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丨执行攻坚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

执行丨执行攻坚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

执行丨执行攻坚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也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新时代执行工作如何开展已成为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新时代的执行工作首要的是必须要有新思维,转变传统的执行观念。

执行丨执行攻坚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

要有程序思维。“重结果,轻程序”是一些执行人员的惯有思维,认为只要执行兑现其他都不重要。在新时代,这种思维显然应被淘汰,随着“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的深入开展,只要结果不要程序,甚至程序、结果都不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执行工作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的执行工作,必须要尽快转变这种传统思维模式,不仅要追求结果的最大化兑现,而且要保证程序的严谨规范。虽然执行与审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但不能以此作为借口忽略程序的规范,办案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落实到位,每个节点都必须完整录入。否则,在新要求的规范下,只重结果不重程序的做法一定会被问责。

要有服务思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要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要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新时代的执行工作也必须以此作为奋斗的基本目标。执行工作需要的目标需要“真金白银”来兑现,不是动动嘴、说说话就能实现的。要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拥有更多获得感的目标,就必须打破高高在上的思维模式,树立公仆意识,培养服务思维。“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一定要根治。对待当事人必须有良好的态度,对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要尽力确保执行兑现,对无财产可供执行或有财产因法定原因无法处置的执行不能案件,要尽力向申请执行人做好释明沟通工作,让申请执行人充分理解。

要有学习思维。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法学更是一门知识不断更新的学科,更应当做到同步更新学习。执行是一种既需要群众工作能力,又需要丰富法律知识的工作,更需要不断地学习。过去不少执行人员都习惯于依靠经验办案或者感觉办案。进入新时代,这种粗放式的办案理念已严重不符合要求,尤其是“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开展以来,各种新要求、新理念、新技术不断融入执行工作,新的法律规定、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层出不穷,如果仍严守“老传统”,凭着自己经验感觉办案,轻者影响办案质量和效率,重则违法违纪,最终误入歧途。因此,在新时代,不仅要吸收传统办案的精髓,而且必须树立学习思维,不断加强自身对新知识的学习,才不会在新时代前进大潮流中落伍或者淘汰。

要有创新思维。“创新”无疑是一个时代进步的关键,人类社会从远古野蛮到现代文明,皆靠着不断创新才一步一步发展起来。创新不仅仅体现在技术创新,思维理念、工作方式也需要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进入法院的案件越来越多,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且因为信息的快速传递,被执行人逃避执行、抗拒执行的花样也越来越多。面对快速发展的形势,面对越来越“聪明”的“老赖”,执行工作也绝不能固步自封,必须要树立创新思维,在工作实践中多思考、多探寻,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如此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形势需要。尤其是当前法院执行积案较多,新案压力越来越大,创新思维的树立对于冲破这种执行困局越来越重要。

执行丨执行攻坚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

《周易·系辞下》有言:“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说,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在新时代,执行工作正逐步从传统到现代转型,尤其在今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决战之年,执行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们必须要快速完成执行理念的转变,树立执行工作新思维。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的基本要求,才能实现“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基本目标。

执行丨执行攻坚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执行丨执行攻坚需要什么样的新思维

潢川县人民法院

1. 长按右侧二维码即可关注

2. 部分内容及图片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终审:李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