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水滸傳》的三觀不正?

娛樂吐槽小能手


《水滸傳》原著之外,有一本清代人寫的

《蕩寇志》,這部長篇小說立場與《水滸傳》完全不同,是以仇視以宋江為首的梁山泊起義的角度,是把他們當作賊寇來寫的。

有人說水滸三觀不正,我們且來分析一下,這三觀不正體現在什麼地方。

《水滸傳》裡梁山好漢眾多,單是有名有姓的,就有一百零八位之多,那麼他們當中果真都是好漢嗎?

以李逵為例,他的性格魯莽,做事莽撞,幾乎他和誰在一起誰就會倒黴。李逵固然有他可愛的一面,可是他在濫殺無辜方面,做得很絕決。比如他殺小衙內,殺扈三娘全家,他在賭場上翻臉不認人,搶起銀子很彪悍;他吃飯時不高興,會把湯潑在小二的臉上;江州劫法場時,他的作法是排頭砍過去,一時間殺了不少無辜百姓。

李逵喜歡說的是“只要我殺得痛快”!殺人帶來如此快感,放在如今,應當是活脫脫的恐怖分子吧?所以,這樣的李逵被稱為好漢,是讓人質疑的。

《水滸傳》中最經典的智囊橋段,要數“智劫生辰綱”,他們搶的是梁中書進貢上面的寶物,號稱“民脂民膏”,他們為了對付負責押運的楊志,用了不少計謀,可是最後搶的來的錢財被晁蓋一夥瓜分,多用在賭博等去處,對當地百姓有什麼好處並沒看出來,這明顯只是打家劫舍,算不得替天行道或劫富濟貧。

再說打虎英雄武松,他的濫殺程度最甚,如果他殺王婆和潘金蓮,斬西門慶尚在為兄報仇,他後來的做法就差強人意了。他殺王道士時,就大開殺戒,連無辜的小道士都不放過,小道士只是用來祭刀之用的。包括後來血濺鴛鴦樓,武松也是殺贓官之餘,連帶結果了不少無辜者的性命。

這種濫殺的確讓人有觸目驚心之感。

作者寫的痛快,所謂英雄豪傑殺得痛快,那讀者呢,都能接受這種殺戮行為嗎?

我們再來說《水滸傳》的主題,是“官逼民反”,但是從眾英雄豪傑上梁山的原因上看,真正被逼上梁山的有林沖等人,但是很多所謂英雄,是因為揹負命案或是當地混不下去了,才不得不到梁山泊落草為寇的。

所以,《水滸傳》中英雄們有他們壯舉,可是,有些三觀不正的成分存在,有人提出不同看法,也屬正常。


蘭闍讀書


《水滸傳》的三觀,確實可以說不正。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在現代。我們看到的影視劇多少有美化的效果。你要說“劫富濟貧”吧,富倒是劫了,貧真沒見濟。其實就是把地主的錢搶過來了。裡面當然有不義之財,但肯定也有合法經營吧。總之搶劫肯定是不對的。殺人就更別說了,參考李逵、孫二孃等人。

還有就是“逼上梁山”,實際上根本沒幾個好漢是被官府腐敗、黑暗勢力逼的,比較典型的是林沖。另外不少人根本就是犯事了躲上梁山,比如晁蓋、宋江兩大頭領;還有一些是被梁山坑來的,比如盧俊義、秦明。還有不少人是因為仰慕晁蓋、宋江,但這和官府逼迫也沒有關係。所以這些人更多是黑社會性質。

話說回來,三觀不正的著作,怎麼能成為名著?其實很關鍵一點,就是氣勢龐大、情節精彩,小說最關鍵的成功當然還是情節優秀。另外要注意到,《水滸傳》是個長期形成的故事,從宋元的《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到各種話本戲劇、再到《水滸傳》《水滸全傳》,有不少說書人、劇作家、小說家參與其中,足見這是符合當時下層市民喜好的,所以即使三觀不太正,但還是有其受眾範圍的。


林屋公子


我以前也曾經覺得水滸傳三觀不正,尤其是作者把殺人放火的土匪稱作好漢,現在倒越來越覺得《水滸傳》偉大,偉大在它一點都不騙人。

世上有很多騙人的書,比如告訴你,灰姑娘會得到水晶鞋,被人欺負了就會從天上跳下來一個佐羅,但水滸傳告訴人們,哪有什麼劫富濟貧行俠仗義的好漢啊,都是黑吃黑,從梁山泊創始人晁蓋開始,他們打劫都是為了自己,也別說他們窮途末路才上山的,起碼晁蓋不是,李逵算是,但李逵也還是有暴力資本的,混得好的人,都懂得把用資本賺取資源,讓自己擁有更多地活著。

真正沒有資本的,他們也是不待見的,孫二孃開人肉包子,不殺三種人,和尚、妓女和做過牢的,卻不會放過什麼身份也沒有的貧苦百姓,李逵劫法場時一口氣殺了十五里,不問官兵百姓,可以想象,那些腿腳不行的,更容易喪命。

總之,水滸傳打破一切幻想,展示出一個赤裸裸的叢林社會,這個社會只看強弱,甚至那些所謂好漢之間的情義,也不過是本能推動的。作者不動聲色間描述了那種殘酷與虛偽,把所有希望撕碎了給人看。

如果你一定要看光明的尾巴,要看人性的光芒,甚至看雞湯,水滸傳也許稱得上三觀不正,如果你想知道,在生存面前,人們會怎樣選擇,可以說,沒有比水滸傳更好的作品了。


閆紅說


看水滸,毀三觀。

問題有那麼嚴重嗎?我想是有的。首先分析下這三觀是哪三觀?上過思想品德課被洗過腦的同學們都可以順利答出的,那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水滸中有大把的情節是與我們對真善美的美好生活嚮往背道而馳,殺人放火,打家劫舍,姦夫淫婦,貪官汙吏幾乎覆蓋了整部水滸的所有篇章,也正因為如此,有些細節我們讀後只會覺得天雷滾滾,匪夷所思。

我們先說說李逵,他被有人成為水泊梁山的良心所在,敢講真話,雷厲風行,天真率直,我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了。水滸傳的108位好漢都是天上的魔君下凡,他們骨子裡都有著一股原始的暴力的衝動,李逵每次掄起板斧開始自己的屠殺事業的時候,都是要脫得精光的,這一點在影視劇中無法表現,但是在原著中還是有著充分表現,特別是在劫法場時,死在他手下的無辜百姓不在少數,這種殺人不眨眼的暴徒,是沒有任何道德感可言的。雖然不排除在那種特定環境下的一種最原始衝動的釋放。還有一處情節,李逵的做法毀了我的三觀,他被吳用唆使,殺死了朱仝看管的小衙內,逼著朱仝不得不上了梁山。可以說,為了所謂的聚義大業,這幫好漢是使用了各種陰損的計謀的,這在盧俊義入夥上也表現得比較突出,而那個幕後指揮的人又是智多星吳用。

前幾天,看到問答問到扈三娘在被俘虜上了梁山後,為什麼沒有因為深仇大恨而從容就義,而是做了賊寇的乾女兒,甚至還嫁給了矮腳虎王英。難道真的是梁山的大愛感動了她嗎?

都說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怕年輕人學水滸裡面的人鬥狠,其實鬥不鬥狠並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給我們一個充分的理由,給我一個完美的解釋,這樣才不會讓我們心目中的完美人設瞬間崩塌,我覺得水滸中的毀三觀情節還是多了一點,有些時候總覺得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個人為何要做出如此變態以及不合邏輯的事情,難道真的是隻為不走尋常路嗎?也許,施耐庵就是要告訴我們衝動是魔鬼這條宇宙真理吧。



光明大先生


《水滸傳》這本書,少年時讀的有意思,課本上也說是一本講述宋朝農民起義,各路英雄替天行道的故事。後來再看,滿書看不到幾個英雄,更多的是滿滿的戾氣和殺虐之氣。實事求是的來說,水滸裡面進步開明的地方不多,作者也沒有明瞭的表達某種特定思想,更多的就是在以旁觀者的角度描述水滸108將的個人個事,即使是梁山好漢裡面,每個人的思想步調也不盡相同,有的甚至南轅北轍,正因為如此,也給了後世讀者很大的討論空間。按照最後事件發展的進程來說,水滸也許不符合我們現在人的三觀,但是應該符合當時古人的主流思想觀念。

其實看一下作者施耐庵的人物生平,也許可以知道為啥《水滸傳》裡戾氣那麼重。施耐庵生活在元朝,還中過進士,可以說是當時社會的佼佼者。但是元朝很不太平,反抗元朝的聲音從來沒有斷過,到了元末,天下大亂,各路英雄並起,戰火四起,這個過程中殺人越貨,燒殺搶掠司空見慣,甚至吃人喝血都不少見。施耐庵見證了那麼多戰禍,寫起來殺人吃人的事當然稀鬆平常了。所以在《水滸傳》裡,頗多濫殺無辜的場景,至於吃人肉這事就跟吃個豬頭肉那麼簡單,看書裡描寫,孫二孃、朱貴、李逵、燕順等等皆有詳細吃人肉的描寫,如果仔細看這些,真的容易引起人的不適。

《水滸傳》如果說核心思想,就是土匪起家做大,直到被招安功成名就。書中的核心人物宋江、吳用等人,由於才能有限,知識水平不高,如果按部就班一輩子也別想進入真正的體制內,像宋江只是個押司,九品芝麻官都算不上,吳用是個窮教書匠,想要功名更是沒門。但是上了梁山做土匪就不同了,這兩人居然做了梁山的統領,而且確實有一套,梁山越做越大,大到連朝廷都要重視起來了。於是一番周折,梁山好漢皆被招安,宋江、吳用等人也終於有了夢寐以求的功名。

有人說,水滸好漢裡有人反對招安啊,比如武松、魯智深等等。可是他們反對歸反對,也沒有見他們真的退出,頂多也就是表達一下不滿罷了。而後到了攻打方臘的時候,該上戰場殺敵就殺敵,也沒有絲毫退縮。而大部分人對於招安都是欣然接受的,畢竟有些人開篇只是個無業遊民甚至土匪,一下子有了名分,成了公家人,高興還來不及呢,而還有一大批本來就是體制內的或者是良民,被宋江吳用等人坑蒙拐騙來的,現在可以迴歸,當然更是高興。

水滸裡的核心人物宋江一生就是為了功名,最後被朝廷奸臣毒殺心心念的還是功名獲得的名聲,為了保全這個名聲,他寧願殺害可能對他名聲有損的李逵。古語有云: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這裡讀書高可不是因為讀書本身,而是隻有讀好書才有可能獲得功名。從宋江最後的結局來看,水滸的核心還是迴歸到了功名身上。這種思想,最終導致了梁山好漢的覆滅。但是這種思想成就了主要人物宋江,宋江雖然最後死於非命,卻實現了自己心願,一輩子也沒什麼遺憾了。

水滸裡也不乏一些看淡功名,活得明白的人,比如魯智深、武松、燕青、李俊等少數人。在攻打方臘勝利在望的時候離開了梁山,既不失義氣,也保全了自己,這些人結局都還不錯,所謂各人有各命吧。如果施耐庵把《水滸傳》裡每個人結局都寫的類似,那就不會是四大名著之一了。



一覽眾河小


誣衊《水滸傳》三觀不正的人,才是真正的居心叵測、三觀扭曲。這種人,說此胡話,必是偽君子或小人之流。

“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是一部歌頌人間正氣、懲惡揚善的英雄傳奇小說,諷刺、揭露、批判了封建舊社會的黑暗與殘酷、官僚資本階資的荒淫無恥。書中塑造了許多頂天立地、行俠仗義、扶危濟困的英雄好漢,譬如:武松、魯智深等等。

書中所闡述的觀念,可以用八個字概括:亂自上作,官逼民反。正是由於昏君無道、奸臣作惡、貪官汙吏欺壓百姓,所以英雄好漢們才被逼上梁山、落草為寇,不得不樹起一面“替天行道”的大旗,招攬天下義士、江湖豪傑,共同反抗腐朽昏暗的朝庭,懲治奸臣惡霸。這無不體現出人民渴求和諧社會與公道正義的美好願望,也歌頌了英雄壯士的俠義精神與反抗精神,弘揚了浩然正氣。這對於新中國的建設與社會發展,具有鞭策警醒的巨大作用,也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青少年讀《水滸》,學會了明辨是非、幫助弱小,樹立了正義感與同情心,鍛鍊了勇氣,培養了優秀的人格與純潔的道德品質,塑造了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年人讀《水滸》,感悟人生,自我反省,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戒貪戒淫,戒驕戒躁,平等寬容待人,又可以明理修身,淡泊恬靜,學會見義勇為,養成正確的公民道德價值觀。

歪曲醜化、誣衊詆譭《水滸傳》的人,必是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徒。

品讀名著,受益終身。











湛雲居士朱曉風


水滸傳拋開他的文學性不說,他的三觀簡直令人髮指,具體有以下幾點。

1、胡亂殺人有理

李逵不用說了吧,為了騙取朱仝去梁山,把他看護的小衙內活活砍成幾段,小衙內才幾歲而已,根本沒做過什麼傷天害理的事情,李逵二話不說就砍死了他,還口口聲聲是為了兄弟前程。

扈三娘一家老少,被李逵滅門,那些老弱病殘連兵器都拿不動,也沒有做過傷天害理的事,幾十口人全被李逵砍死。

江州劫法場,李逵不問好壞,殺的興起,不分老幼,胡亂砍殺圍觀群眾,只為快活,而水滸傳宣揚李逵這樣的人為好漢,三觀正確嗎?

2、為非作歹拉人下水

梁山一群人中,最喜歡的就是拉人下水,宋江,盧俊義最開始並不是想造反,只想安安靜靜守著田園家產做個土財主,充其量是有黑社會背景而已,只不過被那些一心做強盜的黑社會拉下水,而不得已做了強盜。

特別是盧俊義,本來是河北的富豪,根本不想做強盜,卻被吳用宋江設計害的家破人亡騙到山上,這樣的人被宣揚成兄弟情深,簡直恐怖至極。

3、思想畸形行為殘忍

梁山好漢大部分的思想都是畸形的,按照今天話來說,就是恐怖分子,李逵動不動就殺人放火,王英等人時不時就要把別人掏心剜肺下酒,還有宋江等人更加兇狠,為了勸兄弟上山,直接把人家感情很好的老婆殺了,就因為人家老丈人是官員,為了別人一心一意做大事,絕了人家的後路。

這樣看來,梁山好漢中的三觀,確實很難讓人恭維。





唔亦的夏天


說水滸傳三觀不正的話那肯定是因為沒有深入看水滸傳的!作者從頭到尾都不是在鼓勵起義,也不鼓勵造反。甚至是通過水滸傳這麼一部書,告訴世人,那些所謂的造反者本質上都是一丘之貉。作者的三觀並不是推崇這些人的做法,而只是為了告訴我們,這些人都不是好人!

作者寫水滸是在元末時期,當時的社會環境其實跟宋朝的末期環境是一樣的,也是民間起義不斷,這些起義者自己打著為國為民的稱號在造反,但是實際上為的只是他們自己的喝酒吃肉,想當官想做皇帝而已,根本無心百姓死活!這種結果受苦受難的還是老百姓。

我們解讀水滸的時候一定要看到完才能發現作者的良苦用心。梁山之上,首惡宋江,從犯吳用。這兩個人就不是好東西。一個當著押司的活卻勾結綠林巨匪坐地分金銀;一個當老師的人卻鼓動別人當大盜。像這種人有什麼資格談替天行道,水滸大部分的梁山好漢實際上也是這種類型的人。他們本來就是幹著殺人越貨的事,加入梁山後不過是換個地方繼續殺人越貨。作者還特別刻畫了他們很多形象,比如李逵殺人連老人孩子都不放過。

所以,看懂水滸會發現作者只是為了不要受妖人蠱惑,不要盲從!不成熟的起義不如不要!比如,這一點從結局部分魯智深成佛,武松出家那個章節,作為水滸裡為數不多的真正好人,他們看破了宋江等人的自私殘暴不配人君不過是為了自己升官發財而已,所以他們幾個選擇脫離了他們的序列。


優己




水滸裡面的好漢,除魯智深外,基本都與正義無關。

其餘人物大多三觀不正,殺人如殺雞。

即便是武松,殺人殺的眼紅,“血濺鴛鴦樓”殺完仇家,連無辜百姓也捎帶上了。

醉打蔣門神,也不過是給施恩當打手,搶地盤罷了。

那個舉著“替天行道”大旗,人稱“孝義黑三郎”的宋江。為了達到壯大梁山,拉幫結派的目的,陷害得盧俊義家破人亡,設計使秦明全家被殺,陪葬的還有青州城外的無數百姓,指使李逵砍死滄州知府年僅四歲的兒子,逼迫扈三娘嫁給猥瑣齷齪的王英。



李逵更是見人就殺,扈三孃家裡都投降當內應了,他竟然不分老幼,見人就是一板斧。為了拉盧俊義入夥,四歲的兒童都給他殺了,這與惡魔有區別麼?

孫二孃就是一個做人肉包子的,她殺的可都是窮苦的平民,有錢有勢的主可不會進她的店。

施恩欺行霸市,搶收保護費,說白了,就是仗著自己的老子是監獄的頭頭,自己算是官二代,然後成為一霸。

王英喝醉了酒要喝醒酒湯,非要吃人心,還要活殺。見到美女就要強做壓寨夫人。



等等事例多不勝數,但搶劫被稱為聚義,分贓成了濟貧,包庇則是義釋,殺人說成除害,嘯聚山林竟然說是為了招安,攻打地方說是替天行道。

這樣的事情即便是在古代,也是三觀碎成了渣。


馬踏狼煙2


水滸傳作為四大名著之一。本身也是十分精彩,令人津津樂道。但是由於時代原因。作為早期的小說,也有不少的不足之處。在地理和官職的問題上與歷史常識不對應。而且就是當初的封建倫理道德與現在價值觀的矛盾上。

水滸傳的價值觀問題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就是神權思想。

水滸傳裡面的神佛的逆天本領嚴格來說就是迷信思想。無論是天罡地煞,還是救宋江的九天玄女以及公孫勝和魯智深的師父所具有的洞察神力,都有封建迷信的成分。

第二,就是忠君思想。

水滸傳裡面梁山的招安就是宋江的報國思想。而僅僅是愚忠而已。相對於其餘的農民起義如田虎王慶和方臘。造反的下場就是被鎮壓,被千刀萬剮。愚忠的封建思想,自然也讓梁山人得到了相應的懲罰。

第三,就是殺人思想。

水滸傳裡面稱為好漢重視生命的僅僅幾乎只有林沖和魯智深。梁山的惡霸殺人放火的不計其數。為逼人上梁山不惜害死多少人性命。甚至還有吃人的現象。這在文明社會看來簡直就是不可理喻的。

第四,就是歧視婦女思想。

舊社會的婦女是沒有地位的。水滸傳就是如此。雖然108人有三個婦女。但是開酒店的母大蟲和母夜叉那就是開賭場和黑店的狠角色。而一丈青就是典型的逼良為娼的代表。大多數的婦女都是蕩婦和娼妓的形象。而作為賢良淑德的林娘子和瓊英下場也都是不好的。沒辦法,封建就是男性社會。

綜上所述,水滸傳的思想有這些的不妥之處讓人詬病。但是瑕不掩瑜,並沒有完全影響其名著的地位。而在社會文明的發展中,也不要苛求先人有多進步,這是強人所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