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深”,科技巨头小米华为中兴正在逐步外迁

很多人并不知道,雷军除了与董明珠有“赌约”以外,其实与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之间也有一赌,赌的是未来5年,谁对湖北的投资和贡献更多。

无论是挪动研发基地还是生产工厂,近年来国内科技巨头开始把目光放至一线城市以外,成为了一股风潮,二三线城市在科技巨头的眼中变得诱人而又充满吸引力。这种搬迁有着怎样的相似之处?又有着怎样的背后考量?巨头们的搬迁路径又是怎样的?

逃离“北上广深”,科技巨头小米华为中兴正在逐步外迁

小米武汉建立“第二总部”雷军日前在武汉透露,小米武汉总部以研发为核心,是以万人规模来规划和思考的,希望十年内把武汉总部建设成上万人的公司。而在雷军的布局中,武汉第二总部则被定位为“超大研发总部”,主攻方向是黑科技、新零售、人工智能、海外业务和互联网金融,此外它还担负着为武汉引进或培育小米生态链企业,打造智能硬件和互联网产业生态环境的重任。

逃离“北上广深”,科技巨头小米华为中兴正在逐步外迁

毫无疑问,小米与武汉这座城市之间的关联度在日益提高,小米亦将“重资产”搬到了武汉,问题在于,发迹于北京中关村的独角兽小米集团和雷军,为何要将武汉视作“风水宝地”?

同时相较于北京,目前武汉房价、物价、用工成本相对较低,也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成本。此外,武汉作为"华中第一要塞"和全国交通运输枢纽,城市内部亦形成多个成熟商圈,其在地域和交通上的便利性也将在小米业务的拓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逃离“北上广深”,科技巨头小米华为中兴正在逐步外迁

雷军受聘为武汉市招商局首批顾问,不下7次造访武汉,除了以超高效率建成小米武汉总部,还将“小米之家”销售总部落在了武汉。去年5月3日,小米重磅宣布,和湖北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是与长江产业基金共同发起募集规模为120亿元人民币的长江小米产业基金。该基金则将用于支持小米及小米生态链企业的业务拓展。

去年6月29日,武汉市政府与小米、金山、顺为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小米武汉总部正式揭牌。在光谷金融港B24栋三楼,小米、金山、顺为的LOGO并排陈列,这三家雷军系企业,随着武汉大学著名校友雷军“资智回汉” 。根据协议,小米之家销售总部将落户武汉,计划未来3年开通1000家门店,力争5年内收入突破700亿元。

逃离“北上广深”,科技巨头小米华为中兴正在逐步外迁

与此同时,小米部分主营业务和上百家生态链公司也将迁往武汉,致力于打造未来中国人工智能设备研发与生产基地。

华为东莞拿地7月初,华为共出动“40辆8吨货车,共计60车次”轰轰烈烈搬迁,2700人从深圳搬到东莞松山湖的消息引发热议。华为“欧洲小镇”“法式新家”“不是城堡就是别墅,还有小火车接送”等消息引来外界关注。面对质疑,华为方面表示,总部还是扎根在深圳,此次搬迁的部门除研发团队外,还包括一些其他部门的人员。

逃离“北上广深”,科技巨头小米华为中兴正在逐步外迁

资料显示,2014年,华为在东莞纳税才2.4亿元,只排到东莞第十。但是从2015年开始,华为就成为东莞纳税、营收双料冠军。2016年,东莞华为营收超过了1000亿元。

实际上,华为撤离深圳投奔东莞的言论在近两年来一直没有停歇过,但华为总裁任正非则多次表态:“深圳的营商环境总体已经很好了”,“我们从未想过要外迁,我们总部基地永远在深圳”。对于此次搬迁,华为方面人士亦向记者强调:“华为不是搬家,只是扩充办公区。”

逃离“北上广深”,科技巨头小米华为中兴正在逐步外迁

有评论人士指出,近年来,深圳市土地、房价、用工成本不断上升,是华为搬迁的一大重要客观因素。而一线城市土地荒、高额房价对企业造成了致命打击,企业成本加深是企业逃离的重要原因。

中兴去哪儿?实际上,手机圈里加速产业链外迁和布局的,不只是华为,联想、中兴、锤子等企业亦悉数在列。高科技企业陆续向二线城市迁移,究竟是北上广深经营成本太高?还是图一时的噱头?

与此同时,华为的同城兄弟中兴通讯,也出现了与华为相似的搬迁路径,开始了在河源的布局。2016年7月,其将通信设备制造业务以及手机业务生产线迁入从深圳迁至河源。

逃离“北上广深”,科技巨头小米华为中兴正在逐步外迁

有中兴河源工厂的员工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今年4月份美国禁令激活之后,中兴工厂直接陷入了瘫痪状态,工人都停工了。而自7月初接到恢复生产的通知后,目前已全面恢复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