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广昌称P2P都是骗局,大家怎么看?

1178891903


我最近雷了好几个平台,花时间了解了一下P2P,因为我也想知道P2P是否是骗局。

我投资P2P,是从2014年开始的,到2015年、2016年,我看到了很多关于P2P的正面报道。比如:

在这些正面报道的引导下,我对P2P越来越有信心,凡是赚到一笔钱,我就投资进P2P。这几年,P2P的平均利息高达10%以上,我对此沾沾自喜,对家人夸耀,认为钱存银行根本不行,跑不过通货膨胀,还是我有头脑,会理财,能够让财富不贬值。

而且我认为,P2P能够为小微企业贷款,比较灵活,对于服务金融也是有作用的。很多企业,在银行审核时可能通不过,因此丧失了竞争的机会,这不公平。而P2P可以让他们公平参与竞争。但是,这可能也埋了个雷。因为小微企业资质不行,还款能力也不一定行啊。

但是,今年有关P2P的负面新闻越来越多。尤其是6月,有人发话了。

我迅速撤了一些回来,但是依然有大部分还在平台上,因为是死期,又转不出去,所以眼睁睁等着暴雷。

一个资金流量300多亿的平台老板宣布平台展期。他说,大家不要担心他跑路,因为他有155亿,现在只欠大家70亿。他要等三个月他的楼盘开盘了,他回收资金后才能够还给大家。这个声明最好不过的说明了,他的标的原来都有问题,是自融的。也就是说,p2P本来只是发挥信息中介的功能,但是他都将资金汇集到自己的池子里。

这个可能很多平台都有类似的问题,因为他们发布的企业贷,房贷,很多都是3个月的,或者6个月的,你想啊,谁借钱3个月、6个月就能还。尤其是企业和房产,得有一个周期啊。所以,这个一般都是虚假的。很多平台有活期,随存随取,我觉得这个猫腻最大。

当然,对于投资者来说,不管他的标的是否是真实的,只希望自己的本金能够回来。我们希望相关部门能够一如既往的关心P2P,不仅要引导行业的合规发展,更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王可期


郭广昌的原话不是这么说的,别老断章取义啊。

郭广昌的原话是:“我从来不看好P2P,我不是说所有的,但基本上都是骗局。一个金融企业的核心就是风险的定价能力,无论用大数据也好,用产业经验也好,用你的产业链上下端(的资源)也好,离开这种(风险定价)能力,其他在做的基本都是耍流氓。”

提取核心意思是,没有风险定价能力的P2P基本上都是骗局。


P2P金融本身就是利用一些人的资金差运转

P2P的本质是,我有钱,你缺钱,我把我的钱借给你,你支付我利息。比起银行等传统借贷渠道,P2P的方式更灵活,下款更迅速。借助互联网这个大平台,触及到的人群更多。

这其实是有利的一方面,但不好的是,享受了优于银行的服务,当然要付出高于银行的利息。

P2P的大爆发也已经证明这行的刚需。


2、风控能力是核心

虽然p2p出现过很多跑路事件,但并不能一竿子打死这个行业,鉴别这个行业公司好坏的一个业务点就是风控能力,传统金融企业,在风控方面非常重视,转变到互联网平台p2p上,风控也是核心重中之重。

只要风控严格,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p2p跟绵延千年的传统金融行业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凭什么传统金融行业盛行千年,p2p就被视为洪水猛兽?


3、选择有优质传统金融平台背书的p2p公司

互联网金融是时代不可阻挡的进程,已经有许多传统金融公司布局p2p业务,像平安集团等等传统金融企业都上线了p2p平台,支付宝、京东金融、和包支付、百度钱包、微信理财等等平台都是背靠各大互联网巨头公司。


本质上,他们都属于p2p的一种,合理理解和运用p2p是未来的趋势。


不过,金融从来都是高风险行业,要是抱着投机暴富的心理,将全部身家压进去赌明天,则很有可能赔光,还不如老老实实去买房,起码能保值。

比起作为一个高收益的渠道,我更看好p2p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种常态化存在。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吴怼怼


朋友,首先肯定地说,郭广昌的这个观点是错误的,犯了以偏概会的错误。



前几年P2P平台风起云涌,全国登记在册的P2P平台超3000家,每年融入融出资金额规模达2万多亿元。毋容质疑,P2P平台对推动新兴金融业态发展、为解决实体经济及个人融资之困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它拓宽了民众投资渠道,也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投资平台。



因为P2P平台从诞生之日起就处于一种无人监管的灰色经营地带,确实良莠不齐,让一些居心叵测的资本混迹期间,处于野蛮生长状态,使一些P2P平台变异为骗取老百姓钱财的“黑平台”,将老百姓的血汗钱、养老钱、救命钱洗劫一空,这让民众对P2P平台形成了一个极坏的画像,以为所有P2P平台都是有问题的骗人平台。可以说,郭广昌也有可能受此影响才形成这个观点的。



其实,P2P平台并不都是有问题平台,它们出生的背景并不都一样,还有许多经过正规审批的P2P平台,比如京东金融、凤凰金融、人人贷等等,一些正规的P2P平台的投资其实并不比银行理财差。所以在选择P2P平台时关键要看准是否正规,还有绝对不能贪图高利回报;否则就容易上当受骗,误入歧途。



正因为P2P平台存在问题多,才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八部委出台了若干关于清理整顿P2P平台的政策措施,目前P2P平台也已进入清理整顿的收尾阶段,一些不合格的P2P平台将逐渐退出,良币驱逐劣币的机制即将形成;而且合格的P2P平台有可能发放正规金融牌照,纳入有效金融监管范围,其经营也将步入健康轨道。如此,民众参与P2P平台的投资就更有保障,风险也就更小了。



所以,看P2P平台还是应以客观理性和全面发展的态度,而不能因为一些P2P平台的问题就将整个P2P平台全盘否定,提出全面打倒或取缔P2P平台的做法显然是错误的和不明智的,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会遏制金融业的创新与发展,也将对民众减少一个投资渠道。



因此,在P2P平台上应兴利除害,扬长避短,积极引导P2P平台向着有利金融创新、有利于民众投资、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的大局出发,才是正确之举。不知我的看法能否让朋友满意,但无论如何我都是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待P2P平台的,希望对你正确认识P2P平台起到有效帮助作用。工作、生活快乐!


财经深思


郭广昌属于公众人物,他的观点往往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对于P2P都是骗局的观点,似乎有点全面否定的评价了。实际上,这些年来P2P发展明显分化,但仍有部分P2P平台积极寻求合规化、正规化发展,而在普惠金融方面,P2P还是为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少积极贡献,这也是不可否认的,不应该因为部分不合规、诈骗平台而否定整个行业的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P2P的发展,仍需要不断规范,但大洗牌过程中,难免会有误伤的风险,而对于P2P的发展,却认为是骗局,恐怕对于其余积极发展的平台来说,反而构成不少的冲击,误伤一些合规性平台。


郭施亮


把观点发表者的原话拿出来,才有可能提出正确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如果断章取义,就有可能使问题复杂化,并对发表观点者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误导观众、误导舆论、误导消费者和投资者。

我们注意到,郭广昌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从来不看好P2P,我不是说所有的,但基本上都是骗局。一个金融企业的核心就是风险的定价能力,无论用大数据也好,用产业经验也好,用你的产业链上下端(的资源)也好,离开这种(风险定价)能力,其他在做的基本都是耍流氓。”

很显然,郭广昌的话两两点不能忽视。一是不是所有的P2P都是骗局,而是基本上;二是抗风险能力是衡量P2P平台是不是骗局的关键。

从前者来说,既然郭广昌不是说所有的P2P都是骗局,就不应该用都是骗局来转述他的观点。不然,对郭广昌不公平,对P2P也不公平。而实际情况是,能够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能够充分评估自身风险定价能力、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P2P平台并不多。正是因为不多,才会导致问题不断、风险不断、跑路不断、P2P的案件不断。从这个角度来讲,郭广昌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是值得有关方面重视的。

从后者来说,无论是什么样的金融机构,抑或与钱打交道的机构,风险能力(包括抗风险能力、风险定价能力、风险防御能力、风险化解能力等)都是衡量企业是否案例、是否可靠、是否应当支持和鼓励的关键。如果连风险能力都不具备、都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这样的公司,必然会带来问题,会造成极差的社会影响。P2P所以广为诟病,就是因为具备风险能力的实在少得可怜,甚至可以用手指来数。更重要的,多数P2P平台,还脱离了相关法规的约束,业务范围完全脱轨。在这样的情况下,说它们是骗局,一点也不为过。如果严格按照相关的金融法规,甚至可以这样说,多数P2P平台的投资者,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造成影响比较大的、后果比较严重的,直接追究其刑事责任。

这也意味着,今后在金融创新和业务创新过程中,不管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的,只要开展金融方面的业务,只要与钱打交道,就应当对其风险能力进行评估。达不到抗风险能力条件的,要坚决禁止,切忌为了一时之需,盲目发展,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尤其是严重的不良后果。


谭浩俊


个人对于P2P也是认为大多数是骗局,或者很多P2P公司平台存在涉嫌违法行为,最终导致投资人资金受损,最后P2P平台跑路的跑路,倒闭的倒闭。

近几年P2P非常火,但是有一种公司却在市面上消失了,不知大家发现没,曾经的很多担保公司在2014年、2015年大量的倒闭和跑路,随之而来的就是众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也就是P2P开始兴起,并迅速扩大,这样想一想,原来那帮人没有跑,只是又穿了一个别的衣服招摇撞骗。

本人属于金融机构,也和这些P2P平台接触过,个人认为最关键在于P2P他们的风控部门严不严格。因为P2P大家都知道,给到投资人的利息非常高,年化15%-20%,都很正常,给到员工提成2%-5%,再扣除中间一系列成本,对企业来讲,融这笔资的成本就在24%甚至更多。当期环境下,央行降准降息,贷款利率不断下降,正常银行贷款4.75%。有的企业性质好,盈利能力强,银行放贷利率还会下浮!一般符合标的上市公司融资,AAA级企业根据行业性质不同,融资成本在5%—8%左右。AA级的企业融资成本在10%以下,最多不超过10%,这已经是很多企业承受不起了。

P2P公司所放出去的贷款有多少成本在20%以上,一个企业贷款利率都敢拿20%以上的成本去接受,一年净利润有20%吗?有多少企业就是为了去骗这笔贷款。而且,还有值得注意的是,P2P融资回来的钱都投向了哪里?

剧我了解,有大量的上市公司向P2P平台借钱融资,融资的钱很多并不是投入到了实体项目建设,而是拿这笔钱再通过信托进行配资炒股,毕竟自己是上市公司董事长,利用便利在自家上市公司一年赚20%还是没问题的。但是,忽略了外部环境,忽略了央行去杠杆政策。最终上市公司有多少出现闪崩,有多少信托被平仓,有多少资金陷在股市出不来?P2P的资金真正投向又有多少老百姓能看得懂?

为什么银行、券商的理财产品也就是5%-7%,因为融资方所付成本就很低,AAA级企业的信用评级摆在那,国企大背景摆在那。就是这些条件,也还得需要认真斟酌调查才敢给企业放款。今年也有很多企业债券违约,包含国企,违约了能咋办?对于企业来讲,要么延迟支付,要么干脆等破产。但是老百姓呢?大家的钱被投资给了这些质地较差企业,兑付发生困难,那金融公司的老总必然会慌!

再者6、7月份陆续路爆雷的P2P公司太多了,100亿规模都排不在前面。有一部分原因也就是市场对P2P产生恐慌行为,发生了挤兑风险。大部分的公司面对这种挤兑风险都不知道如何处理,有的直接就缴械投降,有的还董事长露面解释原因,通过2年3年的时间分批返还。这是群体效应,接下来被爆的平台还会有很多,这一次是P2P行业一次大清洗,劝解投资者不要只看收益率,您的本金已经被人家盯上了!

投资还是找正规渠道,放低预期,市场上所谓的高收益都是带有高风险!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本人问答,认为对大家有用的可以多多点赞,也希望大家可以将自己观点表达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你把你了解的分享给大家,我把我懂得的告诉大家,一起学习一块进步!大家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私信交流,欢迎大家!


股海无涯


大家对p2p的偏见颇深,认为p2p是骗子的人太多了,作为一个在p2p的投资者,我可以负责任的说p2p绝对不是骗局,我来给大家细细讲述下这个行业。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p2p,专业叫法是个人对个人,也叫点对点借贷。用民间话说就是传统民间借贷互联网化。其实说白了p2p平台就和中介公司是一样的道理。起到一个撮合作用,正好你有钱,有人急用钱,又从银行借不来,这时通过p2p来撮合这笔交易,p2p平台和你约定一个利率,和借款人约定一个利率。通过平台来作为担保方保证交易的正常进行,平台从中收取一些费用盈利,这就是p2p。

由于p2p刚兴起时,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互联网金融监管办法。早期互联网金融几乎爆发式的野蛮生长,许多不发分子和投机倒耙的人动死了歪脑筋,开个假的p2p平台,通过高息诱惑投资人上当。当非法集资到一定程度,直接跑路逃之夭夭。前几年的e租宝,到前一阵的钱宝网,都是庞氏骗局,算不得p2p,只要你不被高息诱惑蒙蔽双眼,正常的p2p并没有那么可怕,我每次对身边的人谈起p2p,他们第一反应也是说p2p是骗子,我也能理解,因为p2p从诞生到现在在人们心里始终是一个不良的形象出现。

然而从去年开始,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实行了一系列监管措施,比如银行存管,57号文件,标的限额,禁止各种校园贷、现金贷,再到现在的金融平台六月份完成备案,这一切的规范都是为了让p2p更好的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如果是诈骗,国家又何必大费周章去管理,直接全部关停算了。

存在即合理,之前我说这句话引来了许多人的谩骂,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你喜不喜欢他都在那里。

最后祝p2p行业蓬勃发展,服务于社会。




乐于助人的安娜


题主打着郭广昌的大旗,断章取义地制造了一个假想论断,让答主们对着假想敌发力。

2016年8月31日,郭广昌在香港出席复星集团业绩发布会,谈及P2P行业时坦率表示 “我从来不看好P2P,我不是说所有的,但基本上都是骗局。一个金融企业的核心就是风险的定价能力,无论用大数据也好,用产业经验也好,用你的产业链上下端(的资源)也好,离开这种(风险定价)能力,其他在做的基本都是耍流氓。”

从整体上把握,郭广昌的话强调的是:金融产品的核心是风险定价能力。彼时,他认为大部分P2P没有遵照这个核心去做。



经过两年的时间,倒闭掉了一批网贷平台,有的造成了恶劣影响。但是也不能否认网贷规模发展迅速,发展成熟了一批稳健运营的平台,还有一批成长为上市公司并获得了盈利。

倒闭掉的都是涉嫌金融诈骗的、搞自融和资金池的,对风险无知无畏的,或者是网贷行业的草莽派、激进派。

而稳健发展的,往往就是风控技术和能力有独到之处的,专业能力强的。

事隔两年又翻出这档子事来说,可以认为某些人要么是无知,要么是有意为之,目的无非是以下两点。

一是,想说明郭广昌太武断了;

二是,P2P现在处于爆雷高发期,某些人唯恐天下不乱。

关于网贷P2P,有关方面的指导思想是非常清晰明确的。

一是,要定位于信息中介,不要搞成信用中心。

二是,要坚持小额分散,分散风险。个人借贷20万元、企业借贷100万元为限额。

三是,不要搞资金池,不要搞自融,不要弄虚作假发假标。

关于网贷P2P,有其存在的合理必要性。最起码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更准确地反映了资金的市场价格……

总之,建议大家全面理解郭广昌的观点,客观看待网贷P2P行业。


巴九言


这个问题不敢苟同,P2P实际上是一个好东西,但是被很多人玩烂了。或许可以说大多数P2P都是骗局,但是不能说P2P就一定是骗局。甚至于,那么骗人的P2P本身就不能够代表P2P本身。

P2P原意 person to person 点对点的小额贷款

从本意上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想法,是一种撮合的生意,P2P公司从中收取服务费,但是在中国,搞着搞着就变味道了。变成了非法集资的骗局


P2P本身就很难四面开花,像现在这样数量众多;因为成本才是关键。


比方说,你一个把钱存在P2P企业中,10%的利率,那么销售人员至少获得1.5%的销售提成,其次是营销成本,至少得1%,然后去找贷款人,找到贷款人又得获得1%的提成,然后审核又得1%,营运成本1%;公司还得赚2%,还得预留2.5%的坏账准备;这样一来,给贷款方的利率至少是20%。很高吧。实际上,能把成本控制在这个水平的P2P已经不错了。


什么人愿意接受20%这样的高利率?当然大部分都是十分缺钱的人,而且在其他平台很难借到更低的利率,那么也就意味着坏账风险增加,一旦很多坏账同时爆发,公司资金链断裂,就得卷钱跑路了。


成功的P2P企业就能够在一方面压低客户的获取成本,另一方面也会降低企业的风险。如陆金所;很多人直接自己找上门,通过app,直接省掉一大笔费用,在资质审核方面,也会有更为简单有效的方法,这样一来,两端的风险都会降低。资金越积累越高。


所以,不是P2P不好,是被玩坏了。


以股易金


首先说明一点,目前国内大部分p2p不是真正意义上的p2p,而是伪p2p ,说明白点就是挂羊头卖狗肉,当然综合排名前二十的平台基本上属于正规p2p,我是说基本上。

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p2p?p2p本义是people ⇔people,即点对点,个人对个人,一个有闲散资金的人把钱通过信息中介平台借给一个有资金需求的人,借款者可以自行发布金额、利息、还款时间和方式等。假如一个借款人约定8%的年利率,要贷款5万元,一年内还清,一个出借人出借了5万元,可以得到8-10%的年化收益率,信息中介平台收取部分利率差和服务费及管理费用。再者,p2p是可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多了一个融资通道。

目前的大部分p2p是怎么样的?我为什么说大部分,因为好平台确实少,少的可怜。国内目前大部分p2p从一开始,出发点就是错的,不是为了发展普惠金融,不是为了给小微企业融资,不是为了解决社会问题。大多数是以自融的手段将出借人的钱转移到自己名下其他企业或者与自己有关的企业,实现变相融资,有的是把出借人的钱拿着去投资股市,投资房地产,投资煤矿,投资酒店等等,总之就是打着普惠金融的牌子在玩自己的算盘。有的平台为了吸引投资,将年化收益率提高到18%,20%,甚至30%,高收益带来的必然是高风险,有的平台上假标,伪造不存在的借款人或单位,本来需要借20万,上标后变成100万,多出来的80万平台自己收入囊中,要么投资别的生意,要么挥霍……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跑路的p2p?很简单,因为每个行业都是这样的过程,加上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法律永远带有滞后性,只有事情发生了,才会有相关立法,行业也是。以前没有这个行业,当然没有相关立法,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失去了政策的监管,就是杂草丛生,乱象不断,从2006年到2018年,p2p在中国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爆发期是在2014年,行业进入混乱期,相关的政策还是近两年才出台的。法律没有给p2p一个严格的定性,只是说属于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暂时属于银保监会监管。

金融的核心是风控,失去了风控就是疯子!郭广昌能说这个话,关键在于这里。目前大多数p2p的风控是不严格不合理的,有的甚至就是一堆垃圾,中看不中用。但是不可否认,还是有十几家平台的风控做的很不错,也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努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很大影响作用。

我是真味财经,最接地气的财经回答。欢迎大家评论转发,一起讨论,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