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泰斗遇到喜劇大師,蘇格拉底的胸懷和氣度讓人欽佩

哲學泰斗遇到喜劇大師,蘇格拉底的胸懷和氣度讓人欽佩

哲學泰斗遇到了喜劇大師

古希臘早期喜劇代表作家阿里斯托芬(Aristophanes, 約前446年—前385年),在喜劇《雲》中他對蘇格拉底為代表的“哲學王子”們有著毫不留情的諷刺,在這齣劇裡,蘇格拉底是個崇拜雲神的滑稽形象,阿里斯托芬用極端的誇張手法狠狠的惡搞了哲學大師們,在他的筆下,這些哲人個個狼狽不堪,讓人哭笑不得。這是阿里斯托芬自己最為滿意的作品。

故事裡有個情節是這樣的:

有個人想避債,聽說蘇格拉底的‘思想所’的詭辯術可以顛倒黑白無所不能,便去討教,蘇格拉底便向他傳授詭辯術,講論哲學裡的“動力”呀、“音步”呀等等雲裡霧裡的東東,老人家死活整不明白,於是自動退學,讓兒子來學,兒子學會了一套詭辯術果然逃避了債務,卻在慶功宴上為飲酒頌詩之事和父親發生口角,最後居然把父親打了,父親和他理論,卻讓兒子的詭辯術駁斥的啞口無言,憤恨中父親一把火把蘇格拉底的‘思想所’給燒了。

哲學泰斗遇到喜劇大師,蘇格拉底的胸懷和氣度讓人欽佩

幾十年後,年邁的蘇格拉底被公民投票飲鳩而死。這讓人聯想蘇格拉底之死是否與這個玩笑大師的傑作有著或隱或現的關係。可據說,阿里斯托芬和蘇格拉底以及柏拉圖的私人關係很好,阿里斯托芬在演《雲》時,蘇格拉底就在臺下觀看,看完他肅然起敬,還向觀眾鞠躬(瞧蘇格拉底這氣度)。這一個哲學泰斗和一個玩笑大師在搞什麼呢?

《雲》是阿里斯托芬無論思想深度還是藝術技巧以及語言魅力上水平最高的一部戲

很多人都聲稱很難看懂這出戏。(估計只有蘇格拉底、柏拉圖等等“思想所”的人才看懂)。其實,《雲》中以蘇格拉底命名的這個人物帶有阿里斯托芬的主觀創作意圖,並非實指現實生活中蘇格拉底這個人。阿里斯托芬和蘇格拉底一樣胸懷蘇格拉底似的使命感,他表現的方法雖然獨樹一幟,風格迥異,但一樣是擁有寓教於樂的功能。所以,蘇格拉底坦然受之,反應了兩位巨人之間的相互理解和高度默契。


分享到:


相關文章: