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簡史 11 天下第一的買賣

如果你每天一大早醒來之後,突然發現自己欠別人一萬塊錢,而且你今天還了,明天又欠上了,永遠也還不清,你說這事得有多恐怖!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之下,恐怕最大的願望就是,誰要是能幫我解除了這個魔咒,你要什麼我都給你。你別說,這世界還真有這種魔咒,那就是羅馬天主教會經營的天下第一的大買賣——贖罪業,跟贖罪比起來,那些揹著三十年房貸的房奴們可以笑了,你們還生活在天堂裡。

基督教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就是“原罪”。人類從亞當、夏娃開始,就違背了上帝的旨意,開始變壞,開始墮落,人就犯有“原罪”,那是與生俱來的罪,你逃不掉。上帝為了拯救人類,特意派他的獨生子耶穌降臨人世,然後耶穌又被釘上十字架來替人類背這口黑鍋。耶穌付出代價以後,人就欠耶穌的,人只有靠信仰耶穌,才可以買單贖罪。這是那個聰明的聖保羅想出來的主意。

所以,人一生下來,就欠耶穌的,欠上帝的,就像你一大早起來就欠人一萬塊錢,怎麼賴也賴不掉。

在世界三大宗教中,“原罪”的概念是基督教獨有的,所謂“原罪”,按照科學的說法,就是人性當中的弱點。好萊塢有一部很棒的電影叫《七宗罪》,演的就是這個東西。人性當中天生就有弱點,比如貪婪、淫慾、自私、狂妄、兇殘等等,當然也有優點,比如善良、仁愛、寬容、勤勞等等。《三字經》開篇講“人生初,性本善”,這只是儒家思想的理想罷了。準確的講,應該是“人生初,性向善”才對,趨利避害也是人的本性;或者說“人生初,性皆存”,就是說,人的本性當中,好的、壞的都有,關鍵看你怎麼去做。

佛教和伊斯蘭教也承認人性當中的善與惡,但是並沒有給人預先扣上一個大帽子,其他如猶太教、印度教、拜火教等,也沒有這樣幹,只有基督教把你從一生下來就鎖死了。

這一鎖死,馬上就有事幹了。幹嗎?幫你解鎖呀!

還記得我們前面講過的那個在肯特郡登陸的第一任坎特伯雷大主教嗎,就是那個叫奧古斯丁的,帶領人馬在英國登陸之後,就在那裡紮下根了,基督教從此在英國發揚光大。與此同時,在愛爾蘭的一個小島上,一群凱爾特人建了一座修道院。這群凱爾特人也信奉基督教,他們發明了一種影響深遠的解鎖方式——告解和寬恕。不管你揹負著多大的罪,只要你虔誠的告解、真心的懺悔,聖爸爸就會寬恕你,從而赦免你的罪。當然,這一過程是要通過聖爸爸的代言人——主教大人和神父大人來實現的,換句話說,權力在他們手裡。

這一方法傳到羅馬之後,教皇如獲至寶,終於獲得了一把削鐵如泥的青冥寶劍,那就趕緊找個人先試一試吧。公元1096年,教皇烏爾班二世發動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就宣佈,凡是參加東征的人,不管有錢沒錢,每人一張贖罪券,以後你再也不用揹負上帝的罪了,死了之後還可以上天堂。

這空頭支票開的,天下第一高手!

俗話說:“吃著碗裡的,看著鍋裡的”。羅馬教皇在十字軍東征的時候,嚐到了甜頭,就想著趕緊再找個新項目吧,然後咱們再找風投,然後再上市,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

這個新項目就是“剩餘功德”。

“剩餘功德”這個概念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提出來的,他借用了偉大的卡爾·馬克思提出的“剩餘價值”的邏輯,創立了“剩餘功德”這個概念。按照羅馬教會的說法,耶穌替人類揹負了罪,耶穌就有了無上的功德,而耶穌本人又是神仙,根本不需要這個功德,那麼這個功德就存放在了教會的“功德庫”裡。不光是耶穌,後來歷朝歷代的聖徒和一些虔誠的信仰者們,憑著他們艱苦的修行,也有功德,而且這些功德他們自己並沒有用完,剩餘的這些功德也存放在教會的“功德庫”裡,這就是韋伯所說的“剩餘功德”。

最重要的一點是,掌管這個“功德庫”的管理員只有一個,那就是羅馬天主教會,他們手裡拿著唯一的一把鑰匙。據《新約·約翰福音》當中記載,耶穌在復活後對門徒們顯靈,並指示說:“你們受領聖靈。你們赦免誰的罪,誰的罪就赦免了。你們留下誰的罪,誰的罪就留下了。”羅馬教會從此宣佈,只有他們才有赦免罪業的權力。

那麼,這些“剩餘功德”積累起來之後,有什麼用呢?很簡單,它是為了你贖罪用的。既然你生下來就有罪,而且你自己又搞不定,那就只好請教會幫忙了。只不過,這件事,你需要付費。為了顯得這個有償服務項目非常有必要,教會為你精心準備了一個節目,那就是“煉獄”。

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死了以後要想上天堂,你得先把自己的罪業洗白白。在什麼地方洗白白呢?地下室負一至負九層——煉獄,但丁在《神曲》裡把煉獄設計成了九層。這裡為你準備了各種大餐,可以單點,也可以享受全套服務。比如,扒皮抽筋、油炸挖心、老虎凳、辣椒水,陰曹地府裡的那些東西,一點沒糟都踐,全新升級了一個羅馬教會版,都在這等著你呢。所以,當你看到這份菜單之後,估計你的第一反應就是:有沒有好過一點的。很好,我們現在最新推出的VIP增值服務就是——贖罪券。

怎麼樣,這個邏輯嚴密吧!先用“原罪”把你鎖死,然後收繳你的解鎖權,最後給你一條金光大道——掏錢。

公元1313年,羅馬教會開始在歐洲大肆兜售“贖罪券”,所得收入大多被教會投入到了房地產領域,修建了很多教堂和修道院,當然,也有很多“大有作為”的神職人員因此進入了富裕階層。到了1513年,出生於著名的佛羅倫薩美第奇家族的利奧十世成為羅馬教皇,為了修建聖彼得大教堂和過上更好的生活,利奧十世更加瘋狂的銷售“贖罪券”。

羅馬教會的這種生意行徑招致了大量宗教人士和普通信眾的強烈反對,連天主教內部和遠在俄羅斯的東正教都紛紛表達不滿。終於,1562年,這門荒唐的生意終止了,天主教特倫託會議決定停止贖罪券的發行。羅馬天主教從基督教大分裂開始,先是騎上皇帝的脖子,再是東征耶路撒冷,然後又發“贖罪券”斂財,前後瘋了五百多年,搞的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憤。

上帝都說了,出來混,早晚要還的。

羅馬天主教的這些行為最終惹惱了一位德國暴脾氣:馬丁·路德。正是從馬丁·路德的一張大字報開始,掀起了基督教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宗教改革運動,從而產生了基督教體系內的第三大體系:“新教”,或者稱“基督新教”。

新教的核心觀點很有意思,那就是不管什麼事——我自己對上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