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告訴你:一個人是如何走向失敗人生的

楊絳在《談錢鍾書與〈圍城〉》一文中,曾談到《圍城》的主人公方鴻漸取材於錢鍾書的兩個親戚:一個志大才疏,常滿腹牢騷;一個狂妄自大,愛自吹自唱。

這句話,既是在說明方鴻漸並不是錢鍾書本人的寫照,同時也說明了作者筆下的方鴻漸是一個什麼樣的形象。

—01—

《圍城》告訴你:一個人是如何走向失敗人生的

小說中對方鴻漸的不學無術有過很多描寫。他因著幹丈人送的一筆錢,得以到歐洲留學。書中寫道“方鴻漸到了歐洲,既不鈔敦煌卷子,又不訪《永樂大典》,也不找太平天國文獻,更不學蒙古文、西藏文或梵文。四年中倒換了三個大學,隨便聽幾門功課,興趣頗廣,心得全無,生活尤其懶散”。

到了第四年,因為幹丈人送的錢花得差不多了,只好回國。但又沒有拿到什麼文憑,為了遮羞,最終花錢買了個子虛無有的克萊登大學的博士文憑。

有著留洋經歷和假博士文憑,但卻沒有多少真才實學的方鴻漸,才後來的人生中出了不少洋相,吃了不少虧。

他回國之初,縣立中學的校長慕名請他去做演講,結果因為陰差陽錯,忘了拿講稿,上得臺之後,臨時抱佛腳準備的東西怎麼也想不起來了,只好亂扯了一通鴉片、天花、梅毒之類的鬼話,從此在老家露了餡,站不住腳,連找老婆都成了問題,都認為“這種青年做不得女婿。

《圍城》告訴你:一個人是如何走向失敗人生的

後來到三閭大學去教書,校長高松年心知肚明,知道“他自己開來的學歷,並沒有學位,只是個各國遊蕩的遊學生”,只讓方鴻漸做了個副教授,並且只讓他教學生選修的“倫理學”。方鴻漸也沒有辦法,知道“叫化子只能討到什麼吃什麼,點菜是輪他不著的”,只好接受。

在學生眼裡:倫理學是“廢話”,教倫理的人當然是“廢物”,“只是個副教授”,而且不屬於任何系的。況且,方鴻漸對倫理學也確實沒有什麼研究,每次上課,學生無精打采,人也越來越少,相比隔壁比的班上,學生笑聲不絕,自認教書確實不出色。

最終,沒有多少本事的方鴻漸,加上一些別的因素,被逐出了三閭大學,灰溜溜地離開了哪個傷心之地。

能力素質是一個人立身的底氣和根本。

只有真正下過一番苦功夫、真功夫、實功夫,這個底氣才能建立起來。

方鴻漸如果能夠在四年留學生涯中真正下了功夫,學到一點真本事,拿到一個響噹噹的學位,就不至於在後來的人生中受到那麼多的排擠,處處不能立足。

—02—

《圍城》告訴你:一個人是如何走向失敗人生的

方鴻漸對唐曉芙可以說是一見傾心,第一次見面後的感覺是“自覺已成了春天的一部分,沆瀣一氣,不是兩小時以前的春天門外漢了。走路時身體輕得好像地面在浮起來。”

但他卻又是個“道義上的懦夫”,在蘇文紈的恩威並施之下,周旋於蘇文紈與唐小芙之間,沒有及早亮自己對於感情的態度。

他為了和唐曉芙接觸,藉口請客,既請了唐小姐,也請了蘇小姐。蘇小姐當然知道他的用意,不想他和唐小姐有更多接觸,就意欲攪掉這場飯局,不僅自己不去,也勸唐小姐別去。唐小姐看不慣、氣不過蘇小姐的霸道,偏偏就去了。

這本是,上天送給方鴻漸的一個絕佳機會,但他卻不好意思得罪蘇小姐,假意說她們都沒有去,客沒有請成。這讓唐小芙多少有點失望。

接下來,蘇文紈為了攪散他們倆,刻意把方鴻漸買假文憑、認幹丈人的事都告訴了唐曉芙。唐曉芙得知後,自然有些生氣,但也並非沒有挽留的餘地,如果方鴻漸能夠再勇敢、堅決一點的話。

方鴻漸聽了唐曉芙的指責後,失去了勇氣,實際上,唐小姐在想:“你為什麼不辯護呢?我會相信你。”離開唐曉芙家後,他在雨裡站了很久,可就當唐曉芙心軟準備請他再回業的時候,他卻偏偏又走了。

唐曉芙怕他淋了雨生病,怕他受了刺激後出問題,打電話給他,但他卻亂了方寸,當做是蘇小姐的電話,給了對方一頓臭罵。實際上,唐曉芙在等著他再去找他,而方鴻漸卻因為從前的醜事被她一條條說破,覺得自己可鄙可賤得不成為人,再也沒有勇氣。

感情上也好,事業上也好,其實所珍貴的就是那堅持、堅持、再堅持的勇氣和決心。

這也正如一位名人所說的“成功的門往往都是虛掩著的,只要你敢於去推它”。

方鴻漸在感情上所缺少的恰恰就是推開那扇虛掩著的門的執著,和再堅持一下的努力。

—03—

《圍城》告訴你:一個人是如何走向失敗人生的

方鴻漸接到三閭大學的邀請信,本來是說好要聘請他去當教授的。但由於要安排別人當教授,校長高松年準備只給他一個副教授。

這本是高松年出爾反爾,方鴻漸大可據理力爭,但方鴻漸的和顏悅色卻讓高松年感覺到“不相信世界上會有這樣脾氣好的人”,在高松年的一番冠勉堂皇的話語之下,方鴻漸反而覺得“自己是高松年大發慈悲收留的一個棄物,滿肚子又羞又恨,卻沒有個發洩的對象”,就此答應了高松年的一切條件。

到了第二個學期,因為要安排一位系主任的太太教英文,學校準備解聃方鴻漸。別人都收到了聘約,只有方鴻漸一個人沒有收到。他本想找校長高松年理論幾句,但校長每次碰到他,都像沒事人一樣,滿臉堆笑。

他幾次想當面質問高松年,一轉念又忍住了。等到他準備走的時候,校長高松年卻避而不見,沒有給他任何說法,他也沒有辦法,就這樣不明不白地離開了,最大的發洩就是把高松年送來的一封假惺惺的推薦信,揉成一團,丟到水溝裡了事。

這兩件事情,把方鴻漸的懦弱體現的淋漓盡致。柿子盡揀軟的捏,軟弱、懦弱的方鴻漸在職場上一再受到排擠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作家木心說:“不謙而狂的人,狂不到哪裡去;不狂而謙的人,真不知其在謙什麼!”愛默生說,“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不然就等於零”。

的確,無論是在生活中也好,在職場中也罷,你一定要保持一顆與人為善的心,但是這個善良是有原則的,而不是一味的迴避或遷就。沒有原則的善良和遷就,實際上就是把自己置於軟柿子的境地,一旦有什麼不好的事情,不落到你的頭上,才怪呢。

《圍城》告訴你:一個人是如何走向失敗人生的

《圍城》中的方鴻漸,初看之下令人可笑,但在理解了他的遭遇後,又讓人覺得可憐。除了小說中大的時代背景和社會環境以外,正是因為他的不學無術、缺乏堅持和軟弱懦弱導致了他的可憐經歷、失敗人生。

這也是大多數人,人生失敗的通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