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后面两句,字字振聋发聩!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语出《诗·郑风·将仲子》。意思是说别人的议论,也真叫人害怕。

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语出元代纪君祥《赵氏孤儿》杂剧楔子。人没有伤害老虎的心思,老虎却有伤害人的意图。喻指坏人心地险恶,必须提防。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人无害虎心,虎有伤人意。

人情轻似土,世路险于山

语出宋代文天祥《纪闲》诗。人与人之 间的情分如尘土一样轻薄,人世间的道路比崇山峻岭还要艰险。二句谓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和正直之士如履薄冰,难以做人。

很少有人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后面两句,字字振聋发聩!

才乘一线凭云去,便有愚儿仰面看

语出宋代王令《纸鸢》诗。刚刚牵着一根线飞上天空,就有愚儿仰头观看。二句诗写的是放风筝时的情景,讽刺愚劣之人巴结新贵的世风。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出《史记·陈涉世家》。王侯将相难道是祖传的吗?这是陈涉、吴广号召起义时给部下说的话,反映了农民起义的领袖对权贵的蔑视和要改变自己地位的豪迈气概。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语出《诗· 郑风·扬之水》。不要听信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实在是不诚实。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语出三国李康《运命论》。树木高出丛林。狂风就会将它摧断;土堆凸出堤岸,急流就会将它冲刷;品行超出众人,人们就会将他非议。几句话指斥了险恶的人情世风,意同“枪打出头鸟”。

很少有人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后面两句,字字振聋发聩!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语出唐代李商隐《蝉》诗。蝉声到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快要断绝了,而整个树上的碧叶,却无一为之动容。二句诗通过饥蝉的遭遇暗讽人世的冷漠寡情。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语出《左传·桓公十年》。一个人没有罪,怀藏美玉就是他的罪。比喻人有善往往遭受嫉害。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语出三国曹丕《典论·论文》。文人之间互相轻视,自古就是这样。说明“文人相轻”是文人的一种积习,但作者并不认为正确。因为人们往往以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从而轻视别人,这是片面的的,也不能产生正确的文学批评。

为善者不云利,逐利者不见善

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做有益于众人之事的人从来不谈利益;追逐利益的人从来不做善事。意谓君子、小人各有所求。

世事如今腊酒,交情自古春云薄

语出宋代苏轼《和欧阳少师寄赵少师次韵》诗。世事如今就像冬天里酿制的酒一样味道浓重交情自古以来犹如春天的公彩一-样轻薄。二句诗愤疾弊俗。

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语出唐代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诗。世上的事就像这长江大河中的行舟一样,上上下下,哪有静止不动的时候!二句诗慨叹世事多变。

很少有人知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后面两句,字字振聋发聩!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语出唐代杜甫《佳人》诗。 常情是,谁一旦家败势衰,就要遭人厌恶,原有的一切便像烛焰因风而动一样发生变化。二句诗慨叹当时的人情冷漠,世态炎凉。

古之人以德服,今之人以威服

语出宋代黄晞《聱隅子·生学篇》。古时候的人以道德高尚让人敬服,现在的人则是以威力强大让人顺服。

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语出唐代杜甫《可叹》诗。从古到今都是一样,人世间什么样的事情都会出现。二句诗慨叹人事多变,不可预料。

平地把手笑,乘崖拨足挤

语出宋代王令《交难赠杜渐诗》。平道坦途上,彼此手握手欢笑不已;登上悬崖,则挪动双足,试图将对方挤落。二句诗揭露那种平时称朋道友,一遇危险则必置对方于死地的险恶世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