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TECH風口由C到B,他想做企業版「螞蟻金服」

FINTECH风口由C到B,他想做企业版“蚂蚁金服”

“互聯網金融的風口已經轉向B端了。”清源金科創始人胡雙的語氣相當篤定,“服務B端的金融科技巨頭,還沒有出現。”

他希望清源金科能填補空白,成為the big one。因此,在傳統銀行、互聯網公司、互金公司等歷練十幾年後,他決絕地拋棄了大公司經理人的職務和身家,全力All in了專門服務中小微企業的金融科技平臺。

這家成立於去年年底的公司,左手鍊接金融機構,為其帶客賦能,右手鍊接中小微企業,對其輸血助力,其模式類似於阿里系在電商領域的角色,打造了F(金融機構)2B(平臺)2B(企業)的平臺模式。

胡雙到底如何實現他的普惠金融之夢?

飢渴

過去五年間,針對個人的互聯網信貸服務,呈現爆炸式增長,魚龍混雜的大量P2P平臺,以“普惠”為名,風控之門徹底敞開,信用審核如同虛設,用高息掩蓋高逾期和高壞賬,而今年大量劣質P2P平臺的暴雷,只是行業問題的集中爆發罷了。

針對個人的P2P平臺氾濫成災,服務過剩;資產豐厚的大中型企業,則是傳統金融機構的座上賓;唯有夾心層的中小微企業嗷嗷待哺,身陷金融飢渴當中。

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提供的數據,截至去年7月底,中國小微企業名錄收錄的小微企業已達7328.1萬戶,佔企業總數的99%。如同毛細血管一般不可或缺,它們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

但另一方面,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多年未解。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7月20日發佈的2018“降成本”調研成果顯示,2017年中國企業的融資成本有所上升,尤其是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

針對1萬餘家中小微企業的調查問卷顯示,上述民營企業的其他途徑融資從2016年的1.92億元迅速滑落至2017年的0.69億元,而銀行貸款僅僅增加不到6000萬元,超過1億元的缺口難以彌補。

對於這些中小微企業的困境和痛點,與此打了十幾年交道的胡雙感同身受,企業的金融意識和金融知識太欠缺了,“他們太可憐了”。

短缺和痛點,恰是機會所在。

在公司的PPT上,胡雙把2000-3000萬中小微企業的金融需求,視為清源金科的市場機會,“這批正規經營的有獨立納稅資格的各行業各類公司,包括中小型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細分領域行業龍頭以及區域龍頭公司等。”

胡雙還給出了幾個關鍵數字,描述這一群體,它們年營收通常在2億元之下,可貸信用資金通常在500萬以內。

FINTECH风口由C到B,他想做企业版“蚂蚁金服”

當監管層開始收緊P2P的同時,對於解決中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服務,卻是大力點贊,一壓一褒之間,可以窺見監管層的政策偏好。

就在8月初,國務院金融委會議再次聚焦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頑疾,金融工作的重心,開始轉向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另據權威諮詢機構預測,中國市場到2022年零售信貸市場達23萬億人民幣、非傳統機構理財市場20萬億人民幣。

短缺的供應,巨大的市場,監管層的鼓勵,三股大潮同向發力,讓金融海洋裡遊弋多年的胡雙相信,互聯網金融的風口,正在從C端轉向B端,“這麼大的市場,肯定有巨頭出來的。”

賦能

助力金融機構,清源金科並不準備“一個人戰鬥”,而是集結金融機構,組成線上線下部隊,合力解困中小微企業。

“金融機構都是我們的小夥伴。”胡雙身形高大,但語氣溫和,也見不到那種互聯網公司最為倡導的狼性,簡約的藍色襯衫和米色長褲,倒是與他十幾年的金融從業背景,頗為契合。

但解救2000萬中小微企業,以及8000萬的個體戶和小商販,主力不會是大型的傳統銀行。

這些位於頭部的高富帥機構,已經習慣了賺大錢、賺快錢,吃慣了牛排,口味刁鑽了,很難再貼地去吃粗糧雜麵——與大中型企業相比,在傳統的貸款審批模型下,中小微企業借貸額度低,但審批和風控的難度、以及邊際成本反而更高。

願意幹苦活、累活的,多是長尾的城商行、小貸公司、信託資管機構,融資租賃公司等,這塊不好啃的巨大市場,是他們突破業績天花板的主要增量來源。

根據銀監會統計,2017年底,中國銀行類金融機構總數4475個;其中開發性金融機構1個,政策性銀行2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5個,股份制商業銀行12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4個,城市商業銀行134個,住房儲蓄銀行1個,民營銀行15個,農村商業銀行1172個,農村信用用社1054個,村鎮銀行1502個等。

儘管耳熟能詳的國有大行數量有限,但從市場佔比、業務規模上來看,國有大行優勢突出,其資產規模比重達到45.71%,佔據半壁江山。

而其他長尾型的中小銀行短板明顯,信息科技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且管理水平不高;科技自主可控能力弱,風險較為突出;科技人才嚴重缺乏,特別是具有互聯網金融科技解決方案、數據挖掘和分析的人才缺乏;難以達到創新驅動發展和業務引領作用等等。

因此,清源金科要輸血中小微企業,就必須先對上述長尾金融機構賦能,才能聯手分食普惠金融的紅利。

當胡雙找到銀行時,雙方几乎一拍即合,而清源科技要做的就是賦能助力,幫助後者補足短板。

包括但不限於:

豐富產品——提供更豐富的存、貸產品、增加客戶粘性,拓寬客戶渠道;

科技提升——增加科技投入,搭建線上體系,增加競爭力;

資產安全——助力中小金融機構搭建大數據風控以及模型;

獲客、運營等等。

以風控能力為例,如何幫助金融機構低成本、可持續、高精度的完成中小微企業的風控審核?

FINTECH风口由C到B,他想做企业版“蚂蚁金服”

過去,也曾有銀行專門開設過服務中小微企業的貸款產品,比如在2009-2014年期間,某商業銀行就曾推出過針對特定行業的“商貸通”。

這款產品開局良好,卻並未善終,其原因就在於風控之門的失守以及風控能力的滯後。該銀行在信披審核時,其數據都由企業自行提供,很容易偽造、失真,尤其是鋼貿行業,多頭借貸問題嚴重,再加上行業不景氣,該行業的借貸壞賬率甚至一度超過了10%。

而且,這套風控模型的運轉,高度依賴於分行的一線審批員,深諳其中內幕的胡雙說,“一個分行一年要審批5000家企業,就10個審批員,平均一個人審批500家,怎麼能做好呢?”

在KPI業績導向模式下,借貸審批鬆緊不一,風控之門最終失守。全部依靠人力審核,成本太高。而且,這種基於人力的風控是滯後的、靜態的。

在銀行呆了多年的胡雙認為,人是最不可靠的因素,金融風控從人力風控轉向在線風控,然後繼續向智能風控轉型,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目前,清源金科已經構建了專門針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大數據智能風控模型。其數據集納了行業信息、企業信息、財務信息、主要經營人信息等,然後落地為三大類型的產品:分別是按需輸出的信息合作;按照白名單、評級、打分模式進行的子模型結果的輸出;與資金方共同搭建雙方認可的風控總模型,按照不同顆粒度輸出結果。

據胡雙透露,三種合作模式中,聯合共建風控模型,最受金融機構歡迎,“按需提供個性服務,它們需要什麼我就給什麼,模塊化輸出”。

相比於前述某銀行的商貸通,清源金科的風控模型,數據維度更為豐富多元,可以交叉驗證,機器代替了人工,動態實時風控取代了靜態風控,風控的精準度大大提升,成本卻大幅降低。

以數據而言,清源金科集合了企業、個人行政端口數據,黑白名單篩選;與行業協會、行業技術認證部門共同搭建企業在行業內的等級評定;BATJ覆蓋8億人群的底層個人數據庫建模導出信息;在企業的授權下,基於稅控盤的全維度電子發票信息,稅務信息,“這筆賬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整個溯源都一清二楚”。

尤其是金稅三期、四期工程陸續迭代之後,經交叉驗證和模型篩選的企業偽造數據的可能性降低到幾乎為零, “直接接入原始的公信力數據篩查,風控能力一下就上來了”。

而9年前,上述銀行的商貸通上線時,企業帳戶管理以及稅收系統基本還是一團糊塗賬,個人和企業帳戶混為一談,“也沒有接入的機會,企業說什麼就是什麼。”

上述風控模型,曾在多年數萬例案例中得到過驗證,不良率在1-1.5%,表現優秀,現在經過公信力數據的交叉驗證、去偽存真,使得金融機構的中小企業信貸風控能力更上層樓,“模式跑通了。”

銀行的獲客成本、人工風控成本、貸後管理成本大為下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不再是成本收益倒掛的“叫名不叫利”的雞肋業務,央行的定向降準等政策又可使銀行吃到甜果,並切實落實了國家對資金“脫虛入實”的政策要求,響應了互聯網大數據時代創新發展的需要,可謂“名利雙收”。

此外,在增量客戶的獲取上,清源金科的服務對於區域性銀行,同樣是雪中送炭。

胡雙算了一筆賬。首先,過去區域性銀行的客戶多集中在本地,但清源金科可以為其帶來全國性客戶,以10000家企業為例,如果營收額一億,每年資金週轉6次,再加上200萬流動資金,一年就能為金融機構帶來200億的存款,信貸服務的增長也是同理。

“我們給他們提供的是跨區域的全國性的絕對增量客戶,不是把左兜放右兜”,清源金科的系統上線了三個月,目前已經牽手了20家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

未來,這些金融機構在得到科技助力後,將走上從傳統金融向互聯網金融轉型,再向科技金融、智能金融的進化之路。

FINTECH风口由C到B,他想做企业版“蚂蚁金服”

輸血

賦能金融機構是路徑,最終目的,還是解救嗷嗷待哺的中小微企業。

雖然進入的是普惠金融這一看似極為浩渺廣闊的領域,但清源金科的切入口很細很小,其初始服務包括線上開戶服務、線上現金管理以及理財服務、線上融資服務等。

在中國,2C的普惠金融服務,其始點是誕生於2013年的餘額寶——這款小白理財神器,因為低門檻、靈活性、低風險風行至今,後來躍居為全球規模最大、用戶量最多的貨幣基金,隨後而至的P2P理財,則繼續擴容了個人理財的渠道。

但在中小微企業領域,卻沒有類似的現金增值產品,針對大中型企業的結構化理財產品,門檻動輒達到3000萬,把中小微企業擋在門外,後者留存在銀行的資金,只能享受低至0.35%的活期存款利息,資金長期閒置,無法增值。

針對這一痛點,清源金科聯手銀行,推出了現金管理業務企業錢包,實現了“企業收款賬戶+隨存隨取+高收益”的功能。

FINTECH风口由C到B,他想做企业版“蚂蚁金服”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活期理財產品在理財時,資金始終留存在企業賬戶之內,無需轉移到第三方的資金賬戶,因此安全係數更高;其次,隨存隨取,靈活度極高。收益率也遠遠高於銀行活期,利率通常是後者的10倍以上。

這筆賬,胡雙和企業都算得門兒清楚,“一個億營收的企業,一年週轉六次,一年增加幾百萬的利息收入,大概支撐10到20人的人力成本支出吧。”

上述服務是清源金科和銀行合作推出的獨家型產品,目前市場上並無同類競品,未來,企業理財的產品會進一步豐富。

而在借款端,未來清源金科在搭建了可行的風控模型之後,就能在資金供應端聯手越來越多元的金融機構,匹配企業的差異化融資需求,實現全流程的在線操作,手續簡便,隨用隨借,到賬快捷。

一個名為“峰享會”的金融電商平臺也即將上線,“未來金融機構都是我們的合作伙伴,企業的信用等級,行業類型差異是很大的,某幾個,或者某一類金融機構,難以滿足所有融資需求。”胡雙說。

比如,城商行相對謹慎保守,風控的門檻比較高,可能只願意借貸給特定行業、或者滿足某個信用評分的企業,其借貸產品的利率區間是8-12%。

而小貸公司,為了獲取更高的借貸利息,可能風控的口子開得更大一些,然後提供年化利息12-18%的貸款產品,“只有平臺才能一站式的滿足多種需求,最大化的提升匹配效率。”

但胡雙坦誠,要在原來的金融不毛之地上,打造出普惠金融的綠洲,難度不小,必須要幹很多苦活兒、累活兒、髒活兒,先把基礎設施搭好了,才能在原本隔離的中小微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搭建橋樑。

相比於爆發式的流量為王的2C產品,2B產品的決策成本更高,拉新難度係數高,慢工出細活兒,“企業客戶很理性、很實在,玩噱頭不行,而且企業資金賬戶的管理具有很強的規律性,邏輯性,產品本身必須有很強的競爭力”。

但好處在於,相對於經常薅一把羊毛就走的個人客戶,企業客戶相對穩定,留存率更高,只要產品有優勢,來了一般就不會走。

目前,清源金科正在和新華社等公信力媒體、清華啟迪,以及一大批產業園區、孵化機構合作,再輔以線下的面對面推廣,目前已經覆蓋了20萬中小微企業客戶,“企業客戶要慢慢來,急不得。”

創業之後,胡雙的工資收入降低了,壓力大了,睡眠少了,但幸運之處在於,他拉攏了一幫三觀一致的小夥伴,他們之中,包括上市公司投資併購部負責人、民生電商首席風險官、京東金融的高級產品總監、民生電商法律合規部總經理等等。

“我們是一群有深厚金融背景的互聯網人”,斟酌再三,胡雙給出了這個定位,“我們瞭解金融行業的規律,也能洞察中小微企業客戶的需求。”

前路漫漫,上下求索,江湖險峻,九死一生,但方向對了,就不懼行路遠行路難。在浩淼廣闊的普惠金融藍海,清源金科這家小小的快艇,剛剛出港,前面尚有幾十萬億的巨大藍海,等待其鼓帆遠航,一個企業版的“螞蟻金服”也許就此開始了啟航。

資深圍觀、謹慎發言

鈦媒體十大作者/36氪特約專欄

30+媒體平臺/全網過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