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这两天的雨,听说通州和燕郊又㕛叒叕淹啦……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车泡在水里甚至还随波飘荡,就如同汪洋中的一叶扁舟,身不由己……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而在大雨面前,故宫首先站了出来,“千龙吐水”的景象现在看来依旧十分壮观。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图中吐水的兽首,名叫(音同吃),传说是龙的一个儿子,喜欢水,故宫内总共有 1142 个螭首。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故宫利用地势高差,通过明沟、暗沟、流水沟眼、涵洞等排水设施,雨水流进金水河,与河水一起最终汇入护城河。同时每年还会在固定时间掏挖养护,600年来,排水效果良好,无论雨水多大,都没有“积水之弊”。

之前有一期专门介绍过元大都的排水系统

,自元代开始,筑城都遵循着“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也就是说,筑城(或者建筑宫殿)之前就已经修好了排水渠和排水涵洞等地下排水设施。如果您对元大都城的用水和排水系统有兴趣,可移步下方链接了解:

除以上两者之外,在故宫的西北方,原来的皇家园林,现在的北海公园,其南侧的团城也是雨过不留痕,几百年来不受大雨侵扰。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城内没有排水明沟和泄水石槽,这与上面说到的故宫排水原理又有所区别。

下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北海及团城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北海及团城位于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文津街1号。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当时的团城称“圆坁”,是开挖湖泊的泥土堆积而成的水中岛屿。

金代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开湖建岛,建成规模宏伟的大宁宫。团城地界上也盖起了一座殿宇,是大宁宫的一部分。

至元四年(1267),元世祖忽必烈以大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在此之前的至元元年,团城建起仪天殿

永乐十八年(1420),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而早在永乐十五年,重修团城仪天殿,改名承光殿,并用砖砌筑起城墙

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年间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而团城也添建了玉瓮亭等建筑物,并重建了承光殿,形成了现在的格局。后来慈禧太后在承光殿中供奉玉佛,团城又变成了佛堂。

1925年,北海被开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北海公园的保护工作,

斥巨资进行整修,先后在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改装电路和管道,避免引起火灾;同时修建污水管道,截流36个流入湖内的污水源。1984年起,对全园古建筑进行了近景摄影测绘,逐步建全档案资料。现设有专门机构负责保护和管理工作。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北海全景(大概-原文注) 喜仁龙·瑞典

  • 中南海曾为团城“让路”

1954年北京大规模建设时,为拓宽“金鳌玉蝀桥”(即北海大桥)时,有人主张拆去团城南部,这一建议立即遭到了当时一众文物工作者和古建筑学家的一致反对,其中当时的文物局局长郑振铎最为着急,他立即请来梁思成、范文澜、剪伯赞等几位专家学者商讨,讨论结果是:如果既要保留团城, 又要使桥面扩宽,唯一的办法是将桥身向中南海方向拓宽。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金鳌玉蝀桥 喜仁龙·瑞典

之后,在郑振铎、梁思成等一行人的努力下,周恩来总理来到团城视察。视察一圈后,周总理站在城台上眺望北海大桥上来往的车辆行人,足足伫立了两个小时,最终决定采纳郑、梁等人的意见,让中南海院墙后移,马路向南扩展,团城的一砖、一瓦、一树、一石都不能动,中南海为这座小城“让路”,团城这才得以保留。

1961年国务院将北海及团城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1996年,北海被列入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录。

位置及特点

北海及团城是明清两代皇家园林,它是中国现存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置精美的宫苑之一。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北海全园占地面积69万平方米(其中水域面积39万平方米),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白塔耸立于琼华岛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环湖垂柳掩映着濠濮间画舫斋静心斋天王殿

快雪堂九龙壁五龙亭小西天等众多著名景点。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北海既有北方园林的宏阔气势和江南私家园林婉约多姿的风韵,又蓄帝王宫苑的富丽堂皇及宗教寺院的庄严肃穆,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瑰宝

  • 团城

团城位于北海南门西侧,是一座砖砌的团型城垛式建筑,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原是太液池中的一个小岛,元代称圆坻,也叫瀛洲。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明永乐年间重修仪天殿时,在岛四周建起圆形城墙,城高4.6米,面积4553平方米,周长276米。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团城有三宝:玉佛、玉瓮、古树。

玉佛,便是前文中提到的慈禧太后在承光殿供奉的白玉佛,玉佛由一整块白玉雕刻而成。光绪二十六年(1900),团城遭“八国联军”洗劫,玉佛左臂被砍伤。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承光殿内白玉佛 喜仁龙·瑞典

玉瓮,前文提到了乾隆十一年在团城增建了玉瓮亭等建筑,玉瓮亭中摆放的便是元代遗物玉瓮——“渎山大玉海”。

相传元世祖忽必烈得到一块重达五吨的特大玉石,色泽青白带黑,石质细腻,光泽润滑,是一块

天赐奇石。忽必烈下令将其制成一个巨大的盛酒器皿,以备庆功时犒赏众将士时使用。至元二年(1265)制作完成后送往大都,其上的浮雕海龙、海马等十几种动物在波涛中奔走翻腾,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当时渎山大玉海被放置在琼华岛广寒殿里,直到明朝末年一场大火,广寒殿倒塌,渎山大玉海也流落民间。乾隆十年(1745)找到渎山大玉海后,乾隆皇帝命能工巧匠修复了四次,才终于重现了其原貌。乾隆十四年,承光殿前增建玉瓮亭,将玉瓮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

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现存最早形体最大的传世玉器,也是元代留下的唯一一件大型玉雕作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和史料价值。《国家人文历史》将渎山大玉海评为镇国玉器之首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承光殿前玉瓮 喜仁龙·瑞典

而这第三宝古树,便是团城中挺拔的38棵古树。其中“官位”最高、来头最大的就属遮荫侯探海侯白袍将军了。

其中承光殿东侧这一棵曾在乾隆皇帝来到团城时为其遮阴,乾隆坐在古树下,暑意顿消,远看北海的红莲碧波,心情大好,便效仿秦始皇登泰山封“五大夫松”,敕封这课古树为“

遮荫侯”。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团城西侧还有一颗姿态奇异的古松,其主干曲屈如虬伸出城墙,状似蛟龙探海,令人称绝。乾隆皇帝封它为“探海侯”。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然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修缮团城时一位工人把生石灰堆在探海侯树下,一场雨浇下来,骤然发出大量热量,探海侯也就这样死掉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1988年又在原地偏北的地方又补种了一株小小的松树,依旧歪向西面,不知要过多少年才能再现昔日的景观。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在承光殿的东侧,前后各矗立着一棵金代所植的白皮松。这两棵古松高大粗壮十分威武, 恰似两员战将守护着承光殿。乾隆帝封它们为“白袍将军”。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也正是因为这些参天古柏,团城好似镶嵌在北海的一颗绿色明珠,又好像摆在北海南门的一盆袖珍盆景

,被誉为中国古典皇家园林中的“空中花园”。

城中的古树大于300年的有17棵(其中“遮荫侯”和“白袍将军”高达800年,为元代所植),大于100年的有21棵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皇家园林的古树开始衰弱,而团城的这些古树至今仍是郁郁葱葱,长势良好。其原因就涉及到团城的地下结构,这也是团城能在大雨过后无积水的原因所在。

团城雨水渗排系统

和故宫、天坛等其他古建筑不同,团城地面没有排水明沟和泄水石槽,说明设计者有意不让雨水流出城外,而是留在城内。除此之外,团城地面青砖的铺设地下涵洞的做法都独具匠心。

  • 干铺地面青砖

团城内除建筑物占地外,其余的地面都铺有青砖。经探查,除少量甬道铺设外的青砖与普通砖不同,侧面形状都是倒梯形,砖与砖之间的缝隙也没有抹灰浆,如此砖与砖之间就有了三角形的缝隙,这种缝隙明显比平常缝隙大,用以储水,地面就不容易形成径流。同时砖下面的衬砌材料也十分松软,非常有利于雨水的下渗。此外,倒梯形青砖之间形成的三角形缝隙还可以增加裸露地面面积、对土壤表层起到通气和蒸发等作用。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由于团城地势北高南低,雨水从北往南流,因此城北和城南的倒梯形砖在尺寸和质地上有差别:城北的砖较厚,上表面还有一层两三厘米厚的致密层;城南的砖稍薄,没有致密层,砖体还遍布气孔,吸水性更强

这些青砖烧制的年代,最早为明永乐年间(1411),距今己有607年之久,年代较晚的为清道光年间(1821),距今也有197年了。

  • 深埋地下排水涵洞

地下排水涵洞的发现得益于一次白皮松古树的生病,探查的人员在古树下的古井中发现了地下涵洞的入口。洞呈拱形,高一米多,宽有六七十厘米,洞壁由青砖砌成,附着一层厚厚的黑土,黑土下面同样由青砖砌成的洞底,白皮松根部的不远处,洞刚刚

坍塌,树根也因此而受伤。专家们对坍塌的涵洞进行修补,一两个月后,白皮松不药而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说到地下的排水涵洞,就不得不提到雨水口,经了解,团城共有9个雨水口,呈椭圆环走向排列,每个雨水口均与地下涵洞相通

,且雨水口所处位置都是涵洞走向的转折点,整个涵洞走向呈“C ”字形。

每当大雨来临,雨水有的沿青砖的砖缝渗到地下,有的顺着雨水口流入涵洞储存起来,形成一条地下暗河,还有的汇到城南侧竖井处排到城外的北海。不论多大的雨,团城的地面都只以潮湿来回敬,何其包容,何其傲娇。

神秘的空中花园 雨过不留痕

这样一套雨水渗排系统,不仅可以排泄地表径流,还可以调节团城的空气湿度土壤温度,降低古树树根处的土壤含水量,使整个团城的生态系统浑然一体,自成一派。

团城地面的干铺倒梯形青砖和深埋排水涵洞的做法,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充分利用天然降水,将雨水储存在团城内,时至今日仍可做到地表不产生径流,并为城内古树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

看天气预报,今晚到周末,阵雨又将降临。团城这座800年的小城,和已经修筑了600年的排水系统,早已见惯了风风雨雨,面对这场即将来临的大雨,它还将一如既往地发挥着它的作用,呈现着古人的智慧。雨后,团城内的古树也必将更加葱郁繁茂。


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文字部分摘自《文物古迹览胜 西城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南海曾为北海团城“让路”》朱为整理、《北海团城上的古松柏》张宝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