權力過於集中、監督不夠到位,以及個別幹部紀律觀念淡薄,不能正確看待手中權力。如此,扶貧資金就很容易被“脫韁”的權力所“劫持”。新巴鎮個別幹部打著“為新巴謀發展、為職工謀福利”的幌子搞“小金庫”,從來都不是消極腐敗的遮羞布,偷切扶貧資金“奶酪”更是性質惡劣,他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發生貴定縣新巴鎮套取扶貧資金違規設立“小金庫”問題,提醒當地紀檢監察部門要加強監督、擦亮眼睛,及時發現和揪出隱藏的“小金庫”,嚴肅查處扶貧領域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用嚴懲不貸的威懾力讓幹部“不敢腐”;要從約束權力運行入手,織牢“陽光扶貧”的制度籠子,讓扶貧資金的管理使用更加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公開化,讓幹部“不能腐”;要深入開展警示教育,加強黨的性質和宗旨教育、黨風黨紀和廉潔自律教育,從思想上築牢拒腐防變的堤壩,增強黨員幹部自身“免疫力”,讓幹部“不想腐”。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斬斷伸向扶貧資金的“黑手”,真正把扶貧攻堅打造成民心工程、廉潔工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