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是长三角的大城市,为什么在长三角没有存在感?

合肥大哥拉家常


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有问题的。首先长三角起初并不包括合肥,安徽。只是安徽自己强烈要求加入。所以尽管是加入了,但是整体效果并不明显,并没有实现什么真正的价值。

合肥是本区域大城市,但是合肥自己的真正的目标是中部崛起。江苏上海浙江的才是真正的长三角。所以没有名气很正常。


合肥扛着中部崛起的重任想借助长三角的势来发展自己,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只是长三角本身依赖上海和苏南,这几个城市本身发展还没有定性,都在磨合阶段,产业调整阶段。这时候合肥强势加入长三角,本来就僧多肉少,自然占不到便宜,没有什么油水。所以久而久之就在长三角边缘徘徊。说合肥是吧,他确实从理论上讲是属于长三角。说合肥不是,也没错。


合肥真正的目的是带动安徽发展起来,而不是去隔壁勉强参赛。反倒是芜湖马鞍山天长这样没有说要加入的话,他们反而发展的挺好。当然这跟南京还是有一定关系的,尽管有人说南京是徽京,但是南京对安徽发展还算支持的。

合肥高新科技,芜湖机器人,安庆新能源汽车,这些都是长江流域里面安徽发展比较好的产业。未来肯定要围绕这些产业做大做强。

我觉得合肥需要的并不是名,而且利,认清地位,本身就是长三角腹地,并不是长三角发动机,所以与其争名不如夺利。只要能获取发展红利,不要在乎这些细节。承认苏南老大哥,积极谋取合作,远比吸血周边跟苏南比胖子要实际的多。




虽然天天唱江浙沪,其实江浙沪皖也不错,虽然皖没有算江浙沪,但是一样的包邮,所以有些时候不要太在意这些虚名。能获取的发展红利,福利才是最重要的。


合肥的优势,整体安徽的优势在于劳动力成本较低,本身人才具有流动性。大多数有想法的人都会去苏南发展,其实把他们给引流回来,留住地方人才非常的重要,否则合肥安徽只能充当劳动资源输出机构,跟苏北一样只能当小弟。

所以我认为当前合肥的重任还是蛮艰巨的,一方面要跟上长三角产业发展,带动本区域发展,另一方共重要的是留住人才,千方百计的吸引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名气。否则别人只会说:上海吸苏南,苏南吸安徽血,合肥吸周边血。如果把他置换过来变成:上海帮扶苏南,苏南帮扶合肥,合肥帮扶安徽。这样会更好,更实际。


宿迁朝牌饼


合肥是一座新城,是安徽省最新的省会,对于合肥来说,存在感不是积累来得,而是刷出来的。

与合肥一样,也有一些成为新省会的城市,例如河南省的郑州市,河北省的石家庄市,以及广西的南宁市。

这些新晋省会,有的之前只是个县城,有的甚至只是个村庄,稍微大规模一点的,也不过是个小城。

比起洛阳、开封的古都历史,比起保定、天津在清末民初的激荡,比起单凭桂林山水就能博取世人的好感,作为新晋省会,合肥、郑州、石家庄、南宁,都要受到无数的质疑。

也正因此,这些出身潦草的城市,需要狠狠地刷存在感,尚能博取一些存在感。

合肥所处的安徽省,是一个在地理上,过于分散的区域,这也为合肥刷存在感,制造了诸多困难。

安徽省有皖南皖北一说。

皖南是长江流域的城市,皖北,则是淮河流域的城市。

长时期以来,安徽省安庆市,作为安徽长江流域城市的代表,牢牢地控制着安徽的政治权力。

而在安徽内部,淮河流域附近的阜阳市,以1000多万的人口,位居安徽省人口第一大市。

安徽的文化代表,显然是长江文化与淮河文化的对阵。

可惜的是,合肥位于安徽中部,这本来是作为省会绝好的条件,但是,江河塑造城市与乡村,从而形成文化认同与凝聚力,合肥,先天性地与安徽省的两股主流文化不搭边。

一定程度上,这使得合肥在安徽省内部刷存在感阻碍重重。

合肥与郑州相比,也正是差在了这里。

洛阳——郑州——开封的黄河文化带,一直是河南省最中心的文化带,郑州做省会虽然也有阻碍,但是,一定程度上,这只不过河南黄河文化带换了一个代表。

但是合肥做省会,一定程度上,是使得安徽文化,换一片新的土壤。

对于合肥来说,凭借省会优势,能够获取省内的青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但是,从整个中国的布局来看,合肥,就成了一个需要狠狠发力才可能勉强维持优势的城市了。

比如高铁。

在安徽内部,1949年之前,安徽唯一称得上交通枢纽的城市,是蚌埠市。

津浦铁路促进了蚌埠的崛起,而在高铁时代,京沪高铁使得蚌埠延续了他的荣耀。

同理,京九铁路途径安徽省的重要城市,也只有一个阜阳。

对于合肥来说,这才是最为尴尬的事情。

作为省会城市,国家重要的干线铁路与高铁,与合肥无缘。

如果不是省会,合肥肯定不会得到如此多的支持,例如合蚌高铁,是特意将合肥融入京沪高铁而修建的地方高铁。

而即将修建的京九高铁,也将从阜阳拐一个大弯拐到合肥,合肥,算是终于有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南北干线高铁。

而此前,合肥拥有的,也只是沪汉蓉高铁。

对于合肥这样的省会城市来说,这显然是不够的。

合肥经济发力很猛,从1995年的GDP排名97到2016年的26名,合肥经过20年,将自己的经济打入了中国城市的前30名。

但是在铁路交通上,合肥一直到2018年,仍旧算得上短板。

比起郑州、石家庄这样在京广高铁干线上的省会,合肥的铁路优势,没有太大可比性。

而比起省内的蚌埠、阜阳,合肥虽然有自身的政治优势,但是,京沪高铁与京九高铁上的其他城市,合肥的优势是否能压住呢?

从目前来看,合肥在经济上以及在高校上,算是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两项上的存在感,合肥刷得的确不错。

不过,合肥是代表安徽进入长三角的,能够得到安徽省其他地市的认同,才能在长三角凸显存在感。

而合肥在安徽省面临的困难,有文化认同感上的,也有交通短板上的,如何弥合这样的劣势,可能是合肥与安徽共同需要深思的问题,如果成功,那么合肥的存在感无需赘述,可能在长三角也就人尽皆知了。


林一行


合肥虽然是长三角的大城市,但是与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相比,基础要差了很多,而且安徽曾经拥有的条件和江浙根本是不能相比的。合肥快速发展的时代实际上也就是最近的二十年左右的时间。

安徽省内的情况,确实多数城市都没什么存在感。别的地方不多说,笔者过去在九江的庐山旅游时,不少当地人根本不知道安庆是哪个地方的城市,然后跟他们说黄梅戏,他们就知道了。九江和安庆位于江西,安徽的交界处,近在咫尺的邻居,居然都不知道对方,实在让人感到无奈。

笔者印象很深,某年的一次《星光大道》舞台上,同台竞争的选手中,一位来自于安庆,一位来自于芜湖,其他的来自哪忘记了。选手们在自我介绍时,主持人感觉就一脸懵逼,不太清楚安庆和芜湖在哪,支支吾吾半天说你们是老乡啊。接下来,第一轮演唱,安庆的选手就被淘汰了,第二轮还是第三轮笔者忘记了,芜湖的选手被淘汰,其实当时我觉得两位选手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并不至于马上就被淘汰,也许这就是存在感弱的一种表现吧。

当然,省内其他的兄弟城市是否也存在这种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但是要是说合肥也缺少存在感,怕是有点过分了,合肥不仅在长三角地区是满满的存在感,就是在国内,存在感也是越来越强的。

在2016年的长三角城市群扩军中,合肥如愿以偿的进军长三角,并且成为副核心城市之一。

在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开发计划中,合肥市以及肥西,肥东,均列入了重点开发区域,这是对合肥城市建设的充分肯定。而在长三角的未来格局中,长三角以沪宁杭,合肥,宁波,苏锡常等中心,分别形成各自的都市圈,形成了六大中心地区,以及沿江——沿海——沿高铁的开发格局。合肥是安徽省的都市中心,而皖江城市带也是重点开发对象。
从2017年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合肥市的GDP已经突破7000亿大关,比第二位的芜湖多出了4000多亿,更重要的是增速也位列全省领先水平。高铁建设中,除了已经通车的京福高铁和沪汉蓉一期之外,沪汉蓉二期,合九,商合杭,合连线都穿市而过,到2025年前后,一个米字型的高铁枢纽就将形成,合肥成为华东地区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甚至要超过南京。
巨龙腾飞的沪汉蓉二期,虽然网上对于沪汉蓉一期和二期基本重合骂声很多,但是已经决定下来的事情也就只能顺其自然。引江济淮,21世纪的安徽南水北调工程。生态功效姑且不说,水运方面的作用将极大的提升。合肥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港口城市,快速融入长三角。
城市建设上,合肥市区已经基本上和自己的老三县无缝对接,目前东部正在通过滨湖新区的建设向居巢区方向快速发展,西部正在向庐江和舒城方向积极影响。
经过近20年的快速发展,合肥确实是霸都了,希望这个霸都更多的是霸气的意思,而不是网友调侃的霸占的意思。
高等教育方面,合肥的一般高校可以说是集全省之英才而育之,而合肥的一流学府则是集天下之英才而教之,人力资源优势全省领先。

基础教育方面,合肥因财政的雄厚,教师待遇全省领先,所以教师队伍也是全省最优,高考成绩逐渐提升,牢牢占据省内第一档的位置。

有着雄厚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如果地方能够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产业,改善人才的待遇,相信加以时日,霸都就真的更多是霸气的意思了。

合肥作为安徽省建国之后更换的省会,基础毕竟很差,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由5万人口的县城发展为近800万人口的都市,着实不易,对于合肥自身很不容易。当然,平心而论,对于安徽的其他城市也更加不容易。

接下来,希望合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带领整个安徽霸气起来,虽然很难,但是这是合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希望安徽的未来能够辉煌!


徽南城意


目前“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是上海,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例如南京、苏州、杭州、合肥等副中心城市。在以上所有副中心城市当中,合肥城市综合实力一般,所以说在高手如云的长三角城市群合肥显得并不是那么突出。当然随着这几年合肥城市的发展,其影响力也是与日俱增。

言归正传,说到合肥没有存在感不如说合肥没有影响力。不过也的确如此,早在百年前上海还有南京就已经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城市,至于苏州以及杭州也是近代快速崛起的发达城市之一。特别是苏州不仅外资企业发达,而且其自身民营经济在江苏甚至在全国也位居前列。

此外合肥是近十年准确的说应该是近五年快速崛起的城市之一。相比较长三角其它城市动辄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城市发展历史,合肥只有短短不到七十年省会历史,这其中的差距一目了然。所以说缺乏城市文化历史底蕴支撑,也是造成现在合肥影响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话又说回来,合肥这几年的发展相信都是有目共睹的,仅去年合肥经济总量就已经达到七千余亿,假以时日必定进入“万亿俱乐部”,成为真正与南京、杭州等其它长三角副中心并肩的城市。此外合肥目前在“长三角”地区影响力可以说是与日俱增,最明显的应该就是合肥或者说安徽规划的“米字形”铁路交通综合枢纽。

根据安徽省铁路规划,其省会合肥除目前在建设的高铁线路之外,未来合肥还将新进一步拟建“沿江高铁”以及“合青高铁”和“合西高铁”。届时合肥新打造的“米字形”高铁网其影响力将不逊色于中部武汉、郑州所建设的米字形高铁网。此外随着合肥“京九高铁”的建设,其在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因为未来合肥将成为京九高铁连接“京津冀”地区与“长三角”城市群和“香港”特区的重要节点城市之一,所以说未来合肥乃至整个安徽发展潜力都不可小觑。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现在合肥在长三角存在感或者说影响力的确稍有欠缺。但我相信未来随着合肥城市发展以及其高铁网的逐步完善与加强,其城市影响力也会水涨船高。在此我也希望未来长三角地区城市可能携手共进、共创辉煌,为长三角经济繁荣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武汉小斑马的晚年生活


我要实话实说,安徽的城市在长三角毫无影响力。安徽省高层是难究其责。省会选择在合肥及其失败。这直接导致安徽堂堂7000多万百姓,聪明的安徽人没有创造出本土大都市。

看看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徐州的市区经济。我们不带什么附属县等其他。基本都可以干过合肥。常州才多少人,市区经济远超合肥。合肥到处乱并,现在有几个拿的出手的。

合肥不靠长江,没有什么很长历史。安徽自古就皖江地区人杰地灵。芜湖当初是响当当的,在民国的时候。芜湖南京当时连在一起喊的。解放后,芜湖做过一定时间省级行政中心。安徽化成二块。很不幸运的事,芜湖被撤了。安徽再次统一,合肥作为新省会。

芜湖后期没有后力,而且一定时间内,还超过合肥。现在大势已去,芜湖已经市区经济干不过苏南小县城。

当初设计合肥,是希望照顾皖北兄弟。都是皖北苦一点。现在合肥,到处乱并。不惜拆掉巢湖市。自己肥自己,把穷苦的肥东肥西,养肥。

而安徽省人口大量外流,这是安徽悲剧。安徽人大部分流到苏南浙东。肥了苏南城市。苏南到处安徽人。

自古皖人治国,现如今皖人却无人治皖。安徽徽商自古闻名天下。我想现在不少在江苏,浙江做生意安徽人二代,许多人不愿意承认自己安徽人。

皖人的211,985入学率是全国倒数的比例。合肥不应该作为省会。芜湖如果作为省会,肯定和南京连成一片,他们俩自古感情就好。马鞍山肯定也发展起来了。芜湖这一带城市基本都能发展。学苏南模式。

现在合肥身边都是不发达城市,继续吸血。安徽人外流,觉得合肥皖北不适合自己生活,还是苏南适合自己


寒山秦


这个说法有得商榷,目前合肥作为长三角的副中心城市,不能说是在长三角没有存在感,应该说有异军突起的机会,但是也有被比下去、挤出局的压力。


政策和机遇已经给了合肥,但是现在从合肥当地人和网友的声音来看,心态并没有摆正,甚至可以说处于一种胶着的心态,处于进步维谷的局面。说高兴,那就是从地位上提高了,融入长三角将能给合肥带来更多的投资和就业等机会,促进合肥宜业宜居宜游,但是也有担忧,那就是担心融合之后,合肥自身的资源和素材会外流,甚至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一大块“边角料”。在目前这种情况下,合肥应该要有自信,突出自己的特色,同时要敢于创新创先,端正心态,大步向前走。


从国内来讲,必须要把长三角的蛋糕做大,合肥才能更有存在感。很多人说合肥与杭州、南京是没有办法比的,因为双方就不是在同一个重量级别上,但是合则两利。杭州跟合肥既是竞争关系,同时也是竞争关系。这种竞争会给合肥带来短期内的压力,因为长三角由于受土地、人口等方面的要素瓶颈制约,已开始出现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为核心的组团式转移,或产业链整体转移。宁杭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产业基础厚重,经济总量和工业总量均领先于合肥,因此这将很可能成为龙头企业的首选之地。但是如果将整个蛋糕做大的话,那么就是两家欢,大家共赢的局面就会出现。


从全球视角来讲,合肥必须要敢于突破,借目前这种东风,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大胆走出去。因为现在的长三角城市群是世界第6大城市群,也是大家公认的国际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之一,而合肥作为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就必须要以长三角为桥头堡,融入到全球产业链和市场体系,全方位参与国际分工。要敢于在海外去抢蛋糕,讲到合肥的地方产业特别是龙头产业,很多合肥人和网友都会很骄傲的说,我们合肥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强势崛起,同时除了电子信息产业外,合肥还有太阳能光伏、新能源汽车、语音产业、公共安全、生物制造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力还是不小的。


《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纵然目前合肥的压力比较大,但是压力也是动力,合肥人应该要有自信,敢于突围,用事实和数据来证明自己,来增强合肥的存在感。



岭南观察


合肥在长三角没有存在感是正常的。

1.政治地位。长三角有上海这个直辖市,还有南京,杭州,宁波等副省级城市。合肥的地级市地位太尴尬。

2.经济问题。合肥的经济目前在整个长三角地区而言是不突出的,也没有什么特色或者著名的民企。

3.时间。合肥最开始根本不在长三角的城市规划之中,是在2016年5月正式批准进入的,现在也不过才过去一年半的时间。

4.认同。讲句实话,长三角真的没有什么人认同合肥是长三角的,一般认同合肥是长三角的基本很少有江浙沪的人。在绝大多数江浙沪人的眼中,长三角的概念只有江浙沪三省而已。


油痘肌的日常


合肥用不着不要太在乎所谓的长三角城市称呼,,,加快发展合肥高科技和创新型科技产业,向全世界先进水平出击,例如量子通信和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合肥自然而然就崛起,,,求人不如求己,关键还是要靠自己,,,当然也要处理好合作和自身发展的关系,不能只开花不结果,墙内开花墙外香,就像量子通信中科大有技术,有些成果效益被上海市摘取!


山人144025888


我不认可这个提问!要解答这道题之前,首先要了解长三角,它原先是长江三角洲的简称,后逐步上升为国家级经济区,并成为全国最强的经济区。经过几度扩容,江苏、安徽、浙江三省众多城市成为国家级长三角经济区的成员,随着时代的发展,长三角经济区也有了另外一个高大上的名称即长三角城市群。


资料图为长三角经济区地图,合肥是长三角经济区安徽片区中心城市。

合肥如果在长三角没有存在感,怎么可能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三大副中心城市之一?试问长三角经济区内有哪个地级市能够获此殊荣,合肥是不仅能够承担起长三角进一步发展的重任,还能起到城市群内一体化的重要推进力量。

况且,合肥还是被国家层面认可的三大综合性科学中心,全国仅有三个,另外两个都是直辖城市。


民间查访专员


合肥,身处长三角城市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大城市。可是为什么这些年来合肥在一旁默默无闻、并且无太多的消息?让人感觉可有可无的错觉呢?其实这一切我认为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经济不行!想想在高手如云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合肥的经济太差了,差到根本就没人提起她!也没人会想到她!虽然地处长三角但这种落差也造成了合肥这座城市的尴尬与心酸!


但是俗话讲的好,三十年河东转河西,合肥这两年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发展很快!目前安徽省在合肥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众多的资源倾斜,集全省之力发展合肥,使合肥经济社会和各项民生事业蒸蒸日上,取得了累累硕果!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合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所处长三角城市群的地位和格局,大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通过大力发展的合肥,如今的知名度也在不断的提高,亦然屹立于长三角城市之中,地位之重不可小觑!现在的合肥在长三角地区拥有很强的区域竞争力,经济重镇日趋呈现,甚至在长三角的某些城市存在一种危机感,如果自己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被合肥超越也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说经济决定知名度决定地位,当今经济社会表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也深深地祝福合肥!相信您,用不了多久,必将还给世人一座充满活力、前途无量、前景辉煌的新合肥。合肥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