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錯,父母如何批評?

狂野女子


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著眼於事情本身,二而不是批評孩子的個性或者是他的能力。打個比方說,我們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嗯很多家長可能忍不住就會說,你怎麼這麼蠢,怎麼這麼!這樣呢其實就是在給孩子的能力下定義了家長說孩子笨,那慢慢慢慢的孩子可能真心就會給自己貼上一個笨的標籤,那家長在這個時候其實更多的應該說你怎麼這麼不細心,怎麼這麼不認真讓孩子知道他的問題是暫時的是可以改變的,而不是屬於他個人的性格屬性的問題!

再打個比方說,我們要出門看演出了,然後呢孩子在家裡默默一積極的不出門,結果還全家人都錯過了上半場的演出,如果這個時候家長批評孩子說,你永遠都這樣,不知道什麼時間幹什麼事,永遠都沒有一點規劃。那小朋友呢很有可能慢慢慢慢地就會把家長的話內化為對自己的評價,如果家長這樣說,剛剛出門的時候你一會兒鬧著要換外套,一會又忘了帶東西,結果還有我們全家人都錯過了演出,媽媽覺得特別失望,下次你出門之前能夠先想明白自己要帶什麼,做好時間歸話嗎?這樣說的話,小朋友就知道自己的問題出在哪兒,可以怎麼去進行自我糾正了,當然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也要講究時機,有些時機是不是和批評孩子的,比如說當我們父母還有孩子情緒都非常激動的時候,我們是不是和批評孩子的需要等雙方都較為理性,需要等雙方都回歸理性之後再說。

當我們孩子為了一件事情興高采烈的時候,我們家長也不適合批評孩子,因為這樣這個時候給孩子潑冷水會打擊孩子的這種積極性。嗯當小朋友們因為一件事情跟家長有意見的分歧的時候,我們不適合批評孩子,因為我們還是要捍衛孩子維護自己觀點的權利,因為我們還是需要給孩子維護自己觀點的權利!

當孩子跟我們討論他個人問題的時候,我們不適合批評孩子,因為這個時候批評孩子啊很有可能會讓小朋友以後不願意再跟家長交心了,還有當我們希望孩子就某些事情某些情況作出解釋或者是進行描述的時候,也不適合批評孩子,因為這個時候拼與孩子很有可能會讓孩子不敢說實話!

最後一點就是當我們的小朋友在嘗試讓爸爸媽媽幫他做決定的時候,最好也不要批評孩子,因為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他做出怎樣的決定,爸爸媽媽都是他最堅強的後盾,



關注芝麻育兒專注於0-8歲孩子家庭在健康、養育、教育方面的需要。芝麻大的孕育問題,關注我們就有答案!

芝麻育兒


一、判斷錯誤的性質,分析錯誤的原因。比如,失手打碎了花瓶,這是無心之錯;忘帶了學習用品,這是粗心大意的習慣造成的;喜歡欺負人,搶別人的玩具之類,這就是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好的品性。搞清了性質,還要分析錯誤產生的原因。上述前兩種,提醒孩子今後注意就行了,後一種情況,父母就要考慮是自己疏於管教,還是自身沒給孩子做好榜樣,還是在外界受不良影響,然後再去處理。

二、選擇適當的時機。孩子的有些小過錯當場立即批評指正,但有些錯誤則要緩一緩,尤其在父母很生氣,情緒很激動的情況下,等你心平氣和的時候再和孩子慢慢談。還有的孩子自尊心強,就不要在大眾場合批評,等到了私下的場合再說。

三、採用合適的方式,運用適當的技巧。要採用孩子易接受的方式,千萬不要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口頭接受批評而內心不服氣。一般來說,孩子故意犯錯的情況很少,父母應儘量用幽默的語言,鼓勵的語氣對其批評。如孩子碰碎了魚缸,你說:小金魚這麼漂亮的家沒了,重買一個,爸爸媽媽一天辛辛苦苦掙的錢沒了,你想不想幫我們做點事,自己把這個錢掙回來。但是,如果孩子犯了較大的錯誤,父母就要嚴厲批評,以免孩子沒受到警醒,今後犯更大的錯誤。

四、及時收集反饋信息,提出今後努力的方向。很多父母批評孩子後就不管了,這是不行的。批評孩子,不是為出氣,不能流於形式。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以後不犯或少犯類似錯誤。如孩子做作業馬虎,你批評之後,還要經常看看其是否改正了,如果還是這樣,父母就要更盯緊一些,隨時督促和提醒孩子,讓其明白怎樣做,直至形成良好習慣。切不可一次批評了事。

五、所有的批評都要建立在對孩子的愛的基礎上,而且還要讓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父母愛孩子無庸置疑,但父母在批評孩子時一定要向孩子表明這一點,孩子感受到了,改正錯誤變成自覺自願的行為,效果就明顯了,家庭關係就更和諧了。

我是個教師,也是個父親。教育好孩子是每一個家庭的大事,歡迎大家評論交流。


原賬戶名林哥


這個問題,涉及到家長的批評藝術。講真,批評也要講究藝術,有藝術的批評,父母不動粗,孩子自己就能認識到問題所在。

這讓我想起著名的教育專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個教育美談。

陶行知先生曾經擔任育才學校的校長。有一天,他看到一名男生在打同學,於是立即上去制止了這名男生的行為,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

陶行知回到辦公室,看見這名男生已在等候,於是掏出一塊糖給他說:“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了。”

陶先生說著,又摸出一塊糖給他:“這也是獎勵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說明很尊重我。”

男生將信將疑地接過糖果。

陶先生又說:“據瞭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有正義感。”陶先生遂又掏出第三塊糖遞給男生。

這時,男生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

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塊糖說:“你已認錯,再獎勵你一塊。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4塊糖,輕輕鬆鬆做了一場教育,男生心服口服,主動承認了錯誤。這4顆糖,估計是孩子這輩子吃過的最甜的糖吧,因為他嚐到了被理解、被尊重的滋味。

那麼,父母怎樣做,才能做到有效批評呢?諾媽覺得父母們需要在三個方面給自己一些注意。

1、心態上:時刻告訴自己,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幫助他改正錯誤。有這樣的心理,父母就會剋制自己不說一些過火的話,不對孩子大聲嚷嚷。而恰恰平和的聲音去批評孩子,則更能讓孩子把話聽進去。

2、語言上:少而精。孩子對父母的訓導越來越無所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父母說的多了,孩子也聽膩了!所以,批評要說到點子上,要適可而止,言簡意賅,把握主題。並且要注意的是,不要大錯誤小錯誤都狠狠批評一通,這樣反而會讓孩子有“反正怎麼樣都要挨批”的想法,長此下去,孩子慢慢就會把錯誤的行為放大。

3、行為上:“打一打,揉一揉”。效果最佳。任何人都喜歡被表揚,孩子也一樣,父母在批評孩子之前,可以先對孩子表揚一番,讓孩子有一個愉快的心理,再話鋒一轉,提出不足之處和應改進之處,批評完了之後,再做一番表揚。在這表揚、批評、再表揚的一波三折中,同樣是批評,孩子則更容易接受。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孩子?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懲罰也是一種教育手段,但是我們也要講究教育手段和策略,因為最終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的孩子,讓孩子成長。


諾媽家有男寶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一些事情,那麼家長的批評也是對孩子教育的一種方式。那麼,做為家長,在孩子做錯事後,應該嚴厲批評好呢?還是溫和說教好呢?

我認為孩子做錯事情,家長實施批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有些家長在批評孩子的時候,過度強調孩子的優點或缺點,還喜歡和別的孩子做對比,其實這樣很容易造成孩子的牴觸;還有些家長喜歡有一種居高臨下的語氣大聲訓斥孩子,完成不顧孩子的辯解,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不公平不服氣,自然也不會接受批評。因此,在正確批評孩子時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批評孩子要及時而且要具體。當孩子出現錯誤時父母要及時地做出批評教育,才能夠具體地指出孩子的錯誤,才能夠更好地讓孩子糾正。此外,父母在進行批評教育的時候要目標明確,著重地地指出孩子究竟做錯了什麼事情,又為什麼會犯這樣的錯誤。同時,我們要注意到批評的時候對事不對人,不要讓孩子覺得你在批評的時候是孩子個人出現了問題,而要讓他知道是這件事情是錯誤的行為。

2、不要在公共場所批評孩子。孩子也有自尊心,如果在公共場合當眾評批孩子,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3、批評要合理。孩子犯錯之後,家長不要急於批評,首先要問一問原因,弄清楚前因後果,同時也要允許孩子為自己辯解,耐心地聽孩子講完。其次,對犯錯的孩子,父母還應該分析他們的行為動機,看一看是好心辦了壞事,還是無心之過,或者是存心搗亂。對於不同的動機,爸爸媽媽要區別地對待。

4、要做好批評的善後工作。孩子在受到批評後,往往會情緒低落,有的時候孩子甚至會對父母產生怨恨和反感。這就要求父母在批評完孩子之後要進行適當的安撫,告訴孩子父母的愛從來沒有改變,只是對他犯的錯誤感到不滿意,家長還需要明白孩子從承認錯誤到改正錯誤是需要一點時間的,家長們應該對此有耐心,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時間,不要操之過急。


依朵芸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困擾著每一個做家長的,現在大多家庭只有二個孩子,即便孩子犯了錯誤,做家長的也是各種的不捨得,捨不得大聲說一句,更是捨不得罵一句,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成了家裡的小皇帝,各種的溺愛更是把孩子寵上了天,如何教育孩子成了家長最頭疼的事情!那如何教育孩子呢?下面分享一下本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點個人見解:



首先,做為家長要言傳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孩子面前要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要求孩子做的事情首先自己要做到,不要老拿你是大人來做說詞;


其次,多一些讚美,少一些批評,孩子和大人是一樣的,也喜歡得到大人的賞識和讚美,恰到好處的讚美不但不會讓孩子驕傲,反而會激發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增強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

第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溝通時放下架子,把孩子當歷朋友去溝通,多傾聽孩子的心聲,同時把你的想法與孩子交流一下,儘量多讚美一下孩子,只要孩子不犯原剛性錯誤,儘量以讚美為主,批評為輔,古有云:“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天性永遠是善良的!


子彈頭932


先回憶一下,我們小的時候。當我們犯錯的時候,最害怕的是什麼?

父母的責罵,對嗎?那麼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的。

對於犯了錯的孩子,有很多可以教育的方法,但切記不要打罵。

1.批評的時間

  如果孩子在這個問題上是第一次犯錯,家長只需要告訴他為什麼錯了,怎麼做是對的就行了。在指導的時候,尊重孩子的建議不帶評判的溝通,耐心細緻的講解讓他明白自己的錯誤原因。

2.批評的內容

  在孩子開始或接觸新的事物的時候,由於認識不深,準備不足,行為表現不太合理,出了偏差和錯誤也在情理之中。這時候需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批評!

  第一次錯了可以理解,第二次錯了可以諒解,再錯就不能容忍了。

  在這個時候進行批評是合理的!但是批評不是針對事情本身的,是避免這樣的錯誤再發生的。比如成績單拿回來後,家長不是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而是對成績本身進行批評,為自己的不滿向孩子發洩,而這種盲目的批評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3.適當的懲罰

每個孩子有先天的差異,所以能接受懲罰的強度也有差別;不良行為有輕重之分,懲罰不能太輕也不宜太重,同一錯誤行為應由輕度懲罰開始,沒有成效才實行較重的處罰。 但是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方式懲罰孩子,懲罰只是愛的一種手段,因此父母的懲罰一定要有度有法。懲罰不能體罰,任何體罰和變相體罰只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和疏遠,這對家庭教育沒有任何幫助。

4.亡羊補牢

讓孩子主動完成或者參與到錯誤的補救過程中去,這樣才能讓他體會到自己犯錯帶來的麻煩,才會認識到錯誤。避免以後類似錯誤的發生。比如弄髒了家裡衛生,可以讓他自己收拾,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情況下可以協助。

以上是我的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木棉的世界




胡適

大才子胡適在《我的母親》一文中這樣寫到:

每天天剛亮時,我母親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便對我說昨天我做錯了甚麼事,說錯了甚麼話,要我認錯。

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

可見,孩子犯了錯,那是必須要批評教育的。胡適母親的做法可以作為借鑑,犯了錯,讓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從思想上進行深刻反思,然後接受相應的懲罰。



海倫·凱勒

海倫凱勒小時候性情頑劣,脾氣暴躁,但遇到了沙利文老師後,她就變得服服帖帖,像小貓一樣乖。

一次吃飯間,海倫凱勒又鬧脾氣了,父母束手無策,不知道該如何對付這個又聾又啞又瞎的小暴君。沙利文老師可不會對她妥協讓步,任憑小海倫又哭又鬧,就是不為所動,等她哭鬧累了,命令她將打翻的飯撿起來,掀翻的椅子扶起來,然後告訴她:以後再鬧脾氣,老師也不會妥協!從此以後,海倫凱勒就改掉了自己的公主脾氣,越來越喜歡上了這位再塑生命的人―沙利文老師。



所以,孩子犯錯了,如何教育才能使效果最大化,父母得動動腦筋哦!喜歡暗香,就關注我吧!


暗香屋


如何批評孩子其實是一門藝術,我們做父母誰都沒有經過考試,我們珍惜和孩子的緣分,所以願意竭盡所能給他們更好的,但是不是願意就可以的。

孩子畢竟是孩子,你眼裡的錯誤在他眼裡看來可能就是一個玩笑。所以我們得學會批評孩子。

從這兩年做教師的經驗來談。

錯誤分身體上的,也就是行為上的和心理上的也就是品質上的。

對於行為上的錯誤,比如因為好奇搞惡作劇啦,把同學的凳子撤走,拌同學一個跟頭等,這些行為比較惡劣,如果多次口頭勸解無效,可以動手教育一次。

因為涉及到別人的安全,這樣的事不能忽視,故此口頭無效,可以動手。

在動手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嚇唬,第一下就要讓他記住,但是後幾下可以輕一些。如果頑固不化者可以將一些類似的新聞給他聽。



再來說心理上的,品質上的問題。

首先我們應該反思孩子所待的環境是否如此。

其次跟蹤調查孩子犯此錯誤的原因。

最後是老師的正確引導和家長高質量的陪伴,慢慢孩子是會改正的。

無論孩子在犯任何錯誤是老師和家長不能忽視,首先要接受孩子犯的錯誤,其次讓他認識到錯誤,然後告訴他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陪他改正。


五月玫瑰雨


在看到這個問題時,我不禁想到最近兩天的騰訊新聞,剛剛報道了一則男童偷偷拿錢,被爸爸吊著打的事實。大概的事情經過是:男孩不到十歲,家境貧困,媽媽身體不好,孩子偷偷拿錢,被爸爸吊在屋外打!結果是當地政府對男孩爸爸教育批評。各位親,對這則報道有何感想?我們可以把這個報道和今天的問題理解為一體吧!

個人覺得這個問題是典型的中國本土化問題!傳統的觀念裡,孩子是隸屬父母的,所以孩子錯了,父母要給予批評,輕則指責、重則暴打!但是在國外的教育理念裡,孩子是獨立的,和父母是平等的,孩子犯錯了,第一責任人是他自己!父母的反應未必是批評。在今天這個國際化日益明顯的時代,很多國外的先進教育理念都被我們借鑑,吸收。在孩子犯錯這個問題上,我們可以重新考慮一下!

一.尊重與理解放在第一位。

真正的尊重,不會用惡狠狠的語言、神情對待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尊重不會在孩子犯錯時舉起憤怒的手,真正的尊重,是孩子錯了,能理解錯誤背後是有原因的。理解是什麼?是明白“人非聖賢 ,誰能無過”是常理,理解是相信孩子犯錯是成長的好機會,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理解是相信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正確的處理方法!

二.抓住犯錯的教育契機,和孩子共成長。

孩子犯錯的時候,是親子關係優化的最佳時間,也是親子關係惡化的先導。所以,家長的態度與方式太重要了!孩子犯錯時,一定用理智處理,切記衝動、情緒化!孩子在犯錯中成長,父母在孩子犯錯時贏得孩子的佩服、依賴,這才是最好的結局!

願每一位父母都和孩子成為好朋友!知心朋友!享受陪伴孩子成長的快樂!


潮媽若水


孩子犯錯誤了,父母的做法:

1.看看孩子多大了,即使四五十歲的人在父母眼中依然是孩子。我想提問者的意思孩子應該還是少年吧。

2.少年懵懂不成熟,不懂人情世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給他,教給他禮儀禮貌,道理,其中最重要的是父母要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不能單單是要求孩子而自己做不到。當父母的榜樣作用是極大的。

3.教育是一件大事,不能簡單而粗暴。即使是教育家也不能說什麼樣的孩子都能教育好,要因人施教。要把心態放平衡,不要希望一朝一夕就能解決問題,要學會循循善誘,春風化雨,要帶給孩子心理、心靈上的覺悟,否則事半功倍。有的家長大道理講起來滔滔不絕,孩子能不能聽進去是另一回事,還有的家長不善言辭,動則武力相威脅,個別家長竟然惱羞成怒,威及孩子的生命。

4.一個鄰居家的孩子,初中處對象。家長天天寫一篇對孩子應該懂得的道理,沒有打罵,沒有責備,後來這個孩子考上了重點高中,後又上了一所重點大學,說明寫的要比說的效果好。

總之,各家的孩子成長的環境、氛圍、父母的思維等等千差萬別,所以孩子的教育也一定是因人而異,對於孩子的錯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查清動因,才好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