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浮誇,叫做考研鄙視鏈

有一种浮夸,叫做考研鄙视链

有一种浮夸,叫做考研鄙视链

扶植學術、激勵創新、鑄造精品、傳播知識

有一种浮夸,叫做考研鄙视链

錢鍾書在名著《圍城》裡,半開玩笑地說到:“在大學裡,理科學生瞧不起文科學生,外國語語系學生瞧不起中國文學系學生,文學系學生瞧不起哲學系學生,哲學系學生瞧不起社會學系的學生,社會系學生瞧不起教育系學生”。那麼處在鄙視鏈底層的教育系學生怎麼辦?“他們沒有誰可以給他們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這一段看似戲謔的調侃,卻一語道出了那個時代的人心浮躁。百年之後的今天,隨著社會多元化的日益發展,大學所謂“專業鄙視鏈”也正在慢慢地消失。然而,國人自古就有的名校崇拜心理,一條全新的“鄙視鏈“,在最近幾年的時間裡恣意橫生,乃至愈演愈烈。

1

我們不一定都有光明的前途

有一种浮夸,叫做考研鄙视链

華燈初上,陸家嘴高大的寫字樓燈火通明。衣著鮮亮的人還在夜幕之下,奮鬥努力,儘可能讓自己過上更為體面的生活。這些在繁華中心上班的白領階層,動輒年薪大幾十萬,然而究其出處,鮮有畢業於非名校者。

在這個地方,學歷彷彿是高樓之下一條兩岸相闊的河水。普通大學畢業生在這頭,熱鬧的他們在對岸的那一頭。

如果往回看,在上個世紀,父輩所處的那個年代,大家對於學歷的執著似乎沒有現在如此之深。

就連《新華字典》都非常誠懇地說到:“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可惜如今,名校的崇拜作祟,一條完整的“外國名校>985>211>一本>二本>大專”的“學歷鄙視鏈”,阻隔了多少興致昂揚參加秋招、春招面試,但是卻敗興而歸的畢業學子。

雖然早就在2013年,教育部發布了規定:明文禁止高校舉辦的應屆畢業生招聘之中,實行非985、211學歷不錄用的限制。但在實際上,招聘單位的學歷歧視依然普遍存在,不僅沒有得到根除,反而有愈發明目張膽的趨勢。

去年新聞爆出:蘇寧集團在廣東工業大學舉辦校園宣講會,招聘職業前途無限的管培生。當然,不少的同學躍躍欲試。而他們滿心欣喜,帶著簡歷到達會場之後,卻被負責人明確告知:

”一些好的崗位,比如管培只能留給 985,211等名校畢業生,他們是奔著管理層去的,而你們不行。”

原本是一場令人期待的校園招聘,到了最後卻不歡而散。

許許多多對於未來報以美好憧憬的畢業生,因為所謂的“出身不佳”,一次又一次被備受招聘的歧視。出師未捷,心中難免不有抱怨:新華字典還是那本新華字典,只是沒考上名校的我們,卻不一定都有光明的前途。

2

為什麼會迷信學歷

有一种浮夸,叫做考研鄙视链

學歷歧視並非中國本土所獨有。比如前段時間官司纏身的Facebook,有半數以上的員工來自全美前十的學校。而有一些國外的大公司雖儘管沒有如此極端,但是畢業於世界排名前二百大學的學生,確實是大部分員工的學歷構成。

其實,無論中國企業還是外國公司,對於名校學歷的崇拜,都有一定的客觀的原因。

第一,有研究顯示,就讀於“985”、“211”等學校的學生,其綜合素質能力在平均值上確實優於其他普通大學。以四六級考試成績為例子,拋開外語專業學校,僅僅看國內的綜合性大學。2015年,北京大學的學生考四六級的平均分高達568,第二名則是上海交通大學的553居其後。名校之外的平均成績,就鮮有出眾。比如,馬雲的母校——杭州師範大學,其學生的六級均分只有333分。儘管,名校畢業的學生並不一定都非常優秀,但是從總數來看,其能力出眾者確實相比於普通大學更多。

第二,學歷本身就是一個具有公信力的指標。儘管我們一再抨擊高考制度的不公平,但就目前而言,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考試模式,確實得到了絕大多數的認可。相比於其他難以衡量的指標,比如說,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等更偏向主觀的評價,學歷是既看得見,又具有公證力的硬實力。以高考分數決定排名高低,而名校採取擇優的錄取體系,整個錄取過程由國家統一進行指揮,公開透明無差別,對於企業和社會而言,這無疑是值得信任的。

第三,名校擁有更多的教育資源,能夠培養更多的高層次的人才。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高等學校有1700多所,其中“211”、“985”學校總共151所,佔其中的6%。總數不到10%的學校,卻承包了全國近五分之四的博士生、三分之二的碩士生、三分之一的本科生,以及半數的外國留學生的培養任務。這些學校還擁有85%的國家重點學科和96%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佔有近70%的科研經費。擁有良好的學術環境,優越的師資,這些名校一直以來,都是人們心目中的翹楚之處。

再加上,中國人普遍相信“學而優則仕”,考上一所好的大學,就意味著這些學子至少是高考選拔比賽的優勝者。我們也就一再相信,擁有名校學歷的畢業生,絕大部分都具備了較強的學習能力和成長潛力,也更容易被培訓成公司需要的人

因此不難理解,同學們在考研備考的時候,大部分人都想要把名校作為報考目標,並沒有什麼不妥之處。這當然是一種更高遠的志向與追求,其心誠然可贊。

不過,如果被功利主義衝昏了理智,陷入沉迷於學歷情結的浮誇之中,往往結果會適得其反。

當你放棄撿起地上那六便士,選擇了抬頭看月亮的時候。內心只會更加篤定,你從來不會去想如何做到一步登天,伸手捧月。

3

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

有一种浮夸,叫做考研鄙视链

由於學歷歧視現象的屢禁不止,加上社會現實的各種壓力,在一些浮躁者內心之中,早已經劃上了一條簡單粗暴的“考研鄙視鏈”——“報考國外的瞧不起報考985的,報考985看不上報考211的,而那些沒有志氣的人,只會想考普通學校”。

毫無疑問,這樣的“考研鄙視鏈”是一種浮誇心理的作祟,是一座沒有紮實地基的空中樓閣,當然也只能是一種病態的存在。

理想縱然豐滿,但是認清自我更加重要。當讓我們冷靜頭腦,停下來認真想一想,就不難發現:那些不顧自身的實際,以追求功名利祿之心,一心衝擊名校的人,往往得不到最好的結果。

根據《2017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顯示,在全國碩士研究生報名人數快速增長的同時,每年研究生考試中"棄考族"棄考率約在10%-20%之間。也就是說,每10個考研的同學當中,就有1到2個同學選擇了中途退出。

按照這個比例計算的話,以去年龐大238萬的考研報名人數計算(創下了13年以來的新高),棄考的人數高達24萬人左右,差不多就等同於8所一般規模大學的學生,全部選擇棄考。

也許這些考生當中,有不少是自身的原因選擇退出。但是我們不難想象,這其中有多少人,僅僅是因為目標制定得過分宏大,遠遠超越了自身的能力,到了最後不得已提前結束追求夢想的機會。

其實選擇正確的報考學校,就如同選對人談戀愛一樣,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借用一位作家的一句話來形容這個過程是再合適不過了:世人萬千種,浮雲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最後,當你開始認清了自我,為心中的理想目標而努力的時候,你就不會太在意最後的得失成敗。在正確的方向上努力,一切的過程都是如魚得水,而過程的本身就是饋贈。按部就班,就是偉大。往往這樣的人,更能獲得命運的垂青。

有一種病態,叫做浮誇。而有一種浮誇,叫做“考研鄙視鏈”。抱有這樣的心態去考研複習,到頭來只會是一場黃粱之夢。所以,正確的做法就是一步一步走,按部就班。

長按二維碼

人文在線

專注於學術出版

微信號:humanitybook 微博:@人文在線

客服QQ:221958409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