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在東南亞重建一個「螞蟻金服」:Akulaku如何搶灘海外市場?

當國內市場已經變成一片血海之後,一些新興的消費金融服務平臺正把眼光投向咫尺之遙的東南亞。

相比於國內,東南亞市場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優勢。僅以印尼一個國家為例,它們的人口數量在2016年就已經達到了2.6億人。如果加上包括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幾個國家,這會是一個不小的市場。

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節奏依然緩慢。信用卡在這些國家的普及率並不算特別高,更不用說移動支付了。很多時候,國內已經逐漸陌生的現金支付,反而還是東南亞社會上最為盛行的交易手段。

儘管當地的互聯網環境遠不如國內發達,廣闊的人口數量卻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實際上,當地的互聯網普及率正在快速增長;每天,印尼新增的互聯網用戶數量大概在30000人左右。根據2017年穀歌和淡馬錫的東南亞電商報告,2025年的互聯網經濟市場體量將達到2000億美元。

對於國內的互聯網創業者來說,東南亞市場無疑是一片樂土。

這吸引了李文博的目光。曾經在平安集團和金杜律師事務所任職,在2014年開啟過一個創業項目,專門為香港當地的東南亞家政勞工提供跨國匯款服務。儘管這個項目最終沒有能夠持續發展下去,但李文博通過和東南亞當地金融機構的接觸,瞭解到當地的市場狀況。

“在印尼,一般用戶向銀行貸款其實很難,因為他們沒有足夠的抵押物提供給銀行;而私人的金融機構給他們貸款利率又非常高,這中間就存在著需求。”李文博表示。

看到機會之後,李文博在2016年創辦了Akulaku。這是一個為東南亞國家用戶提供消費分期貸款服務的平臺,他說,“Akulaku”在印尼語當中的意思是“貨物已經售完”的意思。

印尼是Akulaku投入比較大的一個市場。它們在當地選擇消費分期來切入的原因在於,由於經濟體制的原因,當地的消費水平其實並不算低,用戶也更加能夠接受分期消費和電商購物這種相對新穎的消費模式。

體現在當地的商業環境基礎之上,2017年年初,印尼就有了1.327億互聯網用戶,當地的電商平臺Tokopedia也獲得了阿里巴巴11億美元的投資。

“現在很多印尼用戶其實都喜歡在網上進行購物,他們的消費能力其實已經不算差。”李文博介紹稱,目前Akulaku主要服務的用戶群體是月收入約合人民幣8000-12000元左右的用戶,這部分用戶有著比較強的消費能力和償還能力。李文博將這部分用戶定義為當地的“新中產階級”。

發展之初,Akulaku的做法是,通過一個虛擬的信用產品,為用戶提供授信額度,用戶可以藉此在平臺上進行一定額度的貸款;與此同時,Akulaku還會為印尼當地的電商平臺進行導流,讓用戶在這些平臺上購買相關的產品,至於物流等方面,也全部由電商平臺來提供。

要走通這個模式,李文博和他的團隊需要掌握好獲客、風控、資金等消費金融行業的關鍵環節。而根據當地具體情況的不同,他們也並沒有照搬國內其他平臺的成熟模式。

獲客是地區性差異最為突出的一個環節。在國內,不少類似的消費金融平臺會採取高強度的地推,來獲取用戶的關注,但在印尼市場,這種方法行不通。

原因在於,國內的類似平臺很多時候主要會以3C數碼產品作為主打的銷售商品,這類產品的高客單價決定了,平臺方有餘地可以請來龐大的地推團隊來進行推廣。

然而在東南亞,情況卻並非如此。李文博表示,當地用戶的消費水平雖然在地區內並不算低,但和國內比較依然不高,這就導致了當地用戶進行分期消費的客單價要遠遠低於國內。按照他的估計,當地消費的客單價大概是國內的1/8,如果同樣採用大規模的地推鐵軍的話,無疑是得不償失的。

因此,Akulaku在當地還是通過網絡推廣和口碑推廣相結合的傳統方式來進行獲客。比如說在最近的世界盃期間,平臺上就上新了一些抽獎活動,來讓用戶介紹更多的朋友前來使用。李文博介紹稱,這種活動往往會帶來比平時高出20%左右的用戶增量。

風控則是Akulaku業務中的一個重點環節。在當地開展大數據風控的一個問題在於,當地的用戶特徵數據豐富程度遠遠不如國內,但目前,Akulaku還是通過手機用戶數據和用戶特徵,並且結合機器學習的方式,來對每一位申請用戶的信用程度進行辨別。

“公司內部已經成立了一個70-80人左右的團隊來不斷推進風控體系的完善。”李文博說,現在Akulaku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算法,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對用戶的信用情況進行評估;包括活體3D識別、聲紋識別等技術也都已經應用在了風控環節之中。通過這套風控系統,目前Akulaku可以把壞賬率控制在3%左右。

至於資金方面,Akulaku已經在不久之前完成了由紅杉資本等機構投資的1億美元C輪融資。另外,它們也已經獲得印尼金融管理服務局頒發的Multi Finance牌照,這為它們和印尼當地銀行機構進行深入合作提供了敲門磚,也足以讓它們規避潛在的合規風險。

各方面的投入都為Akulaku的發展打下了基礎。發展至今,它們已經有了1500萬次的下載量,註冊用戶超過1000萬名;在印尼市場,它們在2017年的交易用戶大約在80萬名左右,李文博說,今年在印尼市場的目標是做到300萬的交易用戶,佔據市場上約50%的份額。

此前,像Akulaku這樣希望試水東南亞市場的中國消費金融企業,扎堆搶灘的熱潮在2017年下半年期間達到了頂峰,根據騰訊財經的報道,超過200家機構已經在當地佈局。這股盛況就猶如鯊魚聞到了血腥味一般。

但李文博表示,到了這個時候,很多機構都已經撤出。“在國內,這些玩家都習慣了每天幾百幾千萬的流水;但在印尼,客單價沒那麼高,很多人會覺得無利可圖就退出了。”

這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可以思考Akulaku下一步的發展方向。通過和銀行的深度合作,Akulaku希望在金融服務方向上進行更加深入的拓展,比如切入支付以及貸款領域;另外,它們還會繼續挖掘更多的細分場景,比如線下零售的小額支付等等。

從目前的地區趨勢上看,東南亞已經成為了互聯網產業的下一個價值窪地。龐大的人口規模和發達程度相對較弱的產業環境,都為巨頭的孕育提供了足夠的空間。這也是Akulaku當下的野心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