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企钱紧?今年已流拍土地近800宗

房企钱紧?今年已流拍土地近800宗

今年前7个月,已经流拍了近800宗土地,涵盖一二三四线城市,显示房企资金紧张,而地方当局依旧高价卖地,令房企无奈放弃。

据每日经济新闻8月1日报导,中原地产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7月份,一线城市土地流标13宗;热点的二线城市合计流标经营性土地154宗;三四线城市经营性土地合计流标达到了629宗。连上海7月份就有5幅地皮被叫停出让,市中心更首现住宅地皮流拍,杨浦区内环内的一幅住宅地皮,因在竞买日期截止前无人申请竞买而被“终止”出让。

同时,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018年7月份全国300城市土地市场供求两端环比略降,住宅用地成交均价下降幅度接近两成,溢价率较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

报导表示,之所以大陆有近800宗土地流拍,和目前宏观经济环境有关。

首先,房企资金紧张。这体现在这么几个方面:去杠杆,银行对房企贷款控制;房企融资也被监管,国内和海外融资都被限制,融资成本提高,其中信托融资成本较去年提高2~3个百分点;当局对楼市限价,很多房企不得已以微利卖房,造成资金回笼减少或变慢。

其次,当局地价不减,一些城市的地块挂牌价格相比周边房价偏高,房企拿地后风险增加。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地方政府太“贪心”是土地流拍增多的最根本原因。市场正在改变,但政府依旧老模式卖地,宁可流拍,亦要提高拍卖底价。

再有,楼市变化令房企拿地更为谨慎。

安居客首席分析师张波表示,政府对楼市的调控中实行了限价政策,造成房企对未来房产上市交易价格持有更为保守的预期,楼市调控不断从严更是让房企对于未来楼市走势显得不乐观。

欧阳捷也持此观点,他说,原先房企可以通过各种融资渠道拿地,如今房企拿地的资金基本都是自有资金,从今年上半年房企到位资金来看,按揭贷款和国内贷款增速都已经掉入“零增长”的负值区间。也正是在此背景下,房企拿地越发谨慎。

另外,房企偿债高峰在今年下半年到来,很多房企预留资金过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